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2-3岁  > 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pic of user:machuchu2006

      machuchu2006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我的宝宝两岁了是个女孩,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喜欢动手,刚开始我以教育为主,可效果不佳.后来我就惩罚她(不理她)好了两天.可是现在我发现她"变本加利"甚至有暴力倾向.比如玩的开心时会抓小朋友的衣服.掐别人.让她道歉她就不说,时间长了她就会没有没有朋友玩,弄的大人也很尴尬.关键对她的心理发育不好.....着急的母亲

        avatar of coolqun

        coolqun

        历史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2008-07-02 01:07:1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songtairu

          songtairu

          历史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2008-07-02 08: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