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我们的宝宝平时不合群??

      pic of user:c71500

      c71500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我们的宝宝平时不合群??

      宝宝快4岁了,上幼儿园都快有2年了,可是最近老师反映我们的宝宝平时不合群。总是自己搬个凳子到教室的角落里坐。。。但是当老师让她上台自我介绍或背课文什么的,都表现的很好。大家给点意见吧,谢谢!

        avatar of 王缪一

        王缪一

        历史

         

        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虽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篚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不合群的孩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要培养孩子合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全家人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小孩,子女关心长辈,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孩子慢慢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

        中心理咨询门诊中,我们常这样指导孩子的家长: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不合群的孩子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偶尔接受个别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接受了别的小朋友邀请,并表示愿意参加,更要大加赞赏,促其参加。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家长要鼓励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游戏的场所和他们感兴趣的玩具,还应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并和他们一起玩。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关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的人。



        1)多鼓励他与别人交往;如遇到人让他叫,他想买东西,让他与售货员交流,例如,买报纸什么的,让他去买说去买。要交给别人的东西,让他交给别人。总之,多鼓励他与人打交道。
        2)带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与年轻妈妈们的聚会活动。
        3)入园的话常问他在园里的情况,多交朋友,让他带小朋友来玩,你帮着热情款待,也常带他去你的朋友家或者有小朋友的邻居家玩。
        4)在路上或公园如果遇到年龄相信的小朋友也在玩,你可以与小朋友打打招呼,也鼓励他与小朋友打招呼,一些玩游戏。多带他玩小朋友都喜欢的游戏,如滑滑梯。小朋友之间很容易熟,小孩的天性也显露无遗,会很活泼。
        5)遇到事情不要立即替他考虑好,而是要让他作主,多问问他的意见,只要是他年龄内能自已做的事,都让他自己完成。让他养成独立思考,成为有主张的小朋友。慢慢的,他的参与意识会加强,做事也会更主动。
        6)多培养宝宝兴趣爱好,如喝歌,跳舞。

        对不同类型不合群孩子应采取的措施

        1.不过分保护。
        对孩子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所以,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放手给他自己去尝试、去实践。
        2.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家庭里最好让孩子有自己的桌子、椅子、小柜子等,让他们从小养成自己处理自己用品的习惯。例如蜡笔、尺子等学习用品放在自己的抽屈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内,图书放在小书柜,弄乱了自己整理好。孩子在处理这些事情时不知不觉就会养成独立的个性。
        3.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孩子帮擦桌子、洗碗筷等。当孩子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后,要跟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你真能干!”既尊重孩子,又强化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4.有耐心。
        有些父母因孩子的动作慢、草率了点,索性代劳;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却抢着说。这种不耐心倾听的结果,会干扰孩子创造性的思考过程,使他变得沉默、依赖,要知道,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依赖于身心发展的成熟,也需要靠后天的学习,因此父母一定得有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5.对孩子的疑问不要急于给他完整的答案。
        孩子对问题疑惑时,正是孩子智能活跃、独立思考的最佳机会,所以家长应好好利用。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切忌轻易和盘托出答案,只需给孩子一个“引子”,至于结论,让孩子在大人的引导下去思考。

        6.如果是孩子长久独居,加上父母不善交际,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习惯与陌生人交往,形成孩子性格孤僻。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穿着、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应设法与周围的孩子保持一致,减少孩子因为与众不同而产生不自在的感觉。可适当地鼓励孩子邀请一些小客人来家作客,家长要热情招待,为孩子作出榜样;早上到幼儿园时,可邀邻近的小伙伴同行;买了新玩具要与小伙伴一起玩,以使幼儿逐渐习惯并适应集体生活。
        7..如果孩子在家中较活跃,在集体中却不声不响。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到集体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丧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缩。大人要与教师配合,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显示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处了。
        8.如果孩子与同伴相处中因不肯吃亏而造成不合群。那末家长应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为孩子创造与小同伴玩耍的条件。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与伙伴和睦相处,建立友情。



        纠正孩子不合群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分步强化。当孩子由不理睬小朋友的邀请,到偶尔理睬,即使是拒绝参加的理睬,也应给予注意。当孩子表示了愿意参加的愿望,要及时鼓励。当孩子由被邀请变得能主动要求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一步一步地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2.强化“邀请人”的行为。就社会交往技能而言,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有适当的交往环境,社会交往就会发生。对于已经形成不合群行为的孩子更需要交往锻炼。因此,你要热情欢迎自动上门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游戏场所和玩具,鼓励你的孩子和他们玩。
        3.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由家里人照顾,那么你最好送他到幼儿园。这里是社会化的理想环境。除此之外,你应该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保证孩子有一定的交往机会。
        4.根据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教给他所欠缺的社会交往知识与技能。



        对于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表现得较孤僻,不愿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独自呆在角落里,不让别人接近他。这种孩子还伴有小心眼、遇事不开朗、爱钻牛角尖的现象。他们不轻易招惹别人。但是,一旦内心郁积的不满爆发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常会使人意想不到地为之惊讶。
        孤僻、不合群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并给以及时矫正。针对导致幼儿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这里介绍几种具体方法。(1)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孤寂的心。从小缺乏母爱(或父爱),对爱的渴求没得到满足,是造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给孩子更多的爱,尤其是当孩子感到别人都不理解他时,如果父母、教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孩子很快就会跟你亲近起来,并且改变态度。在温和、亲密的环境里,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会逐渐消除。
        (2)让孩子与伙伴共同游戏。从小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与同伴游戏的机会,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合群的性格。因此,孩子3岁以后,有条件的话,家长应把他送幼儿园,让他过一段集体生活,这对于防止孩子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是很有益的。没条件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也应为他创造与同伴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幼儿园里,对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教师应吸引他们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同伙的信赖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有利于孩子克服不合群的心理障碍。
        (3)提高孩子的能力,教给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有的孩子能力较差,不会与人交往。在游戏中不能与同伴很好地配合,常被同伴拒绝,甚至开除出游戏小组。这种交往中的失败,也是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好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个别幼儿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家长也应注意,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要消除各种不利因素。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孤僻、不合群。除了以上几方面外,教师和家长还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例如:有的孩子个人卫生较差,身上又脏又臭,因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对这样的孩子,成人要帮助他搞好个人卫生,把他打扮得干净利索,使小朋友对他转变看法。有的孩子在一次与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抢走了,甚至还挨了打。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对这样的孩子,可以暂时让他独自玩一段时间,然后再帮他选择性情温和,懂得谦让的伙伴一起游戏,使他重新产生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同时还要教育他能原谅别人的过错。

        总之,形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教师和家长应当用满腔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对孩子施以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

        2010-10-01 07:19:1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舜愈小王子

          舜愈小王子

          历史

          应该问题不大,可能适应能力不是很强,慢慢的会好起来的

          2010-09-30 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