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育儿网问题  > 如何对待孩子的争强好胜?

      pic of user:mmfather

      aileen417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如何对待孩子的争强好胜?

      我宝宝现在3周岁,他现在的性格很好强,任何事情都要得第一,不然就会很伤心,或者是哭,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他

        avatar of 纤羽飞扬

        纤羽飞扬

        历史

         

        孩子争强好胜,不能说对或者错,也不能说是好还是坏,只能说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好强、上进是好的,这是让孩子成长的动力。但好胜心过于强烈往往滋生自私、嫉妒心理,霸道,缺乏团结和团体精神,在今后的岁月里,容易被孤立,而最终好胜心也会遭受损伤。实际上,过于争强好胜是抗挫折能力弱的表现之一,3-6岁是孩子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对孩子争强好胜的积极面予以肯定,但对消极方面一定要合理地引导,最终让孩子不仅与人随和,内心也能更加强韧。

        2012-05-23 11:00:5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amykoo1985

          amykoo1985

          历史

          加强认知活动,特别是户外观察活动和亲子阅读绘本,他在体验到自己有许多知识还需要学习,就不会那么计较一时的失败。另一方面,“好强”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可以好好利用他的这个特点。

          2012-05-23 10:45:37

            avatar of 小国豪

            小国豪

            历史

            给宝宝讲一下名人的故事,像爱迪生发明电灯,得经历过多少次失败的试验才能取得成动,或者是其它历史名的故事也行.宝宝当理解的,如果一味地争强好胜,那么受拆能力就没那么好的,所以得注意引导

            2012-05-23 11:10:57

              avatar of 熊雅婷

              熊雅婷

              历史

              孩子争强好胜的原因
              应该说,争强好胜的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孩子积极进取,力争把事情做好,也能让孩子缺乏宽容心,不能包容别人,形成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的人格。孩子争强好胜,一般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分自信,喜欢表现自己;一个是虚荣心作祟,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如果是前者,孩子喜欢展示才华没有错,家长不仅要加以引导,而且要为孩子寻找表现的舞台,让孩子更加自信。如果是后者,家长要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不能以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具体有:
              1、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
              2、家长溺爱孩子,总是怕孩子不高兴而绝对满足其需求。
              3、家长过分夸奖孩子聪明、漂亮、优秀,从而使其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4、家长无原则地宽容孩子,使孩子形成认识上的偏差:“我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别人不能比我强。”
              5、家长过于在意结果,总在无意中强调得“第一”的奖赏。
              家长正确处理孩子的争强好胜
              家长应当适时告诉孩子:一个人不能没有竞争意识,要肯定孩子的上进心,但如果凡事都争强好胜,就会疲惫不堪,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种虚荣心理。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告诉孩子努力就好。特别是有些孩子性格过于外向,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被人评价为“爱出风头”,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要教育孩子经常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样会更受别人的尊敬和欢迎。
              1、合理的家庭教育。
              过分的关注和溺爱都会大大加剧孩子的“自我中心”,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强。合理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关怀”而不是“溺爱”,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而不是家庭中的“小霸王”,事事都要占上风。
              2、切忌压抑。
              对孩子过分争强好胜进行教育并不是主张去压抑小小的“好胜者”,适当的“好胜心”是激励孩子积极进取的良好催化剂,如果家长一味地利用成人生理及心理上的优势去压抑孩子,使孩子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长此下去会使孩子缺乏自信心,养成畏缩不前的性格。
              3、正确引导。
              “好胜”本身是无可非议的,我们担心的是孩子为取胜而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如又哭又闹,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应从小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孩子明白“胜利”来自于努力,而不是别人故意让的结果。
              4、家长应警惕自己的行为。
              要防止孩子的过分争强好胜心理,家长应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胜利和挫折,用自己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精神来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2012-05-23 1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