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宝宝挑人

      pic of user:xizibaby

      xizibaby

      历史

      悬赏:60分

      回答:4

      宝宝挑人

      宝宝从2个月不到就开始挑人了别人一抱就哭,到我手里拍几下就不哭了!现在4个月10天了还是这样只有早上5/6点的时候因为宝宝要早早起来,那时候谁抱都可以的!过了那个时候就不行了一到别人手里就哭的!头还东看西看的找我的!我一个人这样弄真的有些累的!怎样让她不这样?谢谢!!

        avatar of xiahuixia

        xiahuixia

        历史

         

        婴儿从四个月起就能人母亲,六个月开始认生,8-12个月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多数8个月以后的婴儿,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慌失措。其实,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小婴儿在母亲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认生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婴儿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常带婴儿接触人群,母亲待人处事落落大方,起到榜样的作用,渐渐的就会好起来的。
        首先,为宝宝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父母要带着孩子多串串门,多参加一些聚会,孩子会在观察父母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会比较放松,胆子会大起来,逐步产生自信。

        其次,宝宝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单独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学会遵守规则;跟小孩子玩,可以学会照顾别人。待他交到几个好朋友之后,胆子自然就大了。当然,年幼的孩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纠纷”,最好试着先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大人再出面。

        通过适当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也是不错的,不但可以发展宝宝肢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思维发育,更可以直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在家里,父母有意识地让宝宝自己在另外的房间玩耍。你要时不时地和他说几句话,让他放心。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有意识地给宝宝设计一些情境,比如让他单独去另一个房间给你取书或是他的玩具,锻炼宝宝的胆量。

        宝宝胆量大小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就先天因素来说,我的感受特别深。我儿子对鞭炮声就表现出特别的恐惧,每每周边放爆竹他就大哭,甚至全身发抖。此外,他也不像邻居家的孩子那样,很高的台阶都敢跳,他对高度敏感性特别强。像这类的胆小,只能给孩子时间,慢慢适应。

        从后天因素来看,我认为与成长的家庭环境关系很大。长辈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做错事时不当的指责,都可能导致孩子胆小。但我想这方面归根到底由父母的举止言行决定,胆小怕事的双亲必然养出胆小怕事的孩子。

        能否解决宝宝胆小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而且基本上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当然,要缩短孩子适应环境的时间,主观努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关于胆小,我想做一个简单划分:

        一类胆小属于本能反应。所有人面对未知危险、“强大”对手时都会表现出胆怯、恐惧、退缩、无所适从。这类情况不能定性为胆小,不一定会成为日后性格发展中的问题。

        另一类胆小属于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再加上成长中多次遇到“威胁”刺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反射性的行为。比如说:被厉害的小朋友欺负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来保护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于是孩子的行为呈现出固定化模式。

        后一种胆小是需要父母关注的,其道理是:

        ·孩子最初采取的对应行为多是自然反应,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成为行为习惯。

        ·一个刺激下的反应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个孩子在外面对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在家中也会对前来串门的“霸道”小客人一让再让。

        ·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尝试新的应对方式,而非总是被动和忍让。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选择新方式有效地应对“强横”,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学习人际交往中适应性行为的机会。

        从天性的角度看,胆小孩子的气质特点是:安静、温和、腼腆、顺从、忍让、谨慎、软弱,少有主动要求。这些特点发展下去都属于内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遗传而来,天性不容易改变。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其做事有独立性,勇敢有为。只有实践过程带给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经验“资本”。

        从后天的角度说,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对这样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严加管束、过度保护、批评贬低、包办代替。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

        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因为幼儿尚不能自我评价,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说。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被人视为“胆小鬼”,有可能就不愿再去尝试那些“胆大”的做法而维持“胆小”的状态。父母不要不断地责怪孩子表现不佳,允许各种各样的弱点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经验看似简单的事,在幼小心灵中“非同小可”,您应该耐心讲解。或许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你讲的知识,但是讲解本身会让他感觉危险的程度在减弱,起码在这个时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当孩子真的处于恐惧中时,他需要你实际的支持和陪伴,不仅限于口头安慰,最好在行动上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2008-08-30 20:20:5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一正妈妈

          ♡一正妈妈

          历史

          宝宝越来越认人了哦,平时多让别人抱抱,多出外接触些小宝宝会好些,等大点以后自然就不会了,这是宝宝很自然本能反应,没有关系的,只有暂时你辛苦点哟

          2008-08-30 19:41:55

            avatar of 小可乐

            小可乐

            历史

            欣扬从4个月就开始认生了,别人抱她时就会哭闹,即便是一周来一次的太姥姥也不例外。看到太姥姥失望的样子,妈妈也很难过。

            其实欣扬的“社会活动”还是很多的,满月后就常在小区里玩了,百天后就去过好几个游乐场,下过乡也上过山,还和小鸡学过抖翅膀。爸爸妈妈就是预防她的认生期很难度过。可是,认生是宝宝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心理阶段,计划尚未成功,父母还需努力。


            培养方案:

            1、家长的引导是关键,外出时见到熟人一定要主动打招呼,即便是平时不太接触的邻居也要打招呼,宝宝会认为这个人是妈妈的朋友,这样宝宝慢慢会对陌生人消除恐惧感。

            效果:别人抱欣扬时,只要妈妈在她的视线中便不会哭闹,持续时间在延长中。


            2、可以把家里不常来的长辈的照片经常拿给宝宝看,这样可以减少老人来看宝宝时宝宝哭闹的这种尴尬。

            效果:太姥姥抱已经不再哭闹,但爷爷和老爷还不行,大概是性别的关系。


            3、带宝宝外出时见到小朋友,要告诉宝宝这是他的好朋友,并可以握着宝宝的手与对方小朋友握手,唱《找朋友》歌。

            效果:见到小区里的宝宝都会先主动微笑。


            现在欣扬还会对陌生的地方眼生的,只有带欣扬去串门,串门前一定要告诉欣扬我们要去哪里,主人是谁,主人和宝宝及宝宝父母的关系,不能吝惜大人的语言,宝宝的理解力是非常强的,她在了解后就会减少到陌生地方的哭闹的。

            还有就是坐车,开始欣扬只喜欢自己家的车,而且一定要爸爸开车,一旦坐出租车或爷爷老爷的车都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有时也哭闹。爸爸妈妈也会用上面同样的方法,告诉她我们要去哪,坐的什么车,谁开的车,这个人因为喜欢欣扬所以要带欣扬去溜溜。现在欣扬无论坐什么车都会很开心。

            还好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平时上课话就多,只有不厌其烦的与欣扬多沟通,才会让她开心并顺利的度过每一个成长阶段,希望她永远快乐!

            2008-08-30 22:50:15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这是宝宝的依恋.依恋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和目的协调的伙伴期.
              从出生到2个月为前依恋期,此期又称为无区别的依恋阶段,这时的婴儿对于前去安慰他的人没什么选择性,对所有的人都做出相同的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
              从2个月~1岁为婴儿的依恋建立期.此时的宝宝会通过哭叫纠缠靠近和跟随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依恋,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这时的宝宝仍然能够接受陌生人的注意和关照,也能忍耐同父母的暂时分离,但是会带一点伤感的情绪.
              1岁~2岁为宝宝的依恋关系明确期.此时的依恋指向特定的人,在和依恋的人分离时会有焦虑不安的现象,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也会比较胆小谨慎,也就是俗话说的认生了,陌生人冰箱抱抱他的时候常常会遭到拒绝.
              从2~4岁为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期.是形成依恋的关键时期.
              对婴儿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母亲.母亲能否敏锐的和适当的对宝宝的行为做出反应,是否能积极的同她的宝宝接触,是否在宝宝哭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安慰,是否能在拥抱小宝宝时更体贴小心,是否能正确认识宝宝的能力及软弱性等等,都影响着这种依恋的形成.
              而且对依恋感的培养和开发,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形成,而且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
              ①、新生儿到了四五个月时出现认人现象,是十分正常的,这标志着他认知水平的提高,有认生意识的出现,也正是他从无选择性的认知水平向有选择性的认知水平发展的体现,也是宝宝开始有认人记忆的一大表现。有研究表明:0-2个月的婴儿还没有形成图象知觉,所以开始一二个月的宝宝往往分不清自己家里人和陌生人。到了3个月以后,宝宝已有了接触人面孔的经验,母亲与抚育者的面孔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这种对亲人图形模式视觉的发展,不仅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婴儿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水平的提高。3个月之后的宝宝,对人的面孔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之后,他就会对熟悉的亲人表示认同、肯定、接纳和喜欢,这为宝宝对亲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亲切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提供了认知基础,对此,年轻父母应该高兴才是。

              ②、对婴儿的陌生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儿科医生对婴儿的陌生感做过观察记录,他们发现:在2个月时,宝宝还不大有陌生感,他们呢看到医生和护士并没有害怕的表现,有的孩子躺在体检台上看着医生,再看看妈妈,表现得若无其事;也有的孩子觉得好奇和开心,会手舞足蹈。到五六个月的时候,宝宝对医生、护士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他们会逐步辨认出医生和熟识是陌生人,会感到害怕,还竭力想躲避,这说明这阶段的婴儿进入了认人的特别明感期。宝宝从五六个月的观察中获得了某些识别记忆,开始能辨识自己的父母,并且喜欢与他们在一起,因为,与父母在一起会感到安全、愉悦和温馨,开始形成亲人意识和亲情感。当不熟悉的人出现时,在婴儿以及的检索中,找不到此人的形象痕迹,宝宝就会产生警觉,并感到不安、焦虑和害怕,这正式他的自我保护能力的体现,年轻父母对此要表示理解并给予尊重。因此,父母不要把宝宝见到陌生人哭泣、躲避、害怕甚至吵闹,误以为"无理取闹"、"不懂礼貌",而去责怪或打骂孩子,这样做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强化婴儿怕生心理的延续,要顺其自然,否则婴儿会哭吵得更加厉害,以至造成不必要的见生恐惧症和隐性焦虑症。怕生感的消解要有一个过程,要遵循由疏到亲、由远及近,增加交往,逐步亲近的原则,其关键在于与宝宝交往中要提高其亲密度,谁跟他玩得时间长,他就先认识谁;谁对他关怀多,他就跟谁更亲近,妈妈、爸爸与他同住一室,朝夕相处,所以宝宝较早就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依恋感。对此,父母要倍加珍惜,至于他对其他人的陌生感,不仅要理解,处理时也要宽容和等待,有的父母在请保姆照顾时,先抱孩子到保姆家(或让保姆来孩子家)一起玩一段时间,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③、逐渐扩大交往面,有的年轻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交往的本领,常常喜欢带他们到同事家或公共场合去接触更多的陌生人,其出发点和用心是好的,但不宜操之过急。1岁以内的宝宝要以培养与父母交往为主,然后再扩展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亲戚、四邻及同伴。有研究表明:2岁以前婴儿对陌生人及陌生环境的警觉和恐惧心理依然存在。所以,这阶段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要逐步扩大交往面,让他在自然的社会交往中,多接触社会与熟悉他人,尤其要多和小朋友接触,让婴幼儿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增长社交能力。

              2008-08-31 16: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