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常见病  > 一岁九个月小儿发烧

      pic of user:chenzhuo20070322

      chenzhuo20070322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6

      一岁九个月小儿发烧

      儿子发烧好几天了 吃上退烧药臣功再欣 就退下来了 药效一过去 就又升上来了 有时到了39度4 小针也大了 血验了 说是病毒性感冒 打了俩天吊瓶 药效一过还是 温度有升上来 刚才测了 是38度9 求帮助 急 谢谢

        avatar of 苗苗——湖南永州

        苗苗——湖南永州

        历史

         

        一发烧就感觉头昏脑涨,身上疼痛,不少人拿起退烧药就吃,希望这样能马上把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韩芳副教授提醒,退烧药要分情况服用,体温超过38.5℃再吃退烧药。

        韩芳副教授说,体温稍微偏高不建议服用退烧药。而体温达到38.5℃以上时,病人会感觉比较难受,如果是小孩的话,还容易发生惊厥。但退烧药最好在明确原因之后使用,原因不明就匆忙使用退烧药没有任何好处。另外,发烧的病人往往食欲不好,吃不下饭,喝水也少,如果服用退烧药太积极,容易导致虚脱、胃黏膜受伤,甚至是胃出血。此外,退烧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身体会造成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肾炎。

        退烧药是通过出汗来降温的,药效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对于一般的高烧病人,吃一粒退烧药体温基本就降下来了。只要体温降到了38.5℃以下,就不要再吃退烧药了。为了尽量减少副作用,退烧药吃得越少越好。

        如果吃了退烧药体温还是降不下来,就应该配合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酒精擦身体、敷冰袋等等。韩大夫说,一般感冒引起的发热不应该超过3天,3天之后体温还没有恢复正常的话,就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需要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发烧时,最关键的是找到发烧原因,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吃点感冒药,等感冒好些了,发烧症状也就缓解了。

        2008-12-28 09:42:4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wugefeifei

          wugefeifei

          历史

          不用担心,这是宝宝的常见病。只是不高烧(39度以上),一般不用退烧药的。宝宝没有其它症状的话。39度以上可以给宝宝喂点美林(退烧药),就可以了。另外,多给宝宝喝点白开水。
          如果宝宝发烧在38度左右的话,不用吃药,给宝宝多喝水,或用酒精擦洗全身也行。

          2008-12-28 08:53:56

            avatar of guanliyaxin

            guanliyaxin

            历史

            我的宝宝也像你宝宝这样搞过一回,两个晚上宝宝都没好好休息 我隔一小时用温口罩在他的额头敷会。
            然后在给他泡泡脚。试试吧,是个老中医交我这样做的

            2008-12-28 16:46:57

                avatar of 格格ai妈妈

                格格ai妈妈

                历史

                宝宝发烧的处理:
                1、 发烧初起:首先要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判断原因,可能与着凉、受热、吃多伤食、流行病、婴儿急疹等有关,很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发烧说明身体还有一定免疫能力,这时候千万不能退烧,要用辅助身体散热、提高免疫力、去毒化积的方法治疗。
                散热:用温水(与体温同)擦身,也可以用温毛巾绑两个小腿,15分钟一换;
                用食物散热:葛根、葱白(含根须)、生姜煮红糖水可以解表发汗,适用于寒症,但不能用于热症发热;
                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益生菌;
                去毒化积:中药消积泻毒能很好退烧,推荐王氏保赤丸,发烧初起按量服用,对多数发烧有效。也可以根据风热或风寒情况用金银花、藿香、板蓝根等感冒药清热。
                2、 发烧中期:发烧38到39之间是免疫力活动最强的时期,这时候不要用药物退烧,采用物理降温法最好。同时应当去看医生,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症状发生。特别小心不要让医生随便用药(这点只是根据现状而提)。如果用药,家长要记住,抗生素只是对细菌有效,而发烧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病毒等,如果可以用中药双黄连、板蓝根等对消炎和杀毒都有效果,这时候吃健儿清解液也可以起到健脾退烧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多喝水。这时候最好看中医,记住,中药的效果并不慢,况且我们是要治病,不是治症状。
                3、 高烧:发烧39.5度以下是安全温度,超过39.5就很容易上升,容易引起惊厥反应,超过41度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物理降温:温水擦拭,2岁以上高烧可以用酒精(普通情况不要用酒精)加温水擦拭,控制体温在39.5左右。
                用退烧药:注意不可常用,退烧药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柴胡针退烧,三岁以下不要用肌肉注射治疗。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只有大型中医院可以做,主要是控制温度发展,去毒化积,直接用药,提高药物吸收能力;
                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如果使用这类药物治疗,首先要做细菌培养,一般细菌培养要24小时,所以在去医院治疗,就要先做,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再做。目前只有30%的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培养,家长要特别提醒,以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一旦使用抗生素,之后2-8小时内一定补充益生菌,保证消化系统健康。

                2009-01-01 17:27:28

                  avatar of 三宝妈妈

                  三宝妈妈

                  历史

                  “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是什么?”大多数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感冒。”的确,感冒患儿占了儿科门诊病人的绝大多数,有些患儿发病少则一年数次,多则每月跑医院。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却着实令家长烦恼、小儿痛苦。
                  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等部位,如炎症主要侵犯某一部位则按该部位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喉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以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即俗称的感冒。婴幼儿期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与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免疫特点及病原体的特点有关。
                  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婴幼儿症状较重,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食欲差,可伴有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还可因为鼻腔被鼻涕阻塞而出现烦躁、呼吸困难、拒奶等。年长儿症状一般较轻,可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痛、发热等。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后一般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并发症在婴幼儿多见。上呼吸道感染可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喉炎、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如病原体进入血循环向全身播散,可导致败血症。所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就显得格外重要。但在这一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如有的家长怕孩子着凉感冒,总是给孩子穿得很多很多或将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其结果是小儿稍微一动就出汗,出汗后未能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反而容易着凉感冒;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接触到病菌,整天让孩子呆在室内不出门,很少让孩子晒太阳,结果小儿变成温室里的花朵,气候稍有变化即容易得病;有的家长则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品,甚至借助于丙种球蛋白的注射,希望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结果也收效甚微。究竟怎样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呢?
                  1、避免接触病原体:在感冒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更不要让孩子接触感冒病人。家里有人感冒时,尽量减少与小儿接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用醋熏蒸房间,可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
                  2、保证营养:平衡膳食、合理喂养,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可以增强孩子机体的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和营养不良。
                  3、衣着恰当: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可穿得太多,小儿出汗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受凉诱发感冒。
                  4、加强锻炼:经常进行“三浴”锻炼(即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对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极为重要。
                  5、去除诱因:及时治疗可诱发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等。
                  很多家长来问:打了流感疫苗是否就不感冒了?由于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种类繁多,有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和支原体等,一种疫苗仅能针对性地预防一种病毒感染,所以不能完全起到预防作用。至于丙种球蛋白,不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不大,经常使用还可能抑制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2009-01-02 1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