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2-3岁  > 3岁小孩为什么眨眼

      pic of user:songxiaojuan110

      songxiaojuan110

      历史

      悬赏:90分

      回答:4

      3岁小孩为什么眨眼

      最近发现孩子的眼睛一直不停的在眨,到拉医院后,用过医生开过的眼药水后并没有什么好转,希望大家,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谢谢!!!!!!!!!!!!!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抽动症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简称,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


        哪些孩子易患抽动症?

        一般儿童多在少年期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1次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早产、难产、剖腹产儿童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最多见。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也多见,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与精神行为异常的人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易被遗传。


        抽动症的抽动特点?

        抽动快速、多组肌群同时出现。

        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喉部肌肉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2)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3)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4)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5)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6)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为什么容易被误诊?

        临床可见一些病人在症状出现几年以后才被诊断。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常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断为眼结膜炎;动鼻诊断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有些家长认为不停眨眼、耸肩是不良习惯而不加重视。当到医院看其他病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仍认为“没事,就有一点小毛病”,从而耽误了诊断。

        (3)病人对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掩饰能力,当轻症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得家长及医生不易觉察。

        (4)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⑴ 起病年龄在2-15岁;
        ⑵ 同时伴有动作性和发生性抽动,特点为多发、快速、刻板、和不随意;
        ⑶ 病情波动、时轻时重、缓慢变化;
        ⑷ 主观抑制随可短期内减轻或甚至完全控制症状、但导致内在情绪的紧张,最终症状释放加重;
        ⑸ 全神贯注于其他事情可减轻症状;
        ⑹ 睡眠或过度兴奋时症状通常消失;
        ⑺ 病程至少1年,有慢性迁延至终身倾向;

        以下几项症状如果出现有助于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症,但并不是确诊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必要条件,⑴秽语;⑵秽亵行为;⑶模仿言行;⑷重复言语。

        通常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和是否有家族史来做出诊断。无论是运动或发声性抽动症都必须在症状出现1年以上才能下诊断。MRI、CT EEG以及血清学的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症状。TS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目前尚不能通过血液或实验室检查就能诊断此病的方法。研究显示临床诊断比症状出现要晚,这是因为许多医生并不认识此病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将此病分为两类:简单和复杂型。简单型是指突然的发作、涉及少数的几组肌肉群的反复抽动。常见的表现为眨眼、耸肩、摇头、面部出怪相。复杂型则具有独特性,通常影响许多组肌肉群,表现为跳动、摸鼻子、触摸别人、淫秽言语、模仿行为或自残举止。

        明确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脑内神经递制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异常。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伴随功能紊乱,但有一些病人可出现强迫症(如反复的洗手或检查门是否锁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如阅读困难、写字计算障碍、五官知觉减退);冲动行为;睡眠紊乱(经常醒来或梦语)。这些功能紊乱往往更难以控制,且对病人和社会影响更大,这就需要病人、家庭以及医生共同配合、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由于这些表现通常很难解释,所以这些患儿经常在学校、家庭甚至在医生的诊所被老师、父母、伙伴误解。病情的反复也增加了医生做出诊断的难度。

        2008-07-20 20:36:37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这可能是得了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面部、4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侯群.特征是患儿频繁挤眉、眨眼、皱鼻子、噘嘴、摇头、耸肩、扭颈、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似清嗓子或干咳声,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感冒发烧或精神紧张可诱发和加重,其中约半数患儿伴有多动症.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严重者因干扰课堂秩序而被迫停学.
          本病多发于儿童,以4—7岁发病者最多见,12—16岁仍有发作,发病比例男多于女,约为3:1—4:1.根据临床观察,女孩发病比男孩早,治疗见效较男孩慢.
          抽动症病程长,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渐加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发育及其功能障碍有关.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胚胎发育、脑部感染等均有一定影响.

          2008-07-20 20:35:24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儿童抽动症


            一、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及表现

            儿童抽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该病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体质因素 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2.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3.习惯及模仿 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4.其他 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有人认为该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不良习惯。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

            即症状的变化性。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

            二、小儿抽动症的预防及治疗

            预防:避免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治不良情绪的产生。

            治疗:包括心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1.心理行为治疗 应对儿童父母说明此病性质,不要焦虑紧张,这样可以清除由于父母紧张和过分关注造成的强化作用。对儿童的抽动表现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否则会更加强化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抽动更加频繁。应努力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用肌肉松弛疗法、操作性处理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对清除抽动症状有良好的效果。患儿在接受治疗时要取得其家长及他本人的合作,并给家长以指导,以便协助治疗。

            对患儿病前的心理因素应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诱因,然后予以解决,例如家庭矛盾的调整等。

            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所造成的心理冲突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克服。若有学校因素,应与老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帮助小儿找正确的对待方法。

            2.药物治疗 首先要治疗诱因,例如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咽炎等。对抽动症状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儿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2008-07-20 20:37:25

              avatar of 志志妈咪

              志志妈咪

              历史

              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眼睛情况,有些只是跟人学了之后形成的习惯,可考虑分散他注意力的办法解决,但一定要排除有眼疾病的前提下。

              2008-07-20 2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