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xuancka
问答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开口说话呢?
宝宝已经快2岁了,他非常可爱,什么都知道,可就是不开口说出来。平时只会说“爸爸”、“妈妈”、“婆婆”、“爷爷”、等简单的词和句子。让他叫人或说什么他均不理睬,宝宝不爱说话这种性格应该如何改善?
|
|
开心就好ci30
问答历史
|
不要太急了,宝宝可以还没有准备好,慢慢有个过程的,她适应了就自然会讲的,一但开始讲了,就什么都会的了,不要太强迫宝宝了。
|
2015-06-14 23:38:48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飞瑶xr79
问答历史
|
其实造成宝宝不爱说话的根子还是在家长的身上。如宝宝说的话经常遭到家长的否定或忽视,宝宝的主动性与自信心都会遭到打击,为求自我保护,就不愿主动说话了。如果宝宝的表现经常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会造成宝宝的失落与自卑的心理,这样一来自然不愿主动说话了。 要激起宝宝说话的欲望,让宝宝开口说话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创设一个谈话和交流的氛围,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不停地和他说话,用他能听得懂的语言为其讲故事,即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坚持。和宝宝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见机行事,借助启发、诱导、提问等手段,设法让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他对你的努力有所回应时,不要在意他说得好不好,也别急于纠正他语言中的毛病,要及时送上热情的鼓励,这是对宝宝的最大支持,使他得到语言表达的满足感,产生说话的欲望。 打开宝宝语言宝库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每天都在说话,即使不采取专门的手段,宝宝的语言能力也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还有的父母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时较为随意,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持续性。这些都不利于宝宝的语言发展,现在关于宝宝语言能力训练的资料非常丰富,你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套最适合宝宝的训练方法。 宝宝一出生就具有语言潜能,宝宝的这种能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挥。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忽略了给小宝宝的语言环境,这是帮助他们打开绚丽多彩的语言宝库的金钥匙。在宝宝尚未建立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前,父母可以多训练宝宝“听声音、分辨声音、了解声音”的听觉理解能力,以手势、动作、声音的沟通互动行为的建立,鼓励宝宝模仿声音或语汇。这个阶段和宝宝说话时家长最好统一使用普通话,如果在家里不同家庭成员说的都是方言,甚至还是不同的方言,会使正在学习说话的宝宝产生混乱,无法分辨正确的语言符号,导致说话时间延迟。 在和宝宝说话时还要注意使用一些技巧,也许你会说:“和自己的宝宝说话谁不会啊?”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宝宝说话时,你常常讲的声嘶力竭,而宝宝却聪耳不闻,一点也没有听进去。要想让宝宝认真地听你讲话,并在对话中学到知识和能力,是要讲求技术的。 首先和宝宝说话时要抓住宝宝的兴趣,对话的主题,应和宝宝当前的活动或注意的事物有关。如宝宝在兴致勃勃地看故事书时,你问他:“宝宝到哪里去了?”他肯定不愿理你。这时如果对宝宝说:“故事真有趣,你能把故事讲给妈妈听听吗?”宝宝就会乐意回答你,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宝宝的说话能力。 其次在对宝宝进行交流时应尽量使用亲密的口吻。如宝宝玩完了玩具后不愿收拾,如果这时训斥他“怎么不听话呢,真是个坏宝宝!”如果你经常如此,宝宝就会觉得家长不喜欢他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慢慢地就不愿和你说话了。如果能微笑着对宝宝说:“乖宝宝,如果不把玩具收好的话,下次你就找不到它了,妈妈陪你一起收拾吧!”这样宝宝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自然就愿意听话了。 由于宝宝的语言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家长在和宝宝交流时应该照顾宝宝的水平。如果你在和宝宝说话时像连珠炮一样,宝宝肯定反应不过来。在和宝宝说话时要注意尽量使用短句,并放慢语速,把每一个字说清楚,还要避免使用宝宝无法理解的词汇。这样宝宝的思维才能跟得上,才不会出现无法听懂的情况。 另外,还要注意宝宝在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他,更不能置之不理。要让宝宝感到你对他说的话很有兴趣,尽量多说“还有什么?”“哦,真是太有趣了。”“宝宝真能干!”等鼓励性的话。这样宝宝会更乐于向你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仅增进了和宝宝的感情,又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能力。
|
2015-06-14 21:43:44
|
|
乌龟龟520
问答历史
|
多刺激宝宝的语言中枢,多沟通,多带宝宝出去玩,人多的地方。
|
2015-06-14 21:45:24
|
|
永恒。。
问答历史
|
多和孩子沟通,多说话,刺激孩子的语言中枢
|
2015-06-14 22:29:18
|
|
河南干细胞
问答历史
|
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多精力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第一信号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信号,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其中含意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作为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大脑听觉语言中枢。而“说”是人在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同时不断调整自己思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就是孩子通过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否则“鹦鹉学舌”似的训练,不但无法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他产生厌学情绪。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往往出于逗孩子玩的目的教他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孩子在二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讥笑孩子,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议论问题,或是与孩子抢着说话,使他想说话,却因没有机会而心急,说话结巴,造成口吃。父母还要禁止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说话。发现孩子口吃时,切忌厉声责备,否则孩子受到刺激后着急,又会张不开口,说话结结巴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把话说清楚,或者是换一句话,改变他的语言习惯,诱使他动脑筋去想好了再说。也可加强对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唱歌、讲故事,采取多种方式锻炼他说话。 总之,幼儿期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教孩子学习语言,让他多看、多听、多读、多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
2015-06-15 09:50: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