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帮帮我!!!!!

      pic of user:hrbyanghemei

      hrbyanghemei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6

      帮帮我!!!!!

      大家好。 我家宝宝现在两个多月了,可是她的肚脐特别大,好向要鼓出来一样。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脐疝,我买了脐疝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你们有伸么好方法吗? 还有一个就是,她有点便秘,给她喝果汁也不太好使,宝宝现在两个多月,有好方法吗?

        avatar of 宝贝MM

        宝贝MM

        历史

         

        大多数孩子随年龄增长,两侧腹直肌发育,脐孔可逐渐缩小,自行愈合。两岁以上仍不闭合或疝孔过大者(直径大于两厘米)可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脐环结扎术。

          脐疝自行愈合的重要条件是不让腹腔内压力增高。故平日应尽量不让脐疝患儿过于哭闹、咳嗽、便秘。在哭闹或便秘时用手压住脐环,使脐疝不膨出,可防止疝环进一步扩大,促进愈合。硬币压迫法和蝶形胶布粘贴法效果不明显。脐疝一般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主任医师王淑珍认为,大便时出血是因为大便太过干燥坚硬,刮伤了宝宝柔嫩的皮肤,造成了肛裂。不少家长可能认为喝牛奶不应该会便秘,其实不然,仅喝牛奶也会便秘,因为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遇胃酸后会结成较大的凝块,另一方面,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也不利于钙的吸收,所以,婴儿大便中未消化的凝块与钙质结合在一起,就造成大便干燥、发硬而发生便秘了。

          你的宝宝才2个多月大,可以增加一些润肠的流质辅食,如加糖的菜水、桔子汁、红枣水、山楂水、番茄水等,还可以喂宝宝喝加了8%糖的牛奶。因为糖在肠道内部分发酵后,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通便。

          此外,还可以加一点蜂蜜水在牛奶中喂宝宝喝。有的家长认为糖不能给孩子吃,其实过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的确会令孩子发胖,增加儿童得糖尿病的几率,但只要不过量,糖还是应该给孩子适当吃的。

          当孩子4个月以后,如果出现便秘则可以喂蔬菜粥、水果泥等辅食,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等食物残渣,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这时吃点大蕉也可,它能在短期内发挥润肠通便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增强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的意识。孩子若有两天以上不排便,或是有便意但排不出,这就是便秘了。便秘对孩子的消化功能会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应该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3个月以上就可以训练孩子定时排便,每天早上让他排便,即使排不出也要坚持,1个月左右大脑就形成反应,孩子就会有便意了。

          由于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因此王淑珍主任并不主张用药物通便。药物通便虽然见效快,但不是“治本”的好办法。一不小心就容易导致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发生腹泻等。

        2007-01-24 13:23:0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红煜妈

          红煜妈

          历史

          “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脐疝病儿一般并无痛苦,并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仅极少数发生肠子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或不哭,对小儿百依百顺,日久后会造成心理发育障碍,必须注意这一点。

          新生儿脐疝时如何减少肠管疝出?

          对于脐疝患儿,为了减少肠管疝出,促进疝愈合,应设法降低患儿腹压。如尽量减少患儿哭闹;预防和治疗婴儿喘、咳病症,防止患儿出现便秘等。也要采用束带胶布或绷带包扎等办法压迫疝环,阻止肠管疝出。但要注意预防脐部受压引起脐炎等并发症

          2007-01-24 11:07:21

            avatar of 红煜妈

            红煜妈

            历史

            孩子便秘是由于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建议加喂菜水或米汤。妈妈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服用调整肠道功能的微生态食品。

            2007-01-24 11:08:34

              avatar of jiayebao

              jiayebao

              历史

              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

              2007-01-24 11:20:43

                avatar of 萌~~

                萌~~

                历史

                有的婴儿会出现脐疝。这是由于腹内受压使肠的一部分从腹部的窗口即肚脐里露了出来。用手摁一下就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说明是肠子。这时肠子里的消化物和气体混合以后所发出的声音。
                  
                  婴儿脐部压力的增加是由于婴儿生气或者啼哭所致。有脐疝的婴儿一般都是在生气时脸憋得通红的婴儿、急躁爱哭的婴儿,以及由于母乳不足总爱哭闹的婴儿。
                  
                  未成熟婴儿腹壁的窗子(指肚脐)大都关得不紧,所以未成熟儿的脐疝发病率较高。脐疝只要不是很大(例如直径为5厘米以上)就会自然痊愈。一般在2~3个月内会自愈,也有个别的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即便有人劝说去做手术,也不要轻易地答应。
                  
                  在肚脐部,肠子几乎不会绞窄,就那样脱着也不会有危险。也有的医生主张可等到4岁时再做手术。
                  
                  至于脐疝怎样脱着好,至今尚无定论。对用胶布或带子固定容易引起皮疹的婴儿来说,还是什么也不用的好。对那些不引起皮疹的婴儿用胶布或带子把肚脐固定住也是可以的。
                  
                  以前曾经有过各种控制脐疝的方法,但目前世界上儿科医生的一致意见是,对脐疝可不做任何处置,等待其自然痊愈。
                  
                  虽然对脐疝可不做处置,但对婴儿必须要照料好。由于是腹压增加而引起脐疝的,所以应努力消除引起腹压增加的原因。对稍不如意就哭闹和发脾气的婴儿,如果抱一抱就会停止哭泣的话,就应该尽量抱一抱。
                  
                  由于大便硬,在排便时用力等,也会引起脐疝,可经婴儿果汁以易于排便。
                  
                  想用母乳喂养而母乳又不太好时,可以借此机会加牛奶,这样婴儿就不会哭闹了,腹内压力减少了,肚脐就不会向外突出而自愈。晒太阳少会得佝偻病,一旦得了佝偻病肌肉松弛也容易患脐疝。所以在冬季出生的婴儿,1个月后要经常晒太阳!

                2007-01-24 11:21:06

                  avatar of 萌~~

                  萌~~

                  历史

                  正常的婴儿一般每天至少要大便1~2次,偶而也有一天不大便的时候,这不能认为是便秘。所谓便秘,大便次数减少固然是一种表现,但主要是指大便异常干硬和排便困难。有时粪便外表带有血丝,并有肛门疼痛,排便哭闹不安,伴有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候。多日便秘的婴儿表现精神、食欲不好,腹胀,在左下腹可摸到活动的条状硬块。

                  导致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奶量不足,喝水太少以及奶液糖量太少所致,有营养不良、佝偻病,特别先天性巨结肠者更容易发生便秘。

                  防治方法有:养成按时排便习惯,奶中加些糖(加喂一次炼乳);饮些果子水。小婴儿一般不宜服缓泻药。如果粪便累积过多,不能自行排出时,可试用小肥皂条涂以凡士林插入婴儿肛门,以剌激排便,如无效,可用开塞露注意入肛门,一般能引起通便。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剌激,小婴儿不宜常用。

                  2007-01-24 11: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