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rose521
问答历史
|
临床表现
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b.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c.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主要症状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常因成虫所致而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智能和发育障碍,有时出现情绪不宁烦躁、磨牙、瘙痒及惊厥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顽固性荨麻疹等;有时还会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致病
1.蛔虫幼虫移行症
主要见于短期内吞食了大量蛔虫卵的患者潜伏期一般7--9日,临床上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全身症状有低热与乏力少数病人伴有尊麻疹或皮疹。呼吸道症状为咽部有异物感,阵发性咳嗽常呈嗜喘样发作;痰少,偶尔痰中带血丝。两侧胸部可听到干罗音胸部调线检查可见两侧肺门阴影增深,肺纹增多与点状、絮状或片状浸涧阴影后者一般于1--2周内消失。病程持续7--10天,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2.肠蛔虫病
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儿童以腹痛最常见,位于脐周,呈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有腹肌紧张与压痛。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时而腹泻或便秘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偶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
小肠内寄生的蛔虫通常处于安静状态但在受到各种刺激如发热、消化不良、服不足剂量驱虫药治疗与泻盐后可引起骚动离开寄生部位,向上从口中吐出或向下从粪便中排出。由于蛔虫有钻孔习性因而可产生各种并发症。
1.胃与十二指肠蛔虫病
胃与十二指肠蛔虫病是胆道蛔虫病的前驱或其发展过程中的初期表现临床症状主要是阵发性上腹痛,蛔虫被吐出后,症状即行缓解
2.胆道蛔虫病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人与儿童较多,儿童发病率占总数18.7%-38.3%,但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较男性略多。临床上起病急骤,上腹或右上腹突然发生阵发性 钻孔性极为难受的绞痛,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致使患者辗转不安腹痛程度较胆石症引起者更为强烈,常伴有恶心、呕吐;蛔虫全部钻入胆管后腹痛可稍缓解在胆管内死亡后腹痛可消失,故腹痛与蛔虫活动有关。约半数患者吐出蛔虫腹部体征, 无腹肌紧张, 仅在剑突下偏右有局限性压痛点。绝大多数患者蛔虫可自动从胆管退出,仅极少数患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胆道蛔虫病患者如果腹痛等症状不缓解则提示有并发胆道细菌性感染,尤其蛔虫全部钻入肝外或肝内胆管后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与蛔虫性肝脓肿,患者出现发热局部腹膜刺激征,肝脏进行性肿大与压痛,白细胞显著增多等。可并发大肠杆菌败血症与中毒性休克个别病例并发胆道大量出血,出现便血或兼有呕血等症状。
3.蛔虫性肠梗阻
多见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由于大量蛔虫在小肠内相互缠结成团而致机械性阻塞,大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上起病急骤有阵发性腹痛,位干脐周,伴频繁呕吐常吐出胆汁与蛔虫,腹胀明显,约半数患儿可见肠型与蠕动波腹部柔软。约70%患儿可们及条索状肿块,有活动性绳索感为本病的特征。腹部调线平片可见多数液平面与肠充气。由于患儿呕吐与厌食常发生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蛔虫性肠梗阻如时间过长,肠壁循环障碍、 缺血 坏死可并发肠穿孔、 肠坏死与肠扭转。蛔虫进入腹腔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如不及时手术,病死率较高
4.蛔虫性腹膜炎
蛔虫可从小肠或阑尾穿孔进入腹腔穿孔一般很小,故极少数患者有气腹存在。临床上表现为亚急性腹膜炎有腹痛、 腹胀、 全腹压痛但腹肌痉挛不明显。腹腔穿刺液中有时可发现虫卵。手术时可见蛔虫外并有许多灰白色粟粒状虫卵肉芽肿结节。
此外蛔虫钻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炎,钻入胰管可引起急件出血性胰腺炎。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蛔蚴确诊。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