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动作发育  > 今天带宝宝去做了CT

      pic of user:qjywyg1

      qjywyg1

      历史

      悬赏:30分

      回答:2

      今天带宝宝去做了CT

      4个月的宝宝竖着抱头抬的不稳今天带宝宝去检查,做了CT和脑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是视觉听听觉诱发电位正常,做CT检查结果是:脑实质内未示异常密度影;脑室脑池较大,内未示心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 两侧大脑半球平面蛛网膜下腔宽,以右额前还较(妈的这个字看不懂~不知道是较什么)可随访 脑室脑池较大,蛛网膜下腔宽对宝宝有什么影响?什么原因造成的?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婴儿蛛网膜下腔增宽可以是一种良性表现,属正常发育。婴儿是指0~1周岁以内这段时期,双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增宽,这是由于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所致。

        在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25%左右。颅骨随脑发育而长大,且生长先于面部骨骼,头相对较大,平均32~34 cm;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 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 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 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 cm;2岁时头围约为48 cm;2~15岁时头围仅增加6~7 cm[2]。婴幼儿时期,头围的测量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婴儿中,脑脊液间隙增宽伴正常至轻度脑室扩大的表现相当常见,其神经系统方面往往正常,不伴头大,先前无其他疾病史,很少引起临床关注。当这种情况伴有头大或生长过快时就引起对脑积水的关注。具有头大的脑脊液间隙增宽现象,被认为是婴儿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1]。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蛛网膜颗粒成熟延迟所致。

        在不伴有潜在脑畸形情况下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的儿童发育往往正常。如果有巨头存在时,在出生时头围往往在正常的高限中,生后数月迅速增大,就诊时可达95%以上,但在临床上发育延迟。在典型情况下,2周岁时头围恢复正常。

        典型CT表现在额部、颞部、顶部、半球间裂前部和侧裂区的蛛网膜下腔比正常时宽,呈条形、新月形脑脊液密度影,并伸入到邻近增宽的脑沟内,脑回无受压改变,部分还有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扩大,脑中线结构居中。脑外间隙的对称性是一种重要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脑发育又快于颅骨,蛛网膜下腔逐渐变窄(图1~4)。

        鉴别诊断主要和损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积水、脑萎缩等。损伤性硬膜下血肿有明确的外伤史,在早期,硬膜下可见到新月形较高密度血肿影,邻近脑实质受压、变平,脑沟变窄、变形,甚至闭塞,多发生于单侧,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容易和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鉴别。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之间的不平衡所引起。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分为脑室内和脑室外阻塞性脑积水,脑室内阻塞性脑积水多由于肿瘤、囊肿、导水管狭窄等造成双侧脑室和三脑室的显著扩张,脑室外阻塞性脑积水可由颅内出血、感染性或转移性脑膜病变所引起,造成脑室系统的扩张。脑萎缩的影像诊断主要是脑组织体积的缩小,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池的增宽,尤其深部脑沟的扩大形成蘑菇状脑回,且脑室周围见不到间质水肿,这些有利于脑萎缩的诊断(图5)。

        当然,蛛网膜下腔增宽也可以由病理因素造成,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的治疗、脱水、营养不良以及癌肿化疗等。应除外这些病理因素才可以在影像学上考虑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

        总之,在1周岁以内的小儿中,由于颅骨发育相对略快于脑组织发育,可造成双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的增宽,是一种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为正常发育造成,不要轻易认为是病理性的。

        2008-07-10 21:58:1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