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宝宝太好动怎么办?

      pic of user:jingyimami

      jingyimami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7

      宝宝太好动怎么办?

      我家女宝宝10个月了,从8个月以后学会爬就没一刻能停,给她玩具玩她都不玩超过1分钟的,什么玩具给她玩过一次后就不再玩了.以前特喜欢玩撕纸还撕了就往嘴里塞,现在也不玩了,在家里到处爬,见什么就想拿什么.给她搞的拼图地板她就不在上面玩什么地方都爬遍了,也不怕膝盖疼.9个月后就能从床上轻松的下来,有时一觉睡醒她已经在客厅了,实在挺可怕的.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注意力不集中叫她也不理人,不知道这样有没有问题,或是缺少什么,给她喂药真的比登天还难.真是头疼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孩子好动的原因有多种,纯粹是生理原因导致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是行为习惯的积累。家长面对孩子好动这样一个问题,首先的原则是面对它,接受它,然后再慢慢地改变。若家长自己的心先不静,对孩子的态度大多是暴力“镇压”“堵而不流”,问题不但解决不好,孩子的心里也疙瘩的。
        其次,也是技巧性的。家长要忽视淡化孩子的“好动行为”,若不是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就装作没看见。孩子习惯了家长的训斥,忽然间警报解除,出于好奇,一开始他可能会变本加厉,看看父母葫芦里卖什么药。时间长了,他逐渐觉得父母是真的不关注他的行为了,他会渐觉无趣“好动”就会慢慢正常了。
        对于孩子的好动表现,父母要循序浙进地进行教育。一开始对孩子不要要求大高,只要求孩子能将自己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对孩子过多的槽力要给予宜泄的机会,可指导孩子参加各种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让孩子玩个够、动个足。
          父母要督促孩子遵守作息制度。在孩子吃饭、做作业时,父母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做孩子的注意,以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馒。
          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训练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孩子解答,但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必须自己命令自己停止其他活动,看清题目,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孩子内心,所以一旦养成习惯,孩子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逐渐提高题目的难度和答题的时间,使训练的时候逐渐增加。
          玩游戏也可以促进孩子克服自己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习惯。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有一种许多孩子都爱玩的游戏,叫做 “木偶人”。几个孩子在一起,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齐声念着: “我们都是木偶人,不会说话,不会动!”话一说完,大家就立即静止不动,也不讲话,保持原状。谁要是先动了,就犯了规,受到同伴们戏弄或罚做表演。多动的孩子害怕被人戏弄和被罚,也会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游戏既好玩,又可以锻炼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
          由于孩子好动,身体的各部位总是经常处于紫张状态,如果能让孩子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安静地卧在床上,轻轻闭上眼睛,先吸一口气,然后级慢地呼出。在呼气的同时、心里欣想着身体某一个部分的放松,每呼一次气,就放松一个部位,健全身肌肉逐渐放松。放松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例如,从头、颈、上肢、胸部、胆部、背部、腿,到最后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时间每天进行1-2次,每次可以是15-60分钟。
          如果不是在正常做功课。学习或某些需要安静的事情时多动,父母就不必要制止,应该鼓励孩子多活动一下,养成能动能静的好习惯。

        2008-07-01 20:47:3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讲起来是有一点道理,但现实生活总是不尽人意,我总觉得我的宝宝越任由她去,她就越放肆,可能是因为还太小吧,总是劝不听,不让她碰的东西她越想碰,常常刚开始不给她玩,她就总想着争取去拿,到最后大人也只好妥协了.自从她有人这个习惯以后家里的东西只要是她碰得到的都必须搬家

          avatar of linglongyue1977

          linglongyue1977

          历史

          我儿子7个多月会爬后也老爱爬,东爬西爬,动抓西摸。不过玩玩具还是比较专心的,和他说话什么的也爱听,爱模仿,好动归好动,有时也很专心。我们就是多花点心思看住他。陪他看书,说话,玩游戏。这样孩子就不会一天到玩瞎爬瞎动了。该静的时候静,该学的时候学,才能培养以后良好的习惯。我姐姐家的就太好动,玩玩具一会就扔,不怎么理人,她们也比较担心

          2008-07-01 19:13:28

            avatar of kuailewo

            kuailewo

            历史

            呵呵,所有的宝宝都是这样的,淘气好动的宝宝是很聪明的,老师的宝宝就有问题了,至于多动,那是大孩子的问题,不要考虑太多了

            2008-07-01 19:46:21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1-2岁的孩子无时不动。美国心理学家奥陆多额尔对这阶段的婴幼儿作了这样的叙述: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接近两周岁的婴幼儿,身体虽然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脚短头大,走路时脚步不太稳,姿势、躯体稍有前倾,很像旧时器时代的尼安得塔尔人那样。但是,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手脚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活动之中,他们要求不停地进行游戏,而且喜欢到处乱跑和四处捣乱。
              宝宝到了1岁半了,路已经走得很稳,他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在他眼中,家里的抽屉、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着宝贝,在你不注意时,他就会打开抽屉,专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东西全拿出来,似乎最好的东西就在里面。结果是满地狼迹,家象是被抢劫过了似的。这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跟他讲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顿还是听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动、贪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断成长,柏拉图也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小孩子6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一点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这一阶段,不仅允许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而且要给婴幼儿创造各种机会,给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动,并给他以惊喜和稀奇,来鼓励他的好奇心的发展。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
              那么,就与宝宝耐心地讲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尝试后就再没耐心了。其实,两岁前后的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许多话,但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许多小主意。但其社会性考虑的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许多想法都带有自我为中心的色彩。还不会体会或考虑对方的心态及造成的后果,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也不会听,还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须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内在心理。学会观察和等待,采取因势利导的对策。这样既能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养自主自信的好品质,还可以防止宝宝与父母的顶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说就顺着孩子的性子,听之任之。对于上述事例,我们不妨这样做: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东西整理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东西的家就在抽屉里,我们一起让他们回家吧。另外,你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百宝箱,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进去,并告诉孩子这是属于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后也应鼓励孩子让玩具宝宝回家。当然也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比比谁的抽屉更整洁。

              2008-07-01 20:46:44

                avatar of wangzq07

                wangzq07

                历史

                宝宝都有好奇心的,对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多很感兴趣,无时无刻不在探索,这样也有利于宝宝的脑力开发哦

                2008-07-01 21:19:09

                  avatar of 手机用户6l641622

                  手机用户6l641622

                  历史

                  我家宝宝跟楼主家宝宝很像,现在我家宝宝12个月,你家宝宝应该8、9岁了,各方面应该正常吧

                  2016-08-16 21:04:26

                    avatar of 紫兰天依2

                    紫兰天依2

                    历史

                    你好,宝宝活泼好动是正常现象,不用过于担心的,可以给他买些早教玩具给他玩。

                    2016-08-16 23: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