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iangdemama
问答历史
|
先谈谈什么是黄疸,人体内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在肝脏内代谢,通过胆道进入肠道排出体外,亦有少量通过肾脏从小便排出体外,因此正常情况下,人的大便和小便都是黄色的。如果以上环节某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例如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功能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道阻塞(如结石)使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都可以引起黄疸。黄疸一般情况下是疾病的表现,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因此红细胞生成过多,出生后相对过剩)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⑵黄疸程度深;⑶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⑷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如果你对你的宝宝出现的黄疸拿不定的话,建议你去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如果经过种种检验证实,是因为喂母乳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生理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新生儿溶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母乳性黄疸: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 G - 6 -PD 缺乏: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 贫血,常有发病诱因。新生儿肝炎: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36.8μmol/L (8mg/d1),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胎龄小的早产儿有时血胆红素虽只有170一205.2μmol/L (10一12mg/d1),但也有并发核黄疸的危险,应予以注意。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值随日龄而异,足月儿脐血胆红素<42.75μmol/L (2.5mg/d1),24小时内血胆红素<102.6μmol/L (6mg/d1),48小时内血胆红素<153.9μmol/L (9mg/d1);72小时内<220.6μmol/L (12.9mg/dl)。早产儿24小时内<136.8Pm01儿μmol/L (8mg/dl),48小时内<205.2μmol/L (12m8/dl),72小时内<256.5μmol/L (15mg/d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 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胆红素虽在生理范围内[<17lμmol/L (10mg/d1)=,已有核黄疸发生的危险,应属于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越生理范围[>220.5一256μmol/L (12.9一l 5mg/d1)]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致病原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胆。因此对血胆红素>102.6μmol/L一171μmol/L (6-10mg/d1)的病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容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及黄疸的药物有哪些?
容易引起新生儿溶血及黄疸的药物有哪些?如何防治? 几乎所有新今儿都有中度的生理性黄疸,其血浆胆红素一般在10%毫克以下,黄疸的严重程度与出生时体重成反比。若生理性黄疸再伴有某些原因(如药物)而发生溶血时,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将更为明显。某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的体重较轻的新生儿)的红细胞对某些药物的溶血反应敏感,这是由于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谷胱苷肽还原酶的缘故,能引起溶血反应的药物有: 非那西汀 乙酰苯胺 辛可芬 新辛可芬 伯氨喹 戊烷喹 扑疟喹 阿的平 奎宁 呋喃妥因 痢特灵 新生霉素 金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青霉素 头孢霉素 氨苯砜 安定 苯巴比妥 水合氯醛 乙醇 氯仿 二巯基丙醇 对氨水扬酸 异烟肼 奎尼丁 合成维生素K 苯肼 甲基睾丸酮 孕酮 皮质激素 山梗菜碱 西地兰 毒毛旋花子甙K 苯甲酸钠 咖啡因 吩噻嗪类(氯丙嗪、甲派氯丙嗪) 磺胺类(尤其是长效磺胺类) 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措施有: (1)孕妇,特别是分娩期者慎用或禁用对肝脏毒性的药物如氯丙嗪和促进胆红素与血浆蛋白分离的药物如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2)药物诱导酶的应用。治疗量的苯巴比妥可激活肝脏药酶活性,促进血中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所以有主张分娩前2周给于待产妇苯巴比妥,按3O毫克~120毫克/公斤,以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但这种预防用药可激活其它非特殊性肝微粒体酶系,导致胎儿发育期内环境的改变,可能弊大于利。 (3)光治疗。光可促进胆红素分解,临床上采用20O尺烛光的300纳米~600纳米波长的光谱,降低血中胆红素,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4)促进结合和排泄。琼脂可稳定胆红素于水溶液中,阻止胆红素被细菌转化;并有轻泻作用,阻止胆红素的肝肠循环。新生儿内服琼脂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胆红素的排泄,较用活性炭和消胆胺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