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孩子总是没有耐心等待怎么办?

      pic of user:duxiatongn

      lingxian03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1

      孩子总是没有耐心等待怎么办?

      我家宝宝已经三岁多了,最近我发现宝宝是个没有耐心的孩子如果我有什么事情需要宝宝等待一会,他是绝对没有耐心的,怎么办?

        avatar of 筌uh053

        筌uh053

        历史

         

        利用下面的游戏方式,让孩子的等待不再那么焦急,
        游戏方案:帽子飞来了!
        “嗯我们就是累了,真希望能赶紧飞回家,找帽子亲热一会儿!”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假装小跑奔回家。同时,妈妈的手“扮演”帽子,来到孩子的脸颊周围,并暗示孩子说:“一见到帽子,咱们就要使劲儿闻闻它,还亲亲它,还对它说‘帽子帽子,我可想你了,我终于能跟你紧紧抱在一起了!’”让游戏更有趣:接下去的游戏可以根据你们之间的互动,撤任意发挥。如果想让孩子更主动地参与进来,妈妈也可以引导孩子:“你是想贴在左边脸上抱抱,还是右边脸上亲亲昵?”这样逐渐变成孩子主导,妈妈跟随。关于这个游戏,你可能有的疑问—一疑问一:难道孩子不应该明白“有些事情就是急不来,就是必须等”?帽子立刻“来到”身边,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耐心等待?
        耐心的培养的确很重要,但这不是两三岁孩子学习的重点,而且从客观上说,他的大脑神经根本不能支撑他等待10分钟这样久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我们口头上怎么让孩子耐心,他都无法做到的原因。
        也许有人看到过这样一种孩子——他也就两三岁,但妈妈让他等会儿,他就能安静地等着。可是他是真的比较有耐心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来判断,这个孩子是因为迫于父母的压力、因为害怕而表现得有耐心,还是真的通过自我控制实现了耐心?前者可能看似平静,但他的表情是木然、无奈的,后者则表现得比较轻松,他甚至开始找点儿别的有趣东西来玩,你希望自己孩子的耐心是哪一种呢?
        两三岁的孩子脑神经不足以成熟到自控十几分钟,如果我们非要用说教,强行把这份耐心训练出来,那么过度培养的结果只能类似于举重训练,表面上看力量非常强大,但因此对身体造成的内伤却要伴随一生。相反,如果我们把“耐心”看成孩子迟早会增长的能力,两三岁时能耐心等待1分钟,五六岁时耐心等待5分钟,随着孩子大脑神经的日渐成熟,自控力越来越强,越来越长时间的耐心等待也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人员发给每个孩子一颗好吃的糖果,同时告诉孩子:“如果马上吃掉糖果,那么他就只能得到这一颗。如果等待20分钟以后再吃,那么那时他就可以再多得到一颗的奖赏。”那些最终耐着性子,足足等了20分钟的孩子,当然是比较有自制力和耐心的孩子,但他们度过这段时间的方法,并不是依靠意志力,盯了糖果20分钟,而是采取闭上眼睛、假装睡觉、自言自语、唱歌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制自己对糖果的欲望。这表示,妈妈企图用“你必须耐心等待”的说教,来让孩子达到依靠自控力干等的状态是行不通的。
        如果说这时候有一个办法能让孩子不那么焦急,那么就是分散注意力。当孩子还太小,才两三岁时,分散注意力的任务自然落到妈妈身上。疑问二:如果说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可以,那么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做相关游戏呢?
        转移注意力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而且它在小年龄孩子身上也的确非常管用。当孩子急着要拿到自己的安慰物,或者要求立刻吃到喜欢的食物时,如果你能够通过分散注意力,i他忘记安慰物或者食物,那么这个办法是没问题的。尤其在你对孩子的情况有预期,或者孩子情绪尚未过于激烈时,这,、方法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但是面对“安慰物不在身边”这样极容易引发激烈情绪的情况,注意力转移法就很可能失效,甚至起到反作用,孩子会感觉到:“妈妈无视我的感受,我明明一心想着帽子,她却叫我看小鸟!”这种感受无异于火上浇油,
        而这种时候,与孩子情绪对接的游戏则可能会提供成功的可能性。这其实也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其他注意力转移法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游戏不仅增添了一份成功的可能,而且它是更积极的、更呼应孩子情绪的方法。疑问三:孩子真的能被这么假的假装游戏骗到吗?
        只要是心智正常的孩子,当然不会把这当成真的,以为妈妈的手真的是帽子。那么既然孩子不会信以为真,又是什么让孩子进入情境,从焦急的心睛中舒缓下来呢?
        我们都听过“望梅止渴”的故事,我们都愿意去好的电影中找寻积极的感受和情绪(虽然我们知道那并不一定是真的),我们也都知道白日梦就是白日梦,它不会立刻改变你的现实,但却能真实地改变你的心情。这就像现在许多心灵成长的书籍建议的那样:非常真实地去想象让你感觉美好的事情,你的身体和情绪都会悄然发生变化,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即使是幻想式的感受,也能帮助舒缓我们神经系统中的压力。
        而在这点上,孩子的能力更胜成人。当孩子通过想象,把妈妈的手当成安慰物,虽然他知道这并不完全真实,但他身体内的激素已经在发生变化,他的情绪在一点点缓和下来。再加上,这一系列互动中,他得到的不仅仅是假想安慰物带来的安定,还有最重要的——他感受到妈妈的抚慰,以及妈妈对他情绪的关注、认可和共情。所以这时孩子从焦急的、高压力的情绪状态下缓和下来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2014-07-24 19:45:4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