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怎么样区分多动症的类型

      pic of user:friend6355

      friend6355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4

      怎么样区分多动症的类型

      我家孩子我们无法分清是什么类型的,肾阴虚里面乱发脾气,喜食冷我儿子是这样子的,而肾阳虚里面的面色黄,食俗不振也有,我们怎么来区别是什么类型的呢,如何来选择哪个药方呢?请专家帮助我们这焦急的家长。

        avatar of kiki127906mama

        kiki127906mama

        历史

         

        小儿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有那些
        一、首先应区别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之间的区别。

        1、 注意力方面,对于特别能够引起同龄儿童关注的事物,如看小人书,看电视动画片,多动症儿童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顽皮儿童却不然,尽管顽皮,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却能全神贯注,甚至讨厌被干扰。

        2、 自控能力方面,如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顽皮儿童大都能够意识到陌生环境中的气氛对行为的约束,表现出一定的自控能力,在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不胡乱吵闹,行为比较规范;而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自制能力,缺乏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哪怕刚进入陌生环境,也会表现出很多令大人反感的多动现象,对什么都动手动脚,大吵大闹,制止也不见效果。

        二、儿童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1、这类儿童无目的性活动过多。如上课时,顽皮的孩子会为了故意引起别人注意,或为了好玩有趣而偶然做小动作。但多动症儿童就不同了,他们好象不受意识支配似地不停活动,如毫无目的地摇桌子,晃椅子,即使受到老师的提醒、制止或批评,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原来的小动作,或更换为乱翻书,东张西望、歪来歪去,伴随咬铅笔、切橡皮、招惹邻座的同学。平时手脚不停,无目的地乱闯、乱跑,自控能力差,大人说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插嘴。对同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挑衅行为等。

        2、这类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边做作业边玩,随便涂改,不加考虑地突然站起来动一会儿,或正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别人说话进行插嘴。很少有做某一件事精神投入,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3、 这类儿童自控能力差,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跑又跳,手舞足蹈,莫名兴奋,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对大人的厌烦表情和制止不能产生约束性心理反应。受到强制性约束的时候,不是安静下来,而是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令大人既厌烦又无可奈何,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

        4、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活泼好动本来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有上述表现的孩子可能就有点异常了。家长应该引起注意。

        简介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编辑本段病因
        小儿多动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通路。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独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明了多动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编辑本段中医对儿童多动证病因的认识
        中医学将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由于孕母妊娠期有宫内窒息史等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者父母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
        (2)饮食因素:饮食中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
        (3)外伤和其他因素:产伤以及其他外伤,可使儿童气血阏滞,经脉不畅,以及心肝前养而神魂不安;或由于其他疾病之后,虽原发病痊愈,但已造成气血不足或气血逆乱,使心神失养以致神不安藏。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
        二临床特点: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
        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因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
        1症状标准: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2病程标准: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付反应等引起。
        4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上课时话多、小动作多、激动好与人争吵;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有些患儿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变得被动、退缩年龄增长后,不少儿童出现学习困难,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的改变,属于综合分析障碍后者属于空间定位障碍。他们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多动症儿童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欠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一般来讲多动儿童的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多动儿童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收力新的情况五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在连续而直接的强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迟的强化程序,注意力的维持情况明显好些在指导与经常重复的情况下,儿童多动症完成任务,其注意力的维持问题不大在没有特别严格的规范和严格的纪律要求遵守的地方,多动儿童与正常儿童区别不大。其症状随情景而波动的现象说明了多动儿童表现的症状严重程度受环境的影响并与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编辑本段检查化验
        小儿多动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本症患儿体格检查大多数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精细动作不协调、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运动不协调病理联带运动等软体征。部分患儿脑电图及脑诱发电位异常,但均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小儿多动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鉴别标准有六项主要情况出现类似多动症的症状
        ①精神发育迟滞
        ②孤独障碍
        ③抑郁症
        ④慢性社会环境问题引起
        ⑤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多种抽动综合征
        ⑥其它行为障碍
        编辑本段并发症
        小儿多动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多动症儿童的预后大多不好,在学习方面,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些难以完成义务教育。在个性方面,常以说谎吹牛、怪动作、违拗对抗等来平衡自己的心态。成人以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对学习工作不认真,任性冲动,人际关系不好,加上有些坏习惯很难适应社会,也不受社会欢迎,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人格被扭曲,容易走上歧途。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近一半儿童的多动现象会消失,但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可持续长久。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编辑本段治疗用药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本症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1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今分别介绍如下。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由于精神振奋剂可影响身体发育故主张患儿在学习期间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6岁以下一般不用此药有不易产生耐药怀的特点。②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edrine):也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数患儿每日用量在10mg以内。应注意观察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副作用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也庆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减少其抑制生长的副作用。3岁以下一般不用。长期应用此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哌醋甲酯明显但它的作用较易估计,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对同时有惊厥的患者更为适合③另一种精神振奋剂苯异妥英(Pemoline,Cylert):对多动症认为有明显效果,其药物作用时间长,早晨上学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厌食和失眠。6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开始剂量为10mg,如疗效不满意可增加20~40mg。此药显效较慢假若亦应停止观察。曾有肝脏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告,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④咖啡因:对儿童的多动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疗效不如哌醋与右旋苯丙胺。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属于抗抑郁性药物,对本症也有较好疗效剂量从10mg,常用剂量为每日25~50mg,视儿童年龄体重而定。此药赶走的白细胞减少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开始服药4周后,应检查白细胞计数1次,以后每半月验血1次此外,还可致食欲减退、尿潴留或过敏反应12岁以下小儿不宜应用。⑥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甲硫达嗪(Thioridazine)适用于有破坏性行为的患儿。⑦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痫酮适用于伴发惊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类的镇静剂,因有时反可使症状加重
        疗程依病情轻重而定轻者服药6月~1年,重者要治疗3~5年,过早停药易重视症状
        2精神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预防?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轴Ⅰ上的诊断。主要有四大类。①多动症的残留症状②反社会的人格障碍,③酒精依赖,④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多动症是当今最令人感兴趣和最引起争议的儿童障碍问题。多动症是在1845年由德国医师霍夫曼(Henrich Hoffman)第一次提出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开始广为研究。50年代人们感兴趣的是儿童的学习和行为问题,60年代对多动症进行了药物治疗,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多动症的患病率约占学校人群的5%~10%,有的高达20%。患病率的不同是因为诊断标准和诊断者的方法各异,但研究者一致认为,患多动症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多动症的比例分别为3:1和10:1,并发现多动症与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相联系。我国患病率与国外相近,但近十多年来有诊断过滥的现象。



        (一)多动症的概念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



        多动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是1989年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现摘录如下。



        当与大多数同龄儿童相比,下列行为更为频繁,符合下面14条中的8项,并持续6个月的,诊断具有注意缺乏多动障碍。



        ①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少年为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②即使必须坐好,也很难静坐在座位上。



        ③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④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



        ⑤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便立即抢着回答。



        ⑥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违抗或不理解)。



        ⑦在做功课或玩耍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⑧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



        ⑨不能安安静静地玩耍。



        ⑩说话太多。



        ⑾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学习、工作。



        ⑿别人对他说话,他往往没有听进去。



        ⒀学习时的必需物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



        ⒁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参加危险活动,例如,不加观察便跑到马路当中。



        1989年,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以下诊断标准。



        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的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



        ①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②容易兴奋和冲动。



        ③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④做事常有始无终。



        ⑤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⑥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⑦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⑧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⑨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⑩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排除标准为: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二)多动症的诊断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神经生理检测、行为检查和心理测验。



        1.神经生理检测



        神经生理检测是直接检测神经系统的整体生理机能。常用的测量方法如表10-1。



        最常见的测量方法是脑电图,它多用于对多动症的检测。



        2.行为检查



        由于长久以来认为多动症与轻微脑功能失调(MBD)相关,所以多数检测方法是针对MBD,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所有的病例,检测特殊行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反应才有重要价值。



        巴克利(R.A.Barkley,1981)推荐的多动症检测方法就是一例,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与儿童、父母和教师会谈;行为量表;直接观察检测。
        与儿童的会谈,包括非正式的行为观察,主要是强调儿童与父母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反应。巴克利相信,建立这种亲密联系和详细记录生理、认知、行为的特性是有益的。与父母及教师的会谈也是强调社会化相互反应。



        在临床上,按照1989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14个项目中,出现8个以上并持续6个月的,诊断为ADHD。另外,还常用康纳斯行为检查表和阿肯巴赫儿童行为检测表简称(CBCL)来进行评定。



        (1)康纳斯行为检查表



        该量表由教师用表、父母用表两个表组成,也有父母与教师的合用表(简表)。



        父母用表由48个项目组成,要父母对每个问题都准确如实填写,在相应等级处打“√”,0分──无,1分──有一点,2分──相当多,3分──极多。



        此量表经过因素分析,能测量6方面的问题:



        ①品行问题,与问题2、8、14、19、20、21、22、23、27、33、34、39有关;



        ②学习问题,与问题10、25、31、37有关;



        ③身心问题,与问题32、41、43、44、48有关;



        ④冲动—多动,与问题4、5、11、13有关;



        ⑤焦虑,与问题12、16、24、47有关;



        ⑥多动指数,与问题4、7、11、13、14、25、31、33、37、38有关。



        根据每个方面问题得分的总和,再除以问题的数目,即可得到各方面的分量表分。如多动指数与10个问题有关,就将这10个问题的得分相加,再除以10,即为多动指数。研究表明,多动指数平均分高于1.5,则提示有多动症。



        当然,各分量表的记分要与正常儿童的标准评分相比较,如高于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教师用表由28个问题组成,由教师对儿童的行为作出评价。简表包括10个问题,该表可由父母或教师填写,主要用于观察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效果,简便易行,评定方法同前。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检测表



        该量表包括父母用表、教师用表和自评量表三种。其中自评量表要求10岁以上的儿童自己填写。我国在80年代初引入,在上海及其他城市进行了较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



        该量表包括: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等;



        社交能力:包括7大类,如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交友等;



        行为问题:包括113条,其中56条包括8小项,113条为“其他”,填表时按最近半年的表现记分。



        该量表记分复杂,详见有关使用手册。



        3.心理测验



        ADHD儿童的检测还要用到智力测验、注意测验等心理测验手段以辅助诊断。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ADHD诊断的心理测验。



        ①比奈量表或韦氏儿童量表:测查儿童的智力水平。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属正常范围。



        ②注意划消测验:测查儿童的注意水平。另外还有一些测量儿童注意的方法,如儿童校对测验、图形匹配测验、译码测验、迷津测验等。



        儿童校对测验:给儿童一些写有除1和9以外的单个数字的几页纸,主试念数字,被试看纸上的数字,当主试念出与纸上写的不同的数字时,被试应划消这一数字。记分标准为漏划、错划的数量。



        图形匹配测验:给儿童一些图形,其中一些是标准图形,让被试选一个与题目上的标准图形完全一样的图形。



        ③其他测验:在诊断注意缺乏的儿童时还常用到一些社会适应量表,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一节介绍。



        总之,多动症儿童的诊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用到多种方法。至今为止,多动症儿童的诊断、治疗以及病因的探讨上都还存在很多疑问,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诊断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心理量表的使用都将有助于对儿童多动症的诊断、病因探讨和康复研究。



        三、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一)适应行为的概念



        适应性行为过去也叫社会能力、社会成熟、适应能力,是区分智力落后和非智力落后的两个主要参数之一(另一个为智商)。不同的学者对适应性行为有不同的定义,全美智力落后协会(AAMD)对适应性行为的定义是:个体实现人们所期待的与其年龄和文化群相适应的个人独立与社会职责的程度和功效。这个定义在美国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般认为适应性行为具有动态性,受个体发展和环境要求两个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发展时期,适应性行为表现不一样。在学前期一般以感觉运动协调、自理技能和语言的成熟为标准;学龄期以基本的学习技能来评价;到成人期则以社会的适应为指标,通过经济的维持和社会准则的符合等行为表现来评估。当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的适应性行为的要求也有不同。总之,适应性行为是相对的、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静止的。



        (二)适应性行为的测量



        适应性行为可以通过适应性行为量表来测量。与其他智力测验一样,它要求有各年龄段和各种文化背景的常模,也要求满意的信度和效度。但它与智力测验又有不同。



        区别之一是:适应性行为试图获得个体惯常行为模式的标准,而智力测验主要用来获得潜在能力的最高水平。



        区别之二是:适应性行为测验要求涉及大量不同的日常生活领域,而智力测验主要集中于言语和推理能力。



        区别之三是:通过对与被测者经常接触的人进行访问、调查,经常可以获得有关适应性行为的有用资料,而智力测验只能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来获得资料。



        下面介绍几个西方比较有名的适应性行为量表。



        1. AAMD适应性行为量表



        1965年,全美智力落后协会提出了一个研究适应性行为的计划,编制了两个适应性行为量表,一个为3~12岁儿童设计,另一个为13岁以上的人设计。这两个量表后来经过修订,合并成了一个,称为AAMD适应性行为量表1974年修订本。1981年经过修订,成为现在流行的AAMD适应性行为量表学校版,简称ABC-SE。



        ABC-SE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个体的发展顺序为线索,评估个体在独立、个人……社会责任感等九个行为领域的技能;第二部分涉及到个体的不良适应性行为。现举例如下。



        第一部分主项和子项:



        第一项:独立能力



        子项:吃



        便溺器具的使用



        清洁



        仪表



        衣服的照料



        穿、脱衣服



        旅行



        其他独立能力



        第二项:身体发育



        子项:感觉发展



        运动发展



        第三项:经济行为



        子项:钱的运用和预算



        购物技能



        第四项:语言发展



        子项:表达



        理解



        社会语言发展



        ……



        施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了解被试的人来填写,另一种是由主试提问,然后填写答案。有三种不同的记分方法,详细情况请见该量表。



        该量表信、效度都较好。



        2.文兰社会成熟量表(The Vineland Social Maturity Scale)



        1935年由美国的杜尔(Edgar A. Doll)博士在新泽西州文兰训练学校制订,主要目的在于鉴别人的社会能力水平或“社会成熟”,用以帮助诊断智力缺陷、儿童多动症等。该量表经过了多次修订,较近的一次更名为文兰适应性行为量表。该量表现有三个版本:面谈版──调查表、面谈版──扩张表、课堂版。三个版本中,调查表与早期的量表最为相似。头两个版本由了解和熟悉被调查儿童的人(父母、看管人等)接受测试,课堂版主要由教师填写。量表适用年龄为0~30岁,但以儿童为主。



        文兰社会成熟量表包括8个领域,即一般自理能力、饮食自理能力、穿着自理能力、移动能力、作业能力、实际能力、自我指导能力、社会化能力。



        该量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年龄分组进行排列,共有117个子项目;一种是以类别进行排列,一共有124个子项目。两种类型记分方法不一样。



        文兰社会成熟量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陷:



        第一,三种不同版本量表的填写者都不是受测儿童本人,旁人对儿童的了解终究会有出入,因此,填写量表时容易流于主观的猜测;



        第二,记录的等级过多、过细,容易使填写者难以选择。



        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较好。



        在适应性行为量表中,常使用社会商数(Social Wuotient, 简称SQ)作为判断与衡量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SA
        SQ=
        ────
        ×100
        CA

        其中,SA为社会年龄,CA为生理年龄。



        我国目前还缺乏对适应性行为的系统研究,适应性行为量表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也还刚刚起步,有待于广大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目前还缺乏对适应性行为的系统研究,适应性行为量表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也还刚刚起步,有待于广大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2008-10-10 16:20:3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lixuan2008313

          lixuan2008313

          历史

          我儿子也是的一点也不老实我怀疑他有多动证

          2008-10-04 07:19:06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小儿多动症的表现主要有那些
            一、首先应区别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之间的区别。

            1、 注意力方面,对于特别能够引起同龄儿童关注的事物,如看小人书,看电视动画片,多动症儿童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顽皮儿童却不然,尽管顽皮,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却能全神贯注,甚至讨厌被干扰。

            2、 自控能力方面,如在严肃陌生的环境中,顽皮儿童大都能够意识到陌生环境中的气氛对行为的约束,表现出一定的自控能力,在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不胡乱吵闹,行为比较规范;而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自制能力,缺乏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哪怕刚进入陌生环境,也会表现出很多令大人反感的多动现象,对什么都动手动脚,大吵大闹,制止也不见效果。

            二、儿童多动症的具体表现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1、这类儿童无目的性活动过多。如上课时,顽皮的孩子会为了故意引起别人注意,或为了好玩有趣而偶然做小动作。但多动症儿童就不同了,他们好象不受意识支配似地不停活动,如毫无目的地摇桌子,晃椅子,即使受到老师的提醒、制止或批评,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复原来的小动作,或更换为乱翻书,东张西望、歪来歪去,伴随咬铅笔、切橡皮、招惹邻座的同学。平时手脚不停,无目的地乱闯、乱跑,自控能力差,大人说话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插嘴。对同伴时常有莫名其妙的挑衅行为等。

            2、这类儿童注意力很难集中,边做作业边玩,随便涂改,不加考虑地突然站起来动一会儿,或正在做作业的时候对别人说话进行插嘴。很少有做某一件事精神投入,注意力集中的表现。

            3、 这类儿童自控能力差,玩得高兴时又喊又叫,又跑又跳,手舞足蹈,莫名兴奋,情不自禁,得意忘形,对大人的厌烦表情和制止不能产生约束性心理反应。受到强制性约束的时候,不是安静下来,而是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令大人既厌烦又无可奈何,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

            4、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

            活泼好动本来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有上述表现的孩子可能就有点异常了。家长应该引起注意。

            简介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编辑本段病因
            小儿多动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通路。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独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明了多动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编辑本段中医对儿童多动证病因的认识
            中医学将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先天禀赋不足:由于孕母妊娠期有宫内窒息史等各种因素,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或者父母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致使患儿素体虚弱,阴阳失调。
            (2)饮食因素:饮食中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造成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过食肥甘厚味,产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扰乱心神。
            (3)外伤和其他因素:产伤以及其他外伤,可使儿童气血阏滞,经脉不畅,以及心肝前养而神魂不安;或由于其他疾病之后,虽原发病痊愈,但已造成气血不足或气血逆乱,使心神失养以致神不安藏。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
            二临床特点: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
            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因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
            1症状标准: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2病程标准: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付反应等引起。
            4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时期即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喂食较困难不容易养成大小便定时习惯、随年龄的增长,除活动增多外有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很短,知为无目的情绪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课不守纪律和学习困难。患儿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听觉辨别能力差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较一般低临床症状以学龄儿童较为突出:上课时话多、小动作多、激动好与人争吵;行为目的不明确,如拿人东西,有时不避危险;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在家长面前倔强不听话、冒失、无礼貌有些患儿采取回避困难的态度,变得被动、退缩年龄增长后,不少儿童出现学习困难,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仍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部分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在临摹图画时,他们往往分不青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整体。有些多幼儿童将“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的改变,属于综合分析障碍后者属于空间定位障碍。他们还有诵读、拼音书写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困难,多动症儿童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欠完整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动患儿常显示一些固定的神经系统软症状,如翻掌对指试验等呈阳性。
            一般来讲多动儿童的临床症状波动有时与儿童所处场合不同,从事的活动不同有关。多动儿童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收力新的情况五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症的症状可减轻。在连续而直接的强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迟的强化程序,注意力的维持情况明显好些在指导与经常重复的情况下,儿童多动症完成任务,其注意力的维持问题不大在没有特别严格的规范和严格的纪律要求遵守的地方,多动儿童与正常儿童区别不大。其症状随情景而波动的现象说明了多动儿童表现的症状严重程度受环境的影响并与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编辑本段检查化验
            小儿多动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本症患儿体格检查大多数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精细动作不协调、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运动不协调病理联带运动等软体征。部分患儿脑电图及脑诱发电位异常,但均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小儿多动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鉴别标准有六项主要情况出现类似多动症的症状
            ①精神发育迟滞
            ②孤独障碍
            ③抑郁症
            ④慢性社会环境问题引起
            ⑤抽动秽语综合征或多种抽动综合征
            ⑥其它行为障碍
            编辑本段并发症
            小儿多动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多动症儿童的预后大多不好,在学习方面,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些难以完成义务教育。在个性方面,常以说谎吹牛、怪动作、违拗对抗等来平衡自己的心态。成人以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对学习工作不认真,任性冲动,人际关系不好,加上有些坏习惯很难适应社会,也不受社会欢迎,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人格被扭曲,容易走上歧途。
            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近一半儿童的多动现象会消失,但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可持续长久。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编辑本段治疗用药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治疗?本症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1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今分别介绍如下。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由于精神振奋剂可影响身体发育故主张患儿在学习期间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6岁以下一般不用此药有不易产生耐药怀的特点。②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edrine):也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数患儿每日用量在10mg以内。应注意观察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副作用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也庆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减少其抑制生长的副作用。3岁以下一般不用。长期应用此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哌醋甲酯明显但它的作用较易估计,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对同时有惊厥的患者更为适合③另一种精神振奋剂苯异妥英(Pemoline,Cylert):对多动症认为有明显效果,其药物作用时间长,早晨上学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厌食和失眠。6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开始剂量为10mg,如疗效不满意可增加20~40mg。此药显效较慢假若亦应停止观察。曾有肝脏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告,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④咖啡因:对儿童的多动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疗效不如哌醋与右旋苯丙胺。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属于抗抑郁性药物,对本症也有较好疗效剂量从10mg,常用剂量为每日25~50mg,视儿童年龄体重而定。此药赶走的白细胞减少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开始服药4周后,应检查白细胞计数1次,以后每半月验血1次此外,还可致食欲减退、尿潴留或过敏反应12岁以下小儿不宜应用。⑥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甲硫达嗪(Thioridazine)适用于有破坏性行为的患儿。⑦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痫酮适用于伴发惊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类的镇静剂,因有时反可使症状加重
            疗程依病情轻重而定轻者服药6月~1年,重者要治疗3~5年,过早停药易重视症状
            2精神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预防?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轴Ⅰ上的诊断。主要有四大类。①多动症的残留症状②反社会的人格障碍,③酒精依赖,④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

            多动症是当今最令人感兴趣和最引起争议的儿童障碍问题。多动症是在1845年由德国医师霍夫曼(Henrich Hoffman)第一次提出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开始广为研究。50年代人们感兴趣的是儿童的学习和行为问题,60年代对多动症进行了药物治疗,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多动症的患病率约占学校人群的5%~10%,有的高达20%。患病率的不同是因为诊断标准和诊断者的方法各异,但研究者一致认为,患多动症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多动症的比例分别为3:1和10:1,并发现多动症与社会经济状况低下相联系。我国患病率与国外相近,但近十多年来有诊断过滥的现象。



            (一)多动症的概念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



            多动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是1989年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现摘录如下。



            当与大多数同龄儿童相比,下列行为更为频繁,符合下面14条中的8项,并持续6个月的,诊断具有注意缺乏多动障碍。



            ①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少年为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②即使必须坐好,也很难静坐在座位上。



            ③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④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



            ⑤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便立即抢着回答。



            ⑥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违抗或不理解)。



            ⑦在做功课或玩耍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⑧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



            ⑨不能安安静静地玩耍。



            ⑩说话太多。



            ⑾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学习、工作。



            ⑿别人对他说话,他往往没有听进去。



            ⒀学习时的必需物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



            ⒁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参加危险活动,例如,不加观察便跑到马路当中。



            1989年,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以下诊断标准。



            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的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



            ①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②容易兴奋和冲动。



            ③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④做事常有始无终。



            ⑤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⑥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⑦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⑧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⑨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⑩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排除标准为: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



            (二)多动症的诊断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神经生理检测、行为检查和心理测验。



            1.神经生理检测



            神经生理检测是直接检测神经系统的整体生理机能。常用的测量方法如表10-1。



            最常见的测量方法是脑电图,它多用于对多动症的检测。



            2.行为检查



            由于长久以来认为多动症与轻微脑功能失调(MBD)相关,所以多数检测方法是针对MBD,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所有的病例,检测特殊行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反应才有重要价值。



            巴克利(R.A.Barkley,1981)推荐的多动症检测方法就是一例,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与儿童、父母和教师会谈;行为量表;直接观察检测。
            与儿童的会谈,包括非正式的行为观察,主要是强调儿童与父母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反应。巴克利相信,建立这种亲密联系和详细记录生理、认知、行为的特性是有益的。与父母及教师的会谈也是强调社会化相互反应。



            在临床上,按照1989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14个项目中,出现8个以上并持续6个月的,诊断为ADHD。另外,还常用康纳斯行为检查表和阿肯巴赫儿童行为检测表简称(CBCL)来进行评定。



            (1)康纳斯行为检查表



            该量表由教师用表、父母用表两个表组成,也有父母与教师的合用表(简表)。



            父母用表由48个项目组成,要父母对每个问题都准确如实填写,在相应等级处打“√”,0分──无,1分──有一点,2分──相当多,3分──极多。



            此量表经过因素分析,能测量6方面的问题:



            ①品行问题,与问题2、8、14、19、20、21、22、23、27、33、34、39有关;



            ②学习问题,与问题10、25、31、37有关;



            ③身心问题,与问题32、41、43、44、48有关;



            ④冲动—多动,与问题4、5、11、13有关;



            ⑤焦虑,与问题12、16、24、47有关;



            ⑥多动指数,与问题4、7、11、13、14、25、31、33、37、38有关。



            根据每个方面问题得分的总和,再除以问题的数目,即可得到各方面的分量表分。如多动指数与10个问题有关,就将这10个问题的得分相加,再除以10,即为多动指数。研究表明,多动指数平均分高于1.5,则提示有多动症。



            当然,各分量表的记分要与正常儿童的标准评分相比较,如高于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教师用表由28个问题组成,由教师对儿童的行为作出评价。简表包括10个问题,该表可由父母或教师填写,主要用于观察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效果,简便易行,评定方法同前。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检测表



            该量表包括父母用表、教师用表和自评量表三种。其中自评量表要求10岁以上的儿童自己填写。我国在80年代初引入,在上海及其他城市进行了较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



            该量表包括: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等;



            社交能力:包括7大类,如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交友等;



            行为问题:包括113条,其中56条包括8小项,113条为“其他”,填表时按最近半年的表现记分。



            该量表记分复杂,详见有关使用手册。



            3.心理测验



            ADHD儿童的检测还要用到智力测验、注意测验等心理测验手段以辅助诊断。下面介绍一些常用于ADHD诊断的心理测验。



            ①比奈量表或韦氏儿童量表:测查儿童的智力水平。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属正常范围。



            ②注意划消测验:测查儿童的注意水平。另外还有一些测量儿童注意的方法,如儿童校对测验、图形匹配测验、译码测验、迷津测验等。



            儿童校对测验:给儿童一些写有除1和9以外的单个数字的几页纸,主试念数字,被试看纸上的数字,当主试念出与纸上写的不同的数字时,被试应划消这一数字。记分标准为漏划、错划的数量。



            图形匹配测验:给儿童一些图形,其中一些是标准图形,让被试选一个与题目上的标准图形完全一样的图形。



            ③其他测验:在诊断注意缺乏的儿童时还常用到一些社会适应量表,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一节介绍。



            总之,多动症儿童的诊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用到多种方法。至今为止,多动症儿童的诊断、治疗以及病因的探讨上都还存在很多疑问,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诊断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心理量表的使用都将有助于对儿童多动症的诊断、病因探讨和康复研究。



            三、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一)适应行为的概念



            适应性行为过去也叫社会能力、社会成熟、适应能力,是区分智力落后和非智力落后的两个主要参数之一(另一个为智商)。不同的学者对适应性行为有不同的定义,全美智力落后协会(AAMD)对适应性行为的定义是:个体实现人们所期待的与其年龄和文化群相适应的个人独立与社会职责的程度和功效。这个定义在美国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般认为适应性行为具有动态性,受个体发展和环境要求两个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发展时期,适应性行为表现不一样。在学前期一般以感觉运动协调、自理技能和语言的成熟为标准;学龄期以基本的学习技能来评价;到成人期则以社会的适应为指标,通过经济的维持和社会准则的符合等行为表现来评估。当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的适应性行为的要求也有不同。总之,适应性行为是相对的、变化的,而不是绝对的、静止的。



            (二)适应性行为的测量



            适应性行为可以通过适应性行为量表来测量。与其他智力测验一样,它要求有各年龄段和各种文化背景的常模,也要求满意的信度和效度。但它与智力测验又有不同。



            区别之一是:适应性行为试图获得个体惯常行为模式的标准,而智力测验主要用来获得潜在能力的最高水平。



            区别之二是:适应性行为测验要求涉及大量不同的日常生活领域,而智力测验主要集中于言语和推理能力。



            区别之三是:通过对与被测者经常接触的人进行访问、调查,经常可以获得有关适应性行为的有用资料,而智力测验只能通过标准化的方法来获得资料。



            下面介绍几个西方比较有名的适应性行为量表。



            1. AAMD适应性行为量表



            1965年,全美智力落后协会提出了一个研究适应性行为的计划,编制了两个适应性行为量表,一个为3~12岁儿童设计,另一个为13岁以上的人设计。这两个量表后来经过修订,合并成了一个,称为AAMD适应性行为量表1974年修订本。1981年经过修订,成为现在流行的AAMD适应性行为量表学校版,简称ABC-SE。



            ABC-SE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个体的发展顺序为线索,评估个体在独立、个人……社会责任感等九个行为领域的技能;第二部分涉及到个体的不良适应性行为。现举例如下。



            第一部分主项和子项:



            第一项:独立能力



            子项:吃



            便溺器具的使用



            清洁



            仪表



            衣服的照料



            穿、脱衣服



            旅行



            其他独立能力



            第二项:身体发育



            子项:感觉发展



            运动发展



            第三项:经济行为



            子项:钱的运用和预算



            购物技能



            第四项:语言发展



            子项:表达



            理解



            社会语言发展



            ……



            施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了解被试的人来填写,另一种是由主试提问,然后填写答案。有三种不同的记分方法,详细情况请见该量表。



            该量表信、效度都较好。



            2.文兰社会成熟量表(The Vineland Social Maturity Scale)



            1935年由美国的杜尔(Edgar A. Doll)博士在新泽西州文兰训练学校制订,主要目的在于鉴别人的社会能力水平或“社会成熟”,用以帮助诊断智力缺陷、儿童多动症等。该量表经过了多次修订,较近的一次更名为文兰适应性行为量表。该量表现有三个版本:面谈版──调查表、面谈版──扩张表、课堂版。三个版本中,调查表与早期的量表最为相似。头两个版本由了解和熟悉被调查儿童的人(父母、看管人等)接受测试,课堂版主要由教师填写。量表适用年龄为0~30岁,但以儿童为主。



            文兰社会成熟量表包括8个领域,即一般自理能力、饮食自理能力、穿着自理能力、移动能力、作业能力、实际能力、自我指导能力、社会化能力。



            该量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年龄分组进行排列,共有117个子项目;一种是以类别进行排列,一共有124个子项目。两种类型记分方法不一样。



            文兰社会成熟量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陷:



            第一,三种不同版本量表的填写者都不是受测儿童本人,旁人对儿童的了解终究会有出入,因此,填写量表时容易流于主观的猜测;



            第二,记录的等级过多、过细,容易使填写者难以选择。



            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较好。



            在适应性行为量表中,常使用社会商数(Social Wuotient, 简称SQ)作为判断与衡量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SA
            SQ=
            ────
            ×100
            CA

            其中,SA为社会年龄,CA为生理年龄。



            我国目前还缺乏对适应性行为的系统研究,适应性行为量表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也还刚刚起步,有待于广大心理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2008-10-04 18:00:01

              avatar of chunyan0307

              chunyan0307

              历史

              儿童的多动症倾向有哪些表现?

              前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有 80%到 7岁后会发展为多动症,所以家长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这样孩子今后恢复正常的可能也越大。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没有发病的具体时限,父母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情况做出判断: 1、婴儿期总要妈妈抱,喜欢哭闹,睡觉也总不好好睡,吃奶时吃吃停停,没有规律。 2、 3~ 4岁的时候非常活跃,在家里调皮捣蛋,玩具到处乱扔,吃饭的时候常常会弄得满桌子都是饭粒和菜。 3、孩子到了 5~ 6岁,该上幼儿园了,可是从来不听老师讲课,搞小动作,还会发出各种吸引别人注意的声音,如学狗叫等,而且喜欢招惹别的小朋友。如果发现孩子的活泼状况明显比正常孩子多,就要引起注意,但是要正确的区别孩子是活泼还是多动,如果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但如果有客在时能安静下来,或是好动时有目的性,而不是瞎动,这属于正常的活泼。

              何纠正孩子的多动症倾向?

              父母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技巧,教会孩子如何集中注意力,也可以给孩子安排较安静的活动来做,如读书,讲故事或剪纸等,让他在安静的环境下专心去做一件事。 2、让好动的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充沛的精力得到发泄。此时,不能责罚孩子,要知道多动不是故意的,要给他一些不违反常规的活动机会,这样,孩子觉得父母理解自己,也不会有对抗的心理了。 3、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的倾向,首先要缓解他紧张的情绪,给予他心理上的支持,父母要耐心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过多地指责他,更不要用 “不要 ”“不能 ”等词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他有表现的机会。父母的赞扬,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008-10-05 16: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