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急求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pic of user:zlg3220002

      zlg3220002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1

      急求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我儿今年快7岁,从2007年4月起发现有点头、眨眼或手抽动现象(时间内只出现一种现象),至8月较频繁。8月至14日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看神经内科教授,诊断为抽动症,服氟哌啶醇、肌苷片、银杏叶片羚羊角胶囊、维生素B、B6和谷维素、金奥聪共八种药服,至2007年12月1日所有症状消失,但到2008年4月17日,又有眨眼或点头或手抽动现象,于是加大了氟哌喧醇的服药量,由原每次1/8加至1/6,直到今天仍未好转,我急死了,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联系人:湖南省祁阳县水利局 张良贵 联系电话:13974626718 传真:0746-3220002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什么叫抽动症?

        抽动症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简称,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


        哪些孩子易患抽动症?

        一般儿童多在少年期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1次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早产、难产、剖腹产儿童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最多见。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也多见,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与精神行为异常的人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易被遗传。


        抽动症的抽动特点?

        抽动快速、多组肌群同时出现。

        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3)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4)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6)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为什么容易被误诊?

        临床可见一些病人在症状出现几年以后才被诊断。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常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断为眼结膜炎;动鼻诊断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有些家长认为不停眨眼、耸肩是不良习惯而不加重视。当到医院看其他病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仍认为“没事,就有一点小毛病”,从而耽误了诊断。

        (3)病人对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掩饰能力,当轻症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得家长及医生不易觉察。

        (4)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⑴ 起病年龄在2-15岁;
        ⑵ 同时伴有动作性和发生性抽动,特点为多发、快速、刻板、和不随意;
        ⑶ 病情波动、时轻时重、缓慢变化;
        ⑷ 主观抑制随可短期内减轻或甚至完全控制症状、但导致内在情绪的紧张,最终症状释放加重;
        ⑸ 全神贯注于其他事情可减轻症状;
        ⑹ 睡眠或过度兴奋时症状通常消失;
        ⑺ 病程至少1年,有慢性迁延至终身倾向;

        以下几项症状如果出现有助于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但并不是确诊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必要条件,⑴秽语;⑵秽亵行为;⑶模仿言行;⑷重复言语。

        通常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是否有家族史来做出诊断。无论是运动或发声性抽动症都必须在症状出现1年以上才能下诊断。MRI、CT EEG以及血清学的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症状。TS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目前尚不能通过血液或实验室检查就能诊断此病的方法。研究显示临床诊断比症状出现要晚,这是因为许多医生并不认识此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将此病分为两类:简单和复杂型。简单型是指突然的发作、涉及少数的几组肌肉群的反复抽动。常见的表现为眨眼、耸肩、摇头、面部出怪相。复杂型则具有独特性,通常影响许多组肌肉群,表现为跳动、摸鼻子、触摸别人、淫秽言语、模仿行为或自残举止。

        明确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脑内神经递制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异常。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伴随功能紊乱,但有一些病人可出现强迫症(如反复的洗手或检查门是否锁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如阅读困难、写字计算障碍、五官知觉减退);冲动行为;睡眠紊乱(经常醒来或梦语)。这些功能紊乱往往更难以控制,且对病人和社会影响更大,这就需要病人、家庭以及医生共同配合、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由于这些表现通常很难解释,所以这些患儿经常在学校、家庭甚至在医生的诊所被老师、父母、伙伴误解。病情的反复也增加了医生做出诊断的难度。



        一、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及表现

        儿童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该病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体质因素 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2.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3.习惯及模仿 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4.其他 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有人认为该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不良习惯。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

        即症状的变化性。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

        二、小儿抽动症的预防及治疗

        预防:避免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治不良情绪的产生。

        治疗:包括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1.心理行为治疗 应对儿童父母说明此病性质,不要焦虑紧张,这样可以清除由于父母紧张和过分关注造成的强化作用。对儿童的抽动表现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否则会更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应努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用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对清除抽动症状有良好的效果。患儿在接受治疗时要取得其家长及他本人的合作,并给家长以指导,以便协助治疗。

        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诱因,然后予以解决,例如家庭矛盾的调整等。

        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所造成的心理冲突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克服。若有学校因素,应与老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帮助小儿找正确的对待方法。

        2.药物治疗 首先要治疗诱因,例如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咽炎等。对抽动症状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儿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2008-05-25 13:31:1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