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小孩不愿主动与小朋友交往,怎么办

      pic of user:CREAMSU

      CREAMSU

      历史

      悬赏:30分

      回答:4

      小孩不愿主动与小朋友交往,怎么办

      我的小孩现在3岁7个月,性格有点内向,比较喜欢独自玩耍,不愿主动与小朋友一起玩,有吃的,玩具也不肯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们作为家长都很着急,怕这样会造成她的性格缺陷.也问过原因,但她就是说:不喜欢啰.真不知怎么样才好,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些建议方法,不胜感激!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这是一个社会性教育的问题.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能力.宝宝不爱与人交往,只和家人沟通是因为家庭有安全感,,而对外界却感到陌生,恐惧,对人的不信任而拒绝交往.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一方面性格会变得孤僻,自闭,内向;另一方面,孩子今后总是要走向社会而成为独立的人要面对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为此建议:第一要让孩子入幼儿园学习.这是最好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地方.第二,家长要教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让他学会与人交往.第三,家长要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创造机会.要多安排孩子和不同层次年龄段的小朋友与他交往,可同亲戚,好友的孩子入手慢慢扩展到邻居的孩子.第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与邻里友好相处,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给孩子良好的交友环境.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胆子特别小,令家长着急、担心,怕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孩子胆心的表现:

        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
        不敢一个人上街办点儿事情,像买张晚报、取瓶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依赖大人,自己不敢单独去做;
        不敢在晚上出屋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
        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

        这些表现,的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造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家长保护过度。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多帶孩子到小區樓下,转转、见风小朋友们的玩耍。當然不要急於讓他就與小朋友玩,你要耐心的,一天一天的坚持。當看到小朋友的玩耍,你可以與孩子說出他們玩的内容,慢慢的他就會溶入了!这期間你千萬不要着急於讓孩子加入玩耍的隊伍。另外家长讓孩子多接觸鄰居(家長平日也與鄰居多打招呼呼,那麽鄰居自然的也會因此而會見到你寶寶常常的與他逗樂)這樣無形中也讓孩子也在無意中接觸了人,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也會打招呼了,也會想與小朋友玩了。试试吧!祝你成功
        你先了解一下自闭症吧:在断定是不是得了自闭症……
        (一)社交发展方面: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 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
        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自闭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从大体看您朋友的孩子应该不是自闭哦!小朋友小多带她去游乐场玩玩,让心情放松^^孩子是祖国的财富哦。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据专家的解释,这种病病因不明,无从知晓,它既不是先天的,也和后天的教育无关,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应该说这是一个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过去也有,但相对现在而言较少。仅有万分之五的发病率。

        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


        自闭症的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三岁前会出现的基本特征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发展方面: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 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此外,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关的特征:

        (一)感知模式:
        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
        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
        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二)发展方面:
        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三)情绪及行为方面: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四)生活习惯:
        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
        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五)强项和兴趣: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
        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六)社交方面:
        甚少与别人有目光接触,也不会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更难从别人的言语,行为推断别人的想法,意愿和意图或理解别人的感受。
        有时候会有不恰当的情感表现和社交行为,例如在别人不开心时大笑,在某些场合说些不恰当的话,或未能与人分享快乐。




        自闭症的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自闭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自闭症的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2008-09-25 16:40:0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了解了不少关于自闭症状的知识,真的谢谢喔,因为工作忙,家中无长辈同住,居住环境等原因不利于帮助小孩能接触到同龄人,这是我们最伤脑筋的,看来古时的"孟母三迁"确实是有道理的.无论如何既然能及早发现问题就要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谢谢各位!我们会加油的.

          avatar of dhp713

          dhp713

          历史

          建议你早点让他上幼儿园,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在,慢慢的就会合群的,再说那里有幼儿园的教师,你先跟他们说明一下你家宝宝的状况,相信老师们也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008-09-25 09:29:31

            avatar of baobao_fumudeai

            baobao_fumudeai

            历史

            多带宝宝出去玩,去公园或游乐园,多接触人,给宝宝讲团结友爱的故事,不要责怪孩子,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2008-09-25 09:59:29

              avatar of baby85230121

              baby85230121

              历史

              孩子是否合群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培养逐步取得的。所以,为了使孩子成人后有个良好的人关系,就需要从孩提时代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注意尽量多地提供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其实孩子从三、四岁以后,就有了与小伙伴相处的愿望,此时孩子与家庭成员的交往需求已扩大到周围的环境和更多的小朋友。如果家长阻止孩子的这种社交行为,就是对孩子的压抑,日久天长会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一旦与人相处自然就会不合群。此外,一些自尊心过强和过弱的孩子在集体中也会感到不适应。自尊心强的就会看不起别的小朋友,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也会胆小、懦弱,缺少与小伙伴交往的信心和兴趣。即便勉强在一起也常是不欢而散。那么怎么能帮助孩子合群呢?

              首先,父母闲暇常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去串门,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尽快地熟悉陌生环境,并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个与生人谈话的机会。

              其次是父母应允许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游戏,并鼓励孩子热情接待,如不吝惜地将玩具拿给小朋友玩。如果发现孩子们不太安静,搞得家中很乱,也不要发脾气,而应迂回地指示或与他们商量,如“孩子们,咱们的游戏可否先告一段落,大家动手整理一下屋子,喝点水,休息一会再玩好吗?”这样既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时又很亲切,不会给孩子兴致勃勃的情绪泼冷水,还教会他们如何遵守规范。

              另外,多与性格外向的小朋友接近、让胆小的多与勇敢的小朋友在一起,这就是最好的互补法。

              2008-09-25 15: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