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家庭教育  > 要怎么去培养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呢?

      pic of user:pkmksn

      jiajad8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要怎么去培养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呢?

      我家宝宝现在三岁多,最近我发现宝宝的自理能力很差,就连自己的玩具也是经常扔得找不到,而且孩子到现在孩子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会自己穿鞋穿袜子,要怎么去培养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呢?

        avatar of 二胎¥麻麻

        二胎¥麻麻

        历史

         

        这个就要靠大人啦 你自己要去引导她 家长要以身作则 宝宝的模仿能力最好了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2015-01-24 22:10:0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jin奕冰baoba

          jin奕冰baoba

          历史

          幼儿生活方面的习惯养成在家庭中更为重要。在中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未受到父母足够的重视,这是中国早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再学也不晚。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这说明孩子有了想要学习想要独立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往往被父母破坏了。
          “不行,你还小,不会做。”父母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父母习惯包办代替。包办代替之下,孩子娇生惯养,成为没有自理能力的人,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法安排生活和学习。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这项能力在小学高年级应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是孩子未来独立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点要培养4个行为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美国权威儿童教育专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依赖本身就是一项极为有害的弱点,它滋生懒惰,使人精神松懈,使人懒于思考,最终被他人控制。”
          一个人的依赖心理是从小逐渐形成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自理自立的习惯,在家里什么都依赖父母,怎么可能要求他在长大后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呢?
          日本父母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说让孩子们尽最大可能自己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合理,让中国小孩子在能力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培养孩子自理习惯上,有时候勤劳的妈妈要变得懒一点,做一个“懒妈妈”更能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妈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事必躬亲不仅让自己很累,也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自理的习惯,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培养孩子亲自动手的习惯,学会让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和处理自己的事情,收拾自己的东西,这是“懒妈妈”的功课。
          其实,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得多,他们是能干好一些事情的,简单的家务也是可以胜任的,从摆放碗筷和收拾桌子,到浇花和喂猫,孩子能干的事情有很多,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能干。“懒妈妈”们是不会小瞧了自己的孩子的。
          但是,“懒妈妈”并不是无事可做,还要承担训练员角色,既要训练其动手能力,又要训练其动脑能力。在动手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习剪纸、制作标本、制作玩具等,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另外教会孩子一些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让他对这些家用电器有足够的了解,等长大后就会慢慢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另外,平时训练孩子自己去买票乘车,自己问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孩子体会一下寄宿生活。
          2. 做事有始有终
          做事不能坚持到最后,不能做到有始有终,这是一个人没有耐心的表现,而耐心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耐心还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以及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
          有的人将耐心归于成年人的心理素质,认为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孩子没有耐心,这也导致父母放任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无法坚持到底,忽略了对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会对孩子学习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孩子真正独立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格,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孩子越发没有耐心时,就有可能形成任性、骄纵等不良个性。
          做事有始有终有两个层面上的意思,第一层面的意思是在形式上做到有始有终,比如在用积木搭好房子后,能够把积木收拾起来。第二层面是内容上的有始有终,就比如孩子学画画,并不是一次就能学成的,必须经过一次次不间断的学习才能学成。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在第一层面上多要求孩子,等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要不断在第二层面上对孩子进行要求。在两个层面上,父母的方法都要灵活一些,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间。
          小孩子做事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是自制力差的表现。但是孩子由于年龄和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的原因,不可能具有极强的自制力,父母可以先对孩子提出小的要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人手,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最见效的办法就是父母与孩子比赛,在同一件事情上,比赛看谁的自制力好。比如父母规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是一个小时,那么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执行,这样孩子也不会感到孤独,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也会坚持得更久一些。应该注意的是,父母在与孩子比赛时要注意掩盖自己的实力,有时候让孩子获胜一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做事很多时候是没有缘由也没有章法的,全凭着自己的兴趣来,这样没有目的性的事情他往往做不到有始有终。父母们可以为孩子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孩子,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当他认为对家里的小花猫有了责任的时候,就会坚持为猫咪倒水、拿猫食。
          3. 物归原处
          “妈妈,我的画笔不见了!”
          “妈妈,我的小书包放哪里了?”
          “妈妈,你看没看见我那件格子连衣裙?”
          像这样的询问,每个妈妈几乎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父母都反映,孩子总是习惯把东西乱放,一通乱找之后,就开始询问妈妈。孩子们不仅是对自己的东西保管不好,也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或是其他人的东西乱放。
          其实在孩子2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秩序感敏感期。秩序感让他们小时候就有“物归原处”的心理要求。当鞋子没有放在鞋架上,或是毛巾没有放在卫生间,一个两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并且积极地将它摆放原处。
          既然婴幼儿天性具有这种心理,那么为什么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就会把东西乱丢乱放,即使父母一再提醒,孩子们也做不到物归原处呢?主要是此时的秩序感没有加以强化和巩固,加上无序混乱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就可能忘记了这回事,而把东西乱丢乱放。
          对于秩序,每个孩子都存在一个敏感时期,这种时期从孩子1岁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三四岁的孩子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把东西放回原处,因此,父母们应该从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这样孩子在长大后自然爱整洁爱干净。提高孩子物归原处的意识,让孩子懂得物归原处给自己以及别人带来的好处与便利。
          勤快干净的父母塑造同样干净整洁的孩子。因此对2~4岁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宝宝的榜样,和宝宝一起培养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即使是很小的东西,也要做到该放哪里就放哪里。如果孩子做到了物归原处,还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并加深孩子“物归原处”的意识。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他们玩起来是不管不顾的,更不喜欢收拾东西,父母这时候要格外关注,提醒孩子“物归原处”。采取比赛形式,平时多加练习,适当的辅助及经常的提醒是这时候妈妈应该使用的方法。
          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机会,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给孩子属于自己的储藏室,或者是一定的空间,让孩子自己管理属于自己空间的物品,让孩子有一种主人的感觉,孩子就会好好对待属于自己的东西。
          4. 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身上的很多毛病是在小时候就能看出来的,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最大的毛病便是懒惰。我们长大后工作拖延就来源于小时候的懒惰。
          做事拖拉磨蹭、懒惰、逃避劳动是发生在孩子身上比较普遍的现象:早起赖床、吃饭磨蹭、洗漱穿戴磨蹭。如果孩子与你一起做一件事,你往往会被孩子的拖拉磨蹭气得不行。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并不是性格上的缺陷,而是一些不良的习惯。拖延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拖延懒惰,孩子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拖延懒惰,孩子不愿意去克服那些完全可以克服的困难。
          克服拖延的唯一秘诀是马上行动。父母平时要不断向孩子灌输准时守时的观念,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很多父母催促孩子时都习惯用“你快点”“抓紧时间”这类词语。我建议父母们将这些模糊空泛的话换成明确具体的时间限制表述,比如,10分钟吃完饭,5分钟后去海洋馆,用半个小时收拾房间,离上学还有20分钟……这种简短的陈述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种正面预期形式的表述能让孩子掌握使用时间的准则,对时间形成具体形象的概念和印象。
          有的孩子做事拖拉是对家庭教育方式的软性对抗,他们会用拖拉来表示不满,拒绝合作。因此孩子这样做根源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不要责问孩子,而是要听听孩子的心声,经过共同探讨协商,才有助于孩子做事效率的提高。
          家庭教育环境也影响着孩子的做事习惯。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定的劳动环境,不仅要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事务,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做事方法和小窍门,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做事效率的提高。
          很多人都决定马上行动,可是真正到行动时又会有难处,于是又拖延了起来。因此教孩子一些做事方法和小窍门,让孩子知道如何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把大工作分解成小工作是行动的重要原则,这样,难度降低就有利于工作的初步进行。打算一口气跑100公里,谁都可能会畏惧,感觉自己办不到,但是走一步是谁都能办到的,你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再走一步……100公里也就走完了。

          2015-01-24 16: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