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怎么培养宝宝的责任意识呢?

      pic of user:shaozhengguang

      安彤干o671ㄟ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怎么培养宝宝的责任意识呢?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发现现在的宝宝一点也没有责任意识,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宝宝却偏偏说是别人的责任,这该怎么办呢,我们该怎么培养宝宝的责任意识呢?

        avatar of 未来幸福宝宝妈妈

        未来幸福宝宝妈妈

        历史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心理科学中寻找答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给孩子自己一个小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包办一切。


        首先,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要多同孩子谈论接触到的各种消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如果孩子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打断,或者马上给予批评。


        其次,强调孩子的主体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不会接受新的解释。因此孩子是不会从父母的武断说理中获得益处的。家长要抓住一些社会现象让孩子分析,提出问题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等他们解释不通了,家长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同探讨,直到孩子接受家长的观点。


        另外,让孩子多帮忙。父母经常请求孩子帮助处理家庭问题及社会事务,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外地妇女抱着个小女孩儿,靠在十五六岁的儿子身旁。她的儿子由于承担着成年男子汉的责任而显得庄重、自信,他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细心、周到,甚至与他的年龄有些不相称。许多孩子早熟都是与生活环境有关,适当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庭及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样,孩子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会生活;此时得到父母的分析还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有助于巩固家庭教育的成果。


        孩子受到挫折,家长不要给予物质补偿,要告诉孩子,在社会面前,受到挫折是正常的,要找到原因,以后要尽力避免,要把事情考虑得复杂些。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


        2015-06-14 17:53:1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xiaofan植26

          xiaofan植26

          历史

          1.适当给孩子分配一些劳动任务。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们往往会这样想:“自己有空闲时间,为什么要劳累孩子呢?”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适当给孩子一些任务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应当明白,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能够促使孩子的责任感形成。
          2.父母要计孩子学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负责。比如想要孩子学会做一件事,与其父母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养成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
          3.父母可以和孩子订立个“责任合同”,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等。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指出相应的处罚。比如把洗衬衫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就罚他第二天再洗一遍。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足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4.让孩子明白“损坏东西要赔偿”的道理。这是一种担当责任的表现,比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计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2015-06-14 17:40:38

            avatar of 开心就好ci30

            开心就好ci30

            历史

            首先,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家庭具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平时,家长要多同孩子谈论接触到的各种消息、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见解,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涉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事例,引导孩子对社会现象独立做出正确的解释。如果孩子所持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打断,或者马上给予批评。


            其次,强调孩子的主体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对一种现象,如果他心中原有的解释没有出现矛盾,他就不会接受新的解释。因此孩子是不会从父母的武断说理中获得益处的。家长要抓住一些社会现象让孩子分析,提出问题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等他们解释不通了,家长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同探讨,直到孩子接受家长的观点。


            另外,让孩子多帮忙。父母经常请求孩子帮助处理家庭问题及社会事务,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外地妇女抱着个小女孩儿,靠在十五六岁的儿子身旁。她的儿子由于承担着成年男子汉的责任而显得庄重、自信,他照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细心、周到,甚至与他的年龄有些不相称。许多孩子早熟都是与生活环境有关,适当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庭及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样,孩子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会生活;此时得到父母的分析还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有助于巩固家庭教育的成果。


            孩子受到挫折,家长不要给予物质补偿,要告诉孩子,在社会面前,受到挫折是正常的,要找到原因,以后要尽力避免,要把事情考虑得复杂些。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承受失败挫折的能力。

            2015-06-14 2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