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50天的宝宝4天不拉大便正常么?

      pic of user:liheaipanpan

      李郑豪骏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8

      50天的宝宝4天不拉大便正常么?

      一个月的时候一天一次或2次,这几天4天不拉粑粑了,他自己老使劲放屁,放屁的时候有时候还哭,拉出来的粑粑是糊状黄色很臭,请问这正常么?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当宝宝超过3天不解大便、或大便比平时干硬、排便十分困难时,一定是发生便秘了。
        婴幼儿便秘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根据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类便秘较多见,经过饮食、生活作息等的调理可以痊愈。


        另一类则是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才可彻底治愈。绝大多数的小儿便秘都属功能性便秘。

        宝宝便秘信号

        ● 大便量少、干燥;

        ● 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

        ● 腹部胀满、疼痛;

        ● 食欲减退。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孩子各自身体状况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有差别。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婴儿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婴儿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状及量均正常,宝宝又无其他不适,就是正常的。

        宝宝便秘4原因

        造成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饮食不当

        功能性便秘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宝宝饮食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容易导致便秘;高蛋白摄入过量,容易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而影响发酵,进而使大便干燥致密;饮食量不足时,由于肠道内残渣较少,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便不规律

        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宝宝出现便秘是由于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均可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

        另外,有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因肛周病变(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惧怕排便,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么办

        宝宝出现便秘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便刺激肛门会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宝宝惧怕解大便而不敢用力排便,大便总不能排出,便秘也就会越严重,大便长时间存留在体内还会使毒素淤积体内,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那么,如何尽快让便秘宝宝积存的大便排出体外呢?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消化。

        开塞露法

        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管口处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并先挤出少许药液滑润管口,以免刺伤宝宝肛门。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门,轻轻挤压塑料囊使药液射入肛门内,而后拔出开塞露空壳,在宝宝肛门处夹一块干净的纸巾,以免液体溢出弄脏衣服或床单。同时嘱咐宝宝要尽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排便,以使药液充分发挥刺激肠道蠕动、软化大便的作用,达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法

        将手洗干净,然后将圆锥形甘油栓的包装纸打开,缓缓塞入宝宝肛门,而后轻轻按压肛门,尽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后再排便。

        肥皂条法

        洗净双手,将肥皂削成长约3厘米、铅笔粗细的圆锥形肥皂条,先用少许水将肥皂条润湿后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同样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刺激畅道蠕动的作用。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如何预防便秘

        以上方法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孩子会产生依赖。应对小儿便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预防便秘很重要。父母应该注意从调理宝宝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证适当活动量这几个方面入手。

        均衡膳食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定时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保证活动量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 腹部按摩 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

        适合便秘宝宝的口服药

        适合婴幼儿服用的治疗便秘的口服药有妈咪爱、整肠生、金双岐片、四磨汤口服液等。具体用药及用量请遵医嘱。

        爱心提示

        除上述便秘的一般症状外,如果宝宝还有明显的腹痛、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出现或长期便秘(4~5天排便一次),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引起便秘的确切原因,以防延误其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09-11-04 14:34:4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tantan_2009

          tantan_2009

          历史

          好像不正常吧,我觉得应该喂点助消化的药,三个月的宝宝才攒肚子。

          2009-11-04 13:09:24

                avatar of cj652023

                cj652023

                历史

                可能是消化不良吧,喂点妈眯爱

                2009-11-04 15:13:09

                  avatar of 宝宝风云518

                  宝宝风云518

                  历史

                  正常大便的情况怎样?
                  母乳喂养,大便稀糊状,次数较多,一天3到4次,
                  混合喂养,大便成型比较早,一天1到2次,或2到3天一次,稀糊状,条状。
                  平时可以给宝宝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

                  婴儿异常粪便
                  恶臭:消化不良
                  酸味、多泡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称为乳糖不耐受,导致宝宝大便次数多,体重不增
                  油腻:脂肪消化不良
                  带奶瓣:没有消化的脂肪和钙或镁形成的皂块,量不多,可以配一些消化的药
                  干结:纤维素的量太小,肠蠕动弱,水分摄入不足导致,饮食结构不合理
                  带血丝:肛裂,直肠息肉
                  白色颗粒: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粪便中,属于生理现象
                  红色大便:可以问下客户有没有吃西瓜汁、胡萝卜汁等
                  暗红色:建议去检查,看下是否是上消化道出血
                  蛋花样大便:可能是病毒性感染或秋季腹泻,注意预防脱水,及时就医

                  2009-11-04 16:42:21

                    avatar of yinyin118

                    yinyin118

                    历史

                    不正常,多给宝宝喝点水,可以给宝宝吃点菜汁,先用水把绿叶菜烫熟,再连菜和汤汁一起放进搅拌机内打成泥,给宝宝当水喝。

                    2009-11-05 07:44:31

                      avatar of 小妞BB

                      小妞BB

                      历史

                      那就不正常了,应该去看医生。

                      2009-11-05 13: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