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2-3岁  >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呀

      pic of user:fsty243

      fsty243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6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呀

      你好!感谢你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解决我心中的困惑。我家孩子2岁半了,现在只会叫“爸”“妈”,会说1.2.7.8四个数,也认识,但是其他就不会了,原来的时候会叫“姨""娘娘”,可现在又不会说了,他现在很不爱说话,高兴的时候说的一些话,我都听不懂,不高兴的时候就哭,我们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教他了,我妈妈说河北话,我讲普通话,老公讲山东话,我们该用什么话教他呀,因为工作主要是妈妈带孩子,妈妈的耳朵不好,是不是也影响孩子说话呀。请老师给予指导,急盼!

        avatar of yu631qinqi

        yu631qinqi

        历史

         

        宝宝说话晚不要着急,孩子在生长过程中会有些差异,父母平时要多跟宝宝说说话,多给孩子一些语言刺激,比如多给宝宝唱儿歌、讲故事、朗读诗歌、做游戏等,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激活孩子的语言天赋等等。多关爱宝宝,鼓励和表扬开口表达,竖立其自信心。 宝宝发育过程中可以要多补充钙质,平时可以给宝宝服用龙牡壮骨颗粒补钙补充维生素D,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求。另外饮食上注意多给宝宝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2008-07-21 17:19:2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rainbow5288

          rainbow5288

          历史

          转一个专家问答给你,别担心,照专家的回答先试试看.

          问:我的宝宝两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这是不是智力问题?
          答:家长首先要了解宝宝语言发育的正常进程:一般宝宝出生就会哭,3~4个月开始咿呀作语,7~8个月会发"爸爸、妈妈"等重复音节,10~12个月会知道大人说的一些熟悉的事物和人,1岁会模仿大人说一些单字,开始学习语言表达,2~3岁开始会用代词,较自如地用单词单句进行表达。2~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同孩子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应超过4岁。如果家长发现宝宝说话较晚,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检查,一是感知方面,检查宝宝听力是否异常,敏感程度如何;二是检查对语言的理解,看有没有理解问题;三是检查宝宝的表达器官,声带等生理结构有没有问题。最后还可以从动作等其它方面进行综合的检查,如果这些都正常,只是单纯语言表达慢,可能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如果发现哪一个环节有问题,就要找医生治疗了。


          参考文献:http://www.jledu.com.cn/jzjlzx/ysjk/ysjk/19.htm

          2008-07-21 17:02:55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说话迟的孩子原因很多:

            有些是和家族的遗传有关,上辈人说话迟,他们的孩子有的也学话迟。他们虽然一时还不会说话,可是心里明白,智力发育也并不差。

            有些孩子性格羞怯沉静,常常由于害羞或害怕及其他特殊的心理羞于启齿,懒于开口,这样学说话自然也比较迟了。

            有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养孩子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对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们说话交流,造成说话迟。

            宝宝智力发育并不差,家长不必着急,可采取多创造条件和他交谈方法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毕竟是智力的一个飞跃,因此提前教孩子说话好。婴儿比成人获得语言能力强。那是因为他们不是靠理性去学习一种语言,而是凭一种感觉。当他们在听成人讲话时,尽管语言本身是不懂的,但他们有一种感觉,凭着对方的神态及动作等方面信息,使他们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建立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的。当母亲向婴儿说话,婴儿以微笑回报;当婴儿咿咿呀呀学语,母亲回报他以微笑与语言鼓励,这种交流会引发其用语言交流的兴趣,进而激发他早日开口说话。
             孩子说话的早晚因人而异。正常情况外,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智力与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智力低下的小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能力也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有时虽然也能说清楚某个词,但不久又忘掉了。


              听力缺陷也会影响语言的发育。严重听力丧失的小儿无法学习说话,听力丧失不太严重时,还可以看到别人的口唇动作学着发音。口形变化明显的容易学,如“波、夫、呜”等;但对一些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如“哥、了”,学起来就困难了。若在会说话以后出现听力障碍,一般不会影响说话。

              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又没有听力障碍,也没有找到其他疾病,就是说话晚,这种情况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其父母小时说话可能也比较晚。一般来说,幼儿的口腔疾患,如唇裂、腭裂舌系带过长等,都不会造成说话迟缓,在未修补前,仅仅影响语音的清晰程度。


            1. 有人认为,语言的发育可以预示小儿将来的智力,说话早的,智力水平也较高。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较高的小孩,语言发育也可能较晚。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例如:科学家爱因斯坦。

            2. 日本小儿科学会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导致表达能力不良。父母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势必减少同孩子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

            3. 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遗传因素及父母教育的不同,而影响着一个人的发育,也影响着孩子开口的迟早。

            4. 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即使快两岁了,仍不爱开口,但他们却能听懂大人的话,并且在他们偶尔的发音中,会带出成句的语调。这表明他们言语能力确实在发展着,只不过因为他们不说,这方面的发展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他们一旦开始说,可能就是成句的话,只是由于缺少发音,字音还咬不准,但这种现象在开口后会较快得到纠正。一般说来,到了3岁左右,孩子就会具备基本的言语能力,他们之间的差异将变得不明显。

            5. 尽量多跟他语言交流,孩子虽然不能说,但是能听懂。另外简单的语词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引导他。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

            6.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说话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八个月就开始说单个的词,不到一周岁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也有些小孩智力发育很正常,但三、四岁才会说话,有的还要晚。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一些。

            7. 使用右脑处理语言能力的儿童,通常学说话较晚

            希望这些能够帮到大家!也请各位家长不要把宝宝说话迟这个问题当作一种负担!除非孩子真的发生什么生理缺陷,否则千万不能放弃宝宝的语言教育。这些努力不会白费的,宝宝以后会慢慢地告诉你的


            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

              在对宝宝抚育中,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小宝宝“交谈”,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否意识到,较敏感的爸妈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与宝宝“交谈”,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究与宝宝的反应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爸妈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苹果。苹果。”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宝宝进行明确和句子扩展

              宝宝在“咿咿呀呀”时其实他很想表达,但想说又不会说,可以帮助宝宝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认真听宝宝“说的话”并替他说出所想。除了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能给予宝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想学习。比如当宝宝手指着苹果咿呀时,就可以说:“噢,这是苹果呀。宝宝想吃呀。”

              扩展其实是很好的提升宝宝认知的方法。扩展时可以用“描述”、“比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比如可以说:“苹果。红色的苹果。” “比较”可以比较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通过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宝宝了解事物的性质,提升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增加词汇量。

              爸妈在教宝宝说话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喜欢用儿语的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比较偏爱自己的照顾者——妈妈的声音,因为伴随着妈妈的声音,宝宝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妈妈更倾向使用儿语来和宝宝交流。儿语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音韵、较大的音频范围,且多样化和音调夸张,单词重复。月龄较小的宝宝比较偏爱具备这些特点的声音。儿语常和妈妈一起出现,让宝宝感觉良好。
            促进宝宝语言规范的爸爸

              如果说妈妈更倾向于以宝宝的发音能力去反应宝宝,爸爸则更关心宝宝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爸爸用的词汇更多,爸爸很少使用儿语,对宝宝语言的规范化更有促进作用。

              长期只接触儿语不利于宝宝学习说话

              儿语的结构比较简单会影响宝宝去接触必须学习的语言的语法结构。除了发音、词语意思的理解外,宝宝学说话也要学习符合规则的语法结构。

              通常爸妈的误区在于,认为儿语对宝宝来说比较简单,而规范的语言比较难,宝宝接受不了,其实对一张白纸的宝宝来说,输入什么就能接受什么。及早给予宝宝规范、优美的东西,在他大脑中留下印记,促进他的智力开发。

              教宝宝说话很重要的原则是要让宝宝掌握语义

              宝宝听到的词汇越多,学会说话越早,因为每天能听到许多词汇能帮助宝宝发展语言。

              宝宝会说话,不仅是指能发出语音,而且还指的是宝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后说出的、表达自己意思的话。理解意思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让宝宝掌握语义的方法

              要让宝宝可以将所听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动联结起来。

              爸妈直接对宝宝说话是比较好的方法,宝宝听到的话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说爸妈正在对宝宝说的话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首先要引起宝宝的注意,注意到了才能听进去,明白意思。还要激发宝宝回应自己,互动交流才是学习语言的较好手段。

              在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他的回应可能是“咿咿呀呀”、身体姿势和表情。爸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宝宝的行为、情绪保持敏感,就能和宝宝互动,抓住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学习语言。

              爸妈单方面、喋喋不休地对宝宝说话;或者自顾自对话,让宝宝在旁边听着,没有互动,这些方法都无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因为你和宝宝没有身处于说话内容所指的场景和事件中,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语义的具体、实在的参照物,宝宝根本无从理解意思,从而掌握语义。

            如何教宝宝说话?爸妈在与宝宝的日常互动中就可以教宝宝说话。亲子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

            什么时候要开始教宝宝说话?宝宝出生后就可以开始了。虽然宝宝要到1岁左右才能说出理解其语义的第1个词,但在这之前的1年里,他已经开始练习控制发音、掌握语义,为日后的“开口说话”做准备。

            宝宝如何学说话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与身边的人交流,这时候可以说宝宝真正开始脱离他的婴儿期。语言的表达就是说话,它和宝宝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对宝宝的一生都有帮助。

            1岁前练习发音、获得语义——宝宝的前言语阶段

            不少宝宝在12月龄时说出了第1个理解其确切意思的词。在这之前的1年里,他们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他们咿呀作语、咕咕哝哝、哼哼哈哈练习着发音,逐步学习着对发音的控制。在与爸妈、照顾自己大人进行的日常互动中,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把词的发音和词的意思联系起来,即掌握语义;并通过这种互动,学习构成一个句子的语法规则。

            宝宝发音方面的一般发育顺序

            1岁之前,是宝宝前言语阶段发展时期。

            简单发音阶段(0~3月):3个月时会发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辅音m'h.
            连续音节阶段(4~8月):会发的辅音增加;而且出现重复的连续音节。宝宝发出ma-ma,pa-pa的声音,其实并不是会叫爸妈,而是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现象。

            学话萌芽阶段(9~12月):会发更多的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变换音调,还能模仿成人和学习新的发音。有些发音和具体事物联系,获得语义,说出第一个理解语义的词语。

            宝宝会说话的时间因人而异

            和其他发育项目一样,宝宝会说话的时间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宝宝早在9个月就会说话,而有的宝宝要到2岁才会说话,一般来说平均年龄是14个月。只要宝宝的语言发育能力符合不同月龄的标准,爸妈就不用太担心。

            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词要比会说的词多得多。

            不会讲并不代表听不懂

            小宝宝对音调的理解超过对词的理解,但理解力和表达力同步要到1岁半。
            宝宝是通过“听”来学说话,在宝宝能说出有意义的话之前,其实已经能懂得不少大人们说话的内容。

            宝宝无法全部明白你所说的话里每一个词的意思,但却能根据爸妈说话的语气和音调,知道你是在表扬他还是在批评他。对月龄小的宝宝来说,对音调表达出的情绪的理解掌握超过对词的理解。因为音调是有规律可循的,为引起宝宝兴趣我们的音调常常是上升的;安慰宝宝时,音调是下滑的。

            一般来说,宝宝从9月龄就开始获得语义,也就是说开始理解大人们说的一些话。到1岁时,宝宝对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开始互相联系起来。1岁半之后,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达到同步,能说出他想说的话,表达畅快起来。

            爸妈如何教宝宝说话

            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

            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
            在对宝宝抚育中,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小宝宝“交谈”,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否意识到,较敏感的爸妈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与宝宝“交谈”,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究与宝宝的反应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爸妈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苹果。苹果。”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宝宝进行明确和句子扩展

            宝宝在“咿咿呀呀”时其实他很想表达,但想说又不会说,可以帮助宝宝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认真听宝宝“说的话”并替他说出所想。除了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能给予宝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想学习。比如当宝宝手指着苹果咿呀时,就可以说:“噢,这是苹果呀。宝宝想吃呀。”

            扩展其实是很好的提升宝宝认知的方法。扩展时可以用“描述”、“比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比如可以说:“苹果。红色的苹果。” “比较”可以比较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通过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宝宝了解事物的性质,提升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增加词汇量。

            爸妈在教宝宝说话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喜欢用儿语的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比较偏爱自己的照顾者——妈妈的声音,因为伴随着妈妈的声音,宝宝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妈妈更倾向使用儿语来和宝宝交流。儿语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音韵、较大的音频范围,且多样化和音调夸张,单词重复。月龄较小的宝宝比较偏爱具备这些特点的声音。儿语常和妈妈一起出现,让宝宝感觉良好。

            促进宝宝语言规范的爸爸

            如果说妈妈更倾向于以宝宝的发音能力去反应宝宝,爸爸则更关心宝宝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爸爸用的词汇更多,爸爸很少使用儿语,对宝宝语言的规范化更有促进作用。

            长期只接触儿语不利于宝宝学习说话

            儿语的结构比较简单会影响宝宝去接触必须学习的语言的语法结构。除了发音、词语意思的理解外,宝宝学说话也要学习符合规则的语法结构。

            通常爸妈的误区在于,认为儿语对宝宝来说比较简单,而规范的语言比较难,宝宝接受不了,其实对一张白纸的宝宝来说,输入什么就能接受什么。及早给予宝宝规范、优美的东西,在他大脑中留下印记,促进他的智力开发。

            教宝宝说话很重要的原则是要让宝宝掌握语义

            宝宝听到的词汇越多,学会说话越早,因为每天能听到许多词汇能帮助宝宝发展语言。

            宝宝会说话,不仅是指能发出语音,而且还指的是宝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后说出的、表达自己意思的话。理解意思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让宝宝掌握语义的方法

            要让宝宝可以将所听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动联结起来。

            爸妈直接对宝宝说话是比较好的方法,宝宝听到的话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说爸妈正在对宝宝说的话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首先要引起宝宝的注意,注意到了才能听进去,明白意思。还要激发宝宝回应自己,互动交流才是学习语言的较好手段。

            在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他的回应可能是“咿咿呀呀”、身体姿势和表情。爸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宝宝的行为、情绪保持敏感,就能和宝宝互动,抓住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学习语言。

            爸妈单方面、喋喋不休地对宝宝说话;或者自顾自对话,让宝宝在旁边听着,没有互动,这些方法都无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因为你和宝宝没有身处于说话内容所指的场景和事件中,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语义的具体、实在的参照物,宝宝根本无从理解意思,从而掌握语义。(转下文)



            教0岁宝宝说话(下)

            来源:聪明宝宝

            关键字:语言 说话 早教


            教不同月龄的宝宝说话

            无论你和宝宝在做些什么,都能激发他的语言发展

            语言的材料分布在日常生活中,爸妈要做的是“花时间”。

            宝宝身处的语言环境十分重要。其实语言环境的创设并不是刻意的,在日常例行的活动中,就有很多教宝宝学习说话的机会。

            爸妈在照料宝宝吃喝,陪伴宝宝玩耍时都能教宝宝说话;也可以对宝宝说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对宝宝说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这是为了让宝宝把他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的东西和爸妈所说的话联系起来。这些例行的活动,有的甚至每天都会发生,在不断的重复中宝宝发展着他的理解能力。

            smart point:宝宝词汇增多靠的是什么?
            一是宝宝日益娴熟的对发音的控制;另外就是认知的提升。认识的东西越来越多,并且把发音和认识的东西匹配起来,词汇当然就增多了。

            如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

            其实和大人一样,宝宝也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乐意去学习。但到底什么东西是宝宝感兴趣的呢?让宝宝带领你是很好地了解他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肢体动作的语言要比光有肢体动作更能保持宝宝的兴趣。

            对宝宝说他感兴趣的东西

            把宝宝抱在怀里,即便只是在房间里随处转转,他也会对某些东西表现出想知道了解的倾向,这个时候爸妈就可以用语言为宝宝介绍。

            随着宝宝会坐、会爬以后,可以探索的范围更为广泛了。当他坐着把玩某样东西时;爬、爬、爬四处翻看东西时,爸妈们都可以顺着宝宝的“思路”对他说话,和他互动。
            只要宝宝在听,就可以不断和他说话、和他玩,注意语言和身体姿势都要聚焦在他正在注意的东西上,不要叉开话题说其他事。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他会用微笑或肢体语言告诉你——他是否很享受和你的互动。如果他表现出不开心,或者疲倦了,爸妈应该就此打住,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没兴趣的事情。

            读懂宝宝的意思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以前,经常使用非语言的姿势去表示愿望和需要。

            在1岁以前,宝宝通常采取“指向”、“给予”、“展示”、“求助”等身体姿势与发声示意相结合来做某种表达。这时候,也是同宝宝互动的好机会,代替宝宝说出他此刻用姿势表达的话,也能很好地发展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

            要了解宝宝的意思其实并不难,多把注意力放在宝宝身上,倾听他的“咿咿呀呀”和咕哝,同宝宝交流时要注视他的眼睛,面对面能够更好地沟通。

            0-6月龄

            让宝宝愉快地笑出声音

            test:简单评估宝宝语言发育情况

            3月龄时宝宝听到声音会不会转头朝向声音发出的地方?

            宝宝3月龄时会根据音调和语气来估摸爸妈的情绪。5月龄时会发出更多不同的声音,会尖叫、大叫、大笑,一直玩发音的游戏。6月龄时则非常喜欢在睡觉前玩发音游戏。

            本阶段爸妈可以用来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让宝宝多看、多摸、多感觉;
            指导宝宝听各种声音,音乐、玩具的声音、家里其他能发出声音的东西;
            爸妈可以咯吱宝宝痒痒,让宝宝愉快地笑出声音来;
            一边唱童谣一边抱着宝宝散步;
            要给宝宝看到的东西,要放在同他视线一样高,距离20~30厘米处;
            对不太会发音的宝宝,妈妈可以对宝宝多发一些简单的元音;
            爸妈和宝宝可以脸对脸,让宝宝多看爸妈是如何发音的;
            妈妈拿着玩具娃娃,假扮娃娃对宝宝说话。宝宝喜欢会动的东西,可以使用手偶娃娃一边说话一边动;
            多多呼唤宝宝的名字;
            宝宝发“啊啊”、“呜呜”时,妈妈可以立刻回应宝宝“宝宝想说话啊~”。妈妈高兴倾听,宝宝会更想说话。

            smart point:常对宝宝说话的爸妈是怎么做的

            运用较多的形容词;
            喜欢对宝宝述说事情的原委,告诉宝宝来龙去脉;
            不只是简单地对宝宝说“行”或“不行”;
            在说话的同时运用更多的肢体语言;
            很注重宝宝的回应。

            smart point:宝宝越表扬越爱学

            快乐的环境是宝宝最佳的心理成长环境,要让宝宝觉得学习语言是件快乐的事情,宝宝才会更有干劲。爸妈在宝宝玩耍获得成功时、取得进步时,都要适时地赞美宝宝,可以通过拥抱、微笑让他知道你很重视他,很喜欢和他讲话。

            与宝宝分享他的快乐是对宝宝认知活动和语言发展最优的反馈和强化,这会让宝宝自信满满,当然想要继续学习新东西。宝宝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赖性”,他无法自己给予自己肯定,因此来自亲密照顾者的鼓励是他学习的重要动力。

            妈妈与新生儿间的“交谈”

            新生宝宝的发音有4种类型:因为困倦饥饿发出的声音;眼对眼看到自己的妈妈发出的正性快乐的声音;因为痛苦、不开心发出的声音;因为排泄、伸展身体而发出的用力气的声音。而妈妈则用语言、抚摸、搂抱、拍打、摇晃宝宝来回应。

            6-9月龄

            让宝宝懂得物体恒存和因果关系

            test:简单评估宝宝语言发育情况

            会不会模仿大人,并且用声音引起别人的注意?

            6-9月龄的宝宝表情丰富,喜欢别人逗笑。可以重复发出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音节。宝宝会伴随着身体的自发运动时出现“咿呀作语”,这表示宝宝处于很舒适的状态。能发出更多的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得到练习,并发出元音和辅音相结合的音节。

            本阶段爸妈可以用来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6月龄出现发声-倾听的间歇,表示宝宝想积极参与和爸妈的互动,爸妈要注意倾听和回应;

            可以多多玩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宝宝明白“物体恒存”的道理后才会学会给物体进行语言上的“命名”;

            给宝宝玩那些敲弄、摇晃后、拉扯后能有反应和效果的玩具让宝宝明白因果关系,发展他的理解力;

            妈妈发音,让宝宝看着自己的脸学习;

            妈妈发出“哇哇”的声音时,可以把宝宝的小手贴放在自己的脸上,然后把自己的手放在宝宝的脸上,一边拍一边发“哇哇”,看宝宝是否会发“哇哇”并和妈妈的动作合拍;

            利用图画书和宝宝说话,让他想起看到过的实物;

            让宝宝照镜子,照镜子时宝宝会发出比平时更多的音;

            说到什么时,就帮助宝宝用手比划出来;

            帮助宝宝说出他用手势、姿势指示的东西名称。

            在1岁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宝宝倾听

            宝宝是从“听”中学说话,也必须学会听。听辨各种声音的不同也和说话能力密切相关。可以随时提醒宝宝注意周边环境中的声音。比如:时钟的声音;拍手的声音;爸妈还可以敲击不同材质的东西让宝宝听一听。

            给宝宝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也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特别是语言理解能力,因为掌管语言理解力与音乐理解力的大脑区域是同一个区域。早早让宝宝聆听、接触品质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断渗透,可以为宝宝日后的良好品位奠定基础。

            9-12月龄

            宝宝的模仿力更强了,1岁时能听从指令了

            test:简单评估宝宝语言发育情况

            会不会看着对他说话的人并表现出想要沟通?

            9-12月龄的宝宝一口气能发很多音,模仿能力也变强。在发音中已经有不少听起来像“字”的声音。记忆力和理解力也发展很快。

            本阶段爸妈可以用来教宝宝说话的方法

            爸妈可以帮助宝宝运用声音和手势沟通。就是在宝宝发音时,帮着宝宝比划;

            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或知道的东西会发出“啊……啊”声,爸妈要帮宝宝表达出来,认可宝宝的感情;

            陪伴宝宝看图画书、电视节目,对他说书中、电视中的东西,让他进行不断重复认识;

            多带宝宝外出见识新鲜玩意,观察花草、小动物;

            多多进行模仿游戏,如教宝宝说“拜拜”等有关基本社交礼仪的游戏;

            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可以把玩具当着他的面藏起来,然后让他找;

            把玩具交给宝宝,然后叫宝宝还给你;

            在12月龄时,可以玩指令游戏,问宝宝“某某在哪里啊?”测试宝宝是不是知道某个词;
            还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可以学习物体性质的玩具,比如比较体积大小的玩具。

            每天固定的经典时间建立宝宝的语言品位

            教宝宝说话,除了保证宝宝每天听到一定数量的词汇,还要注意输入语言的质量。高质量的语言就是那些经过提炼、加工的书面语言。

            每天可以固定一个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一边和他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这些规范化、具有韵律且优美的语言会在宝宝的大脑里形成印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渗透,虽然宝宝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帮助宝宝逐步建立语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在给宝宝念图画书、诗歌、童谣的时候,爸妈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这对发展宝宝的听力、发音也很有好处。给宝宝念书的时间永远不会太早。

            图画书中的东西可以是平时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给予宝宝新刺激,增加新的词汇;也可以是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帮助他建立联系,他也会因为认识图片上的事物而高兴,有成就感激发他进一步学习。

            2008-07-21 21:05:55

              avatar of 志志妈咪

              志志妈咪

              历史

              你们全家人要跟孩子讲一种话,孩子就会快点学会,你们一人讲一种孩子没那么容易适应的。

              2008-07-22 15:12:48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宝宝为何说话晚

                有的宝宝1岁多点就会说很多词语,大多数宝宝2岁左右就会说很多话了。但是也有的宝宝说话晚,迟迟不肯开口学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大脑发育不良可以影响宝宝语言发育,但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时大人与宝宝很少说话,使宝宝很少得到练习说话的机会,因而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一些家长对宝宝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宝宝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宝宝语言的训练,致使逐渐养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另外,宝宝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或听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语言发展延缓。

                如果到了2岁还不会说话,又排除上述因素时,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找找原因。





                说话晚并非“贵人语迟”

                与同龄儿相比,有些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有些则发音不清晰,对此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有早有晚,老人们常说“贵人语迟”,没有必要过分关心,因而家长常常对这些孩子不予注意。事实上,孩子说话的早与晚,的确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如果在家长给予了适当的教育和关心后,孩子的语言能力随长大而加强,则尽管可能比同龄孩子晚1--2个月,也属正常。但是,有些孩子说话时吐字不清,家长也未加注意,那就可能造成以后的语言障碍。

                  小儿的语言学习有一个基本过程,如1周岁以内孩子的发音一般是无意识或仅有简单的单音,1-3岁后就能比较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了。如果3岁时孩子的发音仍不清晰,甚至别人听不懂,那就有问题了。

                  造成孩子语言发育障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孩子有先天性发育异常,例如软腭或舌系带过短,影响正常发音,这可通过早期发现和医疗处理矫正;

                  其二,后天环境不良,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语言习惯未被及时纠正,也会有语言发育迟缓和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出现。

                  并无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家长要及早着手进行纠正。因为越早纠正,越容易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语言时)便有一个发音清楚、条理性强、语法规范的基础。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语言能力,并形成习惯以后,再矫正错误就比较困难了。

                  纠正语言问题时,家长不要训斥或讥讽孩子,要耐心地做示范,也可让孩子听广播和电视里播音员的发音,并鼓励孩子模仿正确发音。发现孩子在模仿不良发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等时,要及时制止,并把正确的发音告诉孩子。否则,到学龄甚至成年后再矫正不正确发音,就很难成功了。

                  特别推荐:和宝宝轻松“对话”

                  您可能会觉得和孩子“对话”太难了,他连句子都说不清楚,怎么能“对话”呢?其实您应该把“对话”看成是交流,无论宝宝说话的能力怎样,只要您们之间能有交流就实现了互相之间的思想表达。您们之间可以是动作形态的交流、眼神的交流、言语形式交流等,但最轻松的交流形式还是——言语交流。

                  所以您需要学习一些方法和宝宝“轻松对话”。

                  ※ 如何促进宝宝的言语交流能力?

                  1、促进宝宝言语交流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他多说话,学习语言也和学习其他东西一样,最好在宝宝有所注意、有兴趣时进行。

                  2、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宝的言语交流能力,但一定要灵活多变、讲究趣味、生动活泼,还应把这种训练穿插到日常生活和游戏之中。

                  3、结合生活事件和具体活动教孩子说话,例如,早上边起床边和他聊天。聊天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形式。

                  4、短小、内容浅显的儿歌容易激起宝宝的兴趣。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读儿歌,然后逐渐教孩子跟着学念。

                  5、睡觉前给宝宝多讲讲故事、看图画书,在看看讲讲中,与孩子对话、提问,让孩子模仿、复述。

                  6、创设孩子之间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对话,这种形式是学习讲话、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 您可以和孩子玩的游戏

                  (1)耳语传话

                  您先在宝宝耳边说一个词汇,比如:孩子比较熟悉的“大高楼、塑料球”;孩子不熟悉的词汇“核战争”;四个字的词汇“儿童玩具、三维动画、科普教育、恐怖事件”;多个字词汇“中国的万里长城、昆明的茶花”,让宝宝传话给爸爸,看宝宝能否传对。

                  同样的游戏方式,您还可以尝试在宝宝耳边说一个简单的、有并列结构的句子,比如“我要吃苹果、香蕉,到商场买牛奶、蔬菜”;或者增加数字的句子,比如“天上有3只鸟、地上有2只小白兔”;或者增加空间方位名词的句子,比如“柜子上面是花瓶,桌子下面是皮球。”

                  【讲解】

                  培养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认真听人说话的习惯,提高孩子的语言瞬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2)听音完成动作

                  妈妈说,宝宝做,并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物品充当道具。

                  A、拿毛巾帮洋娃娃洗脸(不是拿香皂,不是给小熊洗,是给娃娃洗脸);

                  B、拿盒子里的果冻给小熊(是盒子里的果冻,不是盘子里的果冻;果冻是给小熊,不是给洋娃娃);

                  C、拿茶几上面的书讲故事(不是床头的书)。

                  【讲解】

                  在这类游戏中,父母结合日常生活过程来设计就可以了。当孩子比较配合的时候,我们在给孩子下命令的时候想想用什么语句,才能收获好的效果。

                  (3)儿歌和动作——它们走路真奇怪!

                  您给孩子准备一些有应答形式的儿歌,让孩子配合您的儿歌完成动作,比如:

                  “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白兔走路真奇怪,白兔怎么走过来?”

                  “春天到,春天来,洞里的小蛇要起来,小蛇走路真奇怪,小蛇怎么走过来?”

                  “春天到,花儿开,美丽的蝴蝶飞过来,蝴蝶飞飞真可爱,宝宝也学着飞过来!”

                  父母每念完一句,就先引导孩子讨论一下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走路的,教宝宝模仿动物走路。然后您再反复练习儿歌的时候,您提问“白兔怎么走过来?”引导宝宝完成动作,您在一旁配音回答“白兔这样走过来!”反复几次以后,让孩子边做动作,边配音回答。

                  【讲解】

                  用儿歌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产生应答,促进宝宝言语交流的兴趣。

                  延伸阅读——背离传统--让宝贝玩出天才 字词游戏

                  (4)听音拍手

                  您随意选择词组,要求宝宝听见能吃的东西就拍手。

                  香蕉、大象、青蛙、饼干、蝴蝶、奶油、小狗、面条;

                  桌子、铅笔、牛奶、台灯、果冻、苹果、橡皮、白纸;

                  可乐、哥哥、警察、果汁、医生、酱油、牛奶、工人。

                  【讲解】

                  完全凭借语言词汇就做出快速反应是比较难的,孩子对词汇可能有印象,但要回忆它是什么东西又需要一个思维过程。这样的训练方式促进了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形象记忆,发展孩子言语的快速反应能力。父母在设计词组的时候,可以把同类词组安排在一起促进孩子的分类能力。

                  (5)过家家

                  准备过家家的玩具,如果能有其他小朋友参与就更好。您在玩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引导:“能把你的小锅借我一用下吗?”看孩子怎么回答。孩子可能会说:“这是我的,不给您玩!”也可能会痛快地答应您:“好吧!”

                  根据孩子的年龄,您准备一些孩子可以听懂的话,穿插在游戏中。游戏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和孩子之间或是孩子和成人之间形成平等的交流关系。所以,这样的游戏最好是孩子之间玩耍比较好(具体参阅本书中“过家家”一节)。

                  【讲解】

                  创设游戏环境,让孩子在群体游戏中学会交际语言。

                  ※ 致父母的话

                  当您走进宝宝的言语世界里,您会发现孩子是那么的可爱!








                跟宝宝说话用什么语言好

                宝宝说儿化语,是语言能力低的表现,是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宝宝喜欢说重叠的字音,或者用象声词代替事物的名称,是因为儿重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发音器官还缺乏锻炼的缘故。  在线小调查
                  
                您平时用什么语言跟宝宝说话。

                说儿语多些。如吃饼饼,睡觉觉。

                般用规范的话言。如吃饼干、睡觉。

                以前用儿化语,后来改用规范的语言了(请说明原因)。

                您觉得跟宝宝说话是用儿化语好,还是用规范的语言好?说说您的理由。

                在短期的网上调查中,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景子网、摇篮网、丫丫家庭网的不少帖子+第一个调查题的统计结果如下:

                36.5%的妈妈经常和宝宝说儿化语
                58.1%的妈妈基本上使用标准语跟宝宝说话
                5.4%的妈妈原先用儿化语,后来改为标准语了。
                  
                对于不同的语言跟宝宝交流,妈妈们也有着不同的观点:
                  
                妞妞妈:

                该说什么说什么,开始就没当她是宝宝,这样教育非常有利,宝宝口齿清晰,理解力特别强。

                专家点评:用成人标准语跟宝宝交流确实有助于宝宝语言、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但是成人型规范言语毕竟是适合成人的,使用规范言语和宝宝交流,会发生交流困难,宝宝听不懂成人话语的现象。
                  
                sjtyz:

                其实,标准语言宝宝能听懂,太懂了。我家丫头一开始说话,都是直接说标准的了。
                  
                guoguoohao:

                我老公喜欢用儿化语和叠词,他觉得那样亲切。
                  
                Laimashige:太小的宝宝接受能力不那么强,刚开始,只能是重复地说单音节字,好让他记忆。还有啊,妈妈有种天生的习惯,就是一对自己的宝宝说话,语气就嗲得不得了,这个,实在是没法控制啊!
                  
                专家点评:成人用儿化语和婴幼儿说话时,语速缓慢而清晰,用词简单、儿化,它是帮助婴幼儿理解成人语言的中介。成人在跟宝宝说话时,会自动调整到儿化语,任何父母不经学习都天然会使用儿化语跟宝宝对话。而家长不自觉地跟随宝宝一起说儿化语,则是因为父母认为宝宝太小,听不碴或不理解自己的话,所以尽可能地用“饭饭、笛笛”等儿化语来同宝宝交流。
                  
                宝宝说儿化语,是语言能力低的表现,是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宝宝喜欢说重叠的字音,或者用象声词代替事物的名称,是因为儿重的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发音器官还缺乏锻炼的缘故。重复前一个音,属于同一音节,统一声调,不用费力,容易发出。如果发出不同的两、三个音节,发音器官的部位(舌、唇等)就要做相应的变化,这对于刚学说话的宝宝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儿化语标准语
                  
                儿话语

                1 和宝宝处在平等的基础上,给宝宝 种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其自信。

                2 更容易与其交流。

                3 重点突出名词和动词,有利于宝宝将物体或动作和词语联系起来,对周围环境进行分化。同时也能增加其词汇量。
                  
                缺点:

                1 用儿化语和宝宝说话,意味着宝宝必须建立两套语言符号系统,必然给其造成双重负担,耗费宝宝的精力。而且先前儿化语的掌握,对正规语言的学习将是一种阻碍。如此将拖延宝宝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2 经常说儿化语,对幼儿智力和性格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较快,求知欲很强,如果宝宝总是使用他们习惯的儿化语,就将习惯于无需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语言潜能将得不到激发。

                3 经常使用儿化语和宝宝交往,宝宝会发现成人与成人说话,和成人与自己说话不一样,这样会感知自己是个宝宝,产生自卑心理。
                  
                标准语

                成人型标准语言:是指父母和年幼的宝宝说话时,用与成人说话一样的言语方式与其交流。
                  
                优点:

                1 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发展,使用规范语言的环境更容易帮助宝宝完成语法结构的学习。

                2 有利于宝宝认知的发展:“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子中含有一定的逻辑意义。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对其认知水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有利于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发音。口齿清晰、言语表达清楚的宝宝才能与人很好地进行交往。
                  
                缺点:

                有可能会让宝宝产生交流困难等司题。
                  
                跟宝宝说话用儿向语言
                  
                儿化语和成人型标准语,对宝宝来说,各有弊端。我们主张跟宝宝说话,用儿向语言。
                  
                什么是儿向语言?

                所谓儿向语(儿童导向语言),是种专门说给幼儿听的语言。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所用的词句、语调、语速等)都需适应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考虑宝宝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成人在了解宝宝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在交谈中以略高于其水平的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与其进行交谈。儿向语可以是对幼儿语言的重复、扩充和评价,是宝宝能理解或经解释能够理解的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儿化语。

                儿向语是一种动态的话语,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儿向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随之改变。而且其与儿童言语发展水平相比带有“略前性”。如:当宝宝处于牙牙学语时,成人用电报式语句与之交谈,当宝宝会说话时,父母就可以使用较为复杂的语句,这种“略前性”带动了儿童言语从低级向高级水平的发展,语言表达从字到词到句子,话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根据“儿向语”的“略前性”特征,给妈妈们一些建议:

                尽量少用或不用儿化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单个词语方式来表达,比如,“梨,苹果,宝宝,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梨还是苹果?”如果妈妈考虑到宝宝太小可能听不懂,可以多重复几遍,尽量保证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

                规范言语,不要模仿宝宝说话。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喝水的时候,可能会说“喝水水”。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宝宝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妈妈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宝宝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将会对儿化语进行强化。

                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宝宝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辅以肢体动作。比如,宝宝要吃饼干,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学说句子,宝宝说“饼饼”,家长可以启发宝宝说“这是饼干,宝宝要饼干。”






                引导宝宝和陌生人说话

                宝宝出生后,最熟悉的环境是自己的家,最熟悉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所以如果有一天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遇见陌生的人,他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安全,不是不敢开口与人说话,就是躲在爸爸妈妈的身后寻求保护。
                这种害怕每个宝宝都可能遇到,只是有的宝宝适应能力比较快,也就是妈妈们所说的“胆子大”,有的适应能力比较慢“胆子小”而已。宝宝开始接触陌生环境时“胆子小”并不表明他性格孤僻,有恋母或恋父等性格。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正确地引导宝宝多接触陌生环境,多与陌生人交往,宝宝同样可以变得更活泼、更可爱、更受欢迎。

                  给宝宝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机会,并帮助他逐渐适应。

                  一、在家里制造陌生环境

                  稍稍改变房间的布置。移动一下客厅的沙发,改变橱柜的方向,换一个卡通的窗帘……这些小小的改变都能带给宝宝陌生的感觉。
                  不定期邀请陌生人来家做客。对于出生不久的宝宝来说,除了家人,其他人都是陌生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邀请自己的亲戚到家与宝宝混个眼熟,然后可以邀请朋友同事到家做客。当宝宝长大一点后,可以邀请一些小朋友和他玩。
                  给宝宝看照片和图画。爸爸妈妈有旅游的照片、朋友的照片,不妨拿出来给宝宝看看,让他认识照片里的陌生地方和陌生的人。也可以买一些图画给宝宝看。
                  培养宝宝独立能力。在家里父母要多给宝宝做事的机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可以让他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并能使他在学习做事情的过程中变得勇敢。

                  二、带宝宝走出家门

                  带宝宝融入人群。公园、广场、游乐场等都是年轻妈妈和宝宝们聚集的场所,因为这些地方都是轻松、愉快的地方,宝宝很容易交到朋友。妈妈可以经常带宝宝到这些地方玩,并融入其中。
                把宝宝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托儿所、亲戚朋友家等,让宝宝与小朋友和大朋友单独相处一段时间。也许刚开始他会哭着要妈妈,但妈妈要相信宝宝天生就勇敢,过一会他就可以和朋友相处得很好。

                  安全提示

                  ★妈妈对陌生人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不能接触,但也不能放弃警惕。
                  ★当发现宝宝有退缩行为时,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际的孩子比较,心急而粗暴对待,会使宝宝更加恐惧与人接触。尤其不能当着外人说“我这孩子就是胆小”,应鼓励宝宝千方百计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当宝宝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妈妈须告诉宝宝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应怎样与他们说话,并拒绝陌生人进家门或跟着陌生人离开家。
                  ★如果妈妈与宝宝一起出门,鼓励宝宝放开他牵着你的手,但视线不要同时离开,更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陌生环境里。








                宝宝的说话游戏训练

                语言不仅能反映宝宝大脑发展状态和智力发展程度,还能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宝宝思维水平发展的情况。

                  父母都会期盼着自己的宝宝尽快学会说话,用稚嫩的语声叫出“爸爸”、“妈妈”。这可能是父母听到的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了。

                  宝宝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其实它需要一些基本的元素。我们先来解读一下宝宝说话的先期条件:

                  发声2~3个月的婴儿能发出各种a、o、u等元音声音,音调有高有低。宝宝无意识的呀呀声,是在告诉家长他们声音系统的成长与发展的进程。

                  听觉俗话说“十聋九哑”。可见,语言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刺激因素就是听觉刺激。3~4个月宝宝能听辨声音的方向,就有了听觉选择性。

                  模仿 5~6个月有模仿性行为。宝宝在无意识地发出dada的声音时,父母要给他肯定的表示,鼓励孩子再次模仿家长的声音,反复积极的态度促使孩子对发声产生兴趣。

                  丰富的刺激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为孩子准备充足的图片、图书、实物等物品,刺激孩子词汇信息的摄入和积累。

                  兴趣认识熟悉的事物。当大人盖住眼前的实物时,宝宝会寻找。兴趣有益于促进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

                  只有当宝宝具备上述5项元素时,才会有语言的产生。当然,宝宝说话有早有晚,这和宝宝生长发育、遗传都有着有很大的关系。那些开口迟、说话少的宝宝,父母不要过于着急。

                  如何把握宝宝的语言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宝宝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自身掌握、学习某种能力的最好时机。错过关键期的培养,可能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1.5~4岁。在孩子语言发展的3~4年期间, 9月~24个月是宝贝从发音、模仿、理解语词涵义的关键期,2~4岁是真正掌握言语、学会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习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

                  小贴士

                  ★有目的、有计划的鼓励宝宝从发单音开始学习说话,切忌急躁急于求成。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宝宝交流,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谨防宝宝因为着急说话而说不清楚、结巴、口吃等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积极引导切忌斥责。

                  ★培养宝宝倾听的能力,为思维性内部语言做好准备。

                  语言声音游戏

                  好听的声音(0~1岁)培养宝宝主动寻声,刺激听觉的发展。

                  玩法

                  1.选择适合宝宝的歌曲、儿歌、音乐,在日常生活下让宝宝欣赏。

                  2.游戏:“声音在哪里”:2、3个月的宝宝家长可以拿声音玩具,如会唱歌的玩具熊在孩子左、右、上、下方分别发声,让宝宝主动转头寻声,刺激宝宝的听觉能力。

                  3.音乐小铃:将音乐小铃系在宝宝的一只脚上,摇动小脚发出声音引起宝宝的注意。之后将小铃换另一只脚或手上重复游戏。注意不要让宝宝太累。

                  猫猫狗狗大合唱(1~2岁)通过游戏鼓励宝宝积极主动地发音,感受和家长一起游戏的快乐。

                  玩法

                  1.认识图片:妈妈拿出猫和狗的图片告诉宝宝“这是猫猫”“这是狗狗”。请宝宝指一指,说一说叫什么。

                  2.当宝宝拿出猫的图片时妈妈“猫猫喵喵叫。”当宝宝拿出狗的图片时妈妈“狗狗汪汪叫。”请宝宝模仿。

                  3.妈妈出示图片宝宝根据图片学小动物叫。

                  4.游戏熟悉后可以丰富动物种类如青蛙、小猴子、老虎狮子、小鸟等。

                  谁藏起来啦(2~3岁) 发展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

                  玩法

                  1.出示爸爸、妈妈、宝宝的照片,让宝宝说出他们都是谁。

                  2.当着宝宝的面拿走一张照片“谁藏起来了?” “爸爸藏起来了。”“在哪呢?”将藏起来的照片拿出来。

                  3.给宝宝蒙住眼睛藏起照片“谁藏起来了?”“妈妈藏起来了。”“在哪呢?”将藏起来的照片拿出来。

                  4.请家长蒙起眼睛宝宝来藏。

                  5.可以利用家里的图片开展游戏如:动物、日用品等帮助孩子丰富和积累词汇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小儿开口说话犹如打破坚冰一样,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口说话看似简单,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小儿说话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它是没有捷径可行的。因此需要父母在宝宝学说话的期间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才能使宝宝更好的掌握说话技能。 首先我们要知道小儿说话所需哪五种基本技能:

                1、小儿能发出各种声音,而且音调有高有低。

                2、能听和辨别声音的方向,并且有了听觉选择性,对某些声音予以注意,而对另一些声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为,特别是模仿发声及发声时的方式。

                4、会想像,对不呈现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游戏反映出来。

                5、认识熟悉的事物,当大人盖住眼前的实物时,小儿会寻找。



                给宝宝留出“说”的机会

                 宝宝长大了,他的世界也在变大。最初,宝宝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家,家人就是他全部的人际关系;接着,他的世界变成了生活小区,小区中的邻居、小伙伴成了他新的人际交往范围;再接着,亲子中心、托儿所、幼儿园都要成为他的新世界,小朋友及其家人将组成他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而且白天他们会比家更紧密地与他联系在一起......每一次“世界”的扩大,对宝宝都充满着挑战,因为每一次都意味着“离家更远一点”。

                  宝宝心语

                  1、我是天生的语言家,学什么像什么

                  我的本领越来越大了,以前我想要什么总要指给大人看,或者等着别人问我,而我只能用“傻乎乎”的点头或者摇头来回应。好多时候彼此闹误会,不是爸爸妈妈发急,就是我急得要哭。现在,我的小嘴越来越灵活,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以前听过的话都从我的嘴巴里冒出来了,而且越来越多,有时候会把爸爸妈妈吓一跳,“这孩子,从哪学来的?”......说真的,我也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忽然能说会道了呢?

                  给妈妈爸爸的话

                  一般2岁以后,孩子的言语发展非常迅猛,2岁时只能说2~3个字的词语,3岁就能说简短的歌谣,数数,还有创造性的言语出现,发展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为“口语学习敏感期”。这时期,宝宝的口语词汇量突飞猛进,语言模仿能力非常强,只要有正常的语言环境,自身健康,宝宝的语言能力常常会让大人惊喜万分。经常听到父母说,“总担心我家宝宝开口晚,没想到现在太爱说话了,在公交车上问这问那,有时候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有了语言这个媒介,爸爸妈妈与宝宝的交流变得容易和直接多了。当然,宝宝的发展有着个体差异,家庭给宝宝提供的语言环境也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宝宝“开口”确实会晚一些。请爸爸妈妈们耐心一些,只要宝宝没有生理上的问题,平时注意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时机一到,宝宝就会话多得让你头疼。

                  快乐养育提示

                  * 要善于用丰富的语词和宝宝说话。这个时候的宝宝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父母要尽可能用丰富的语词与宝宝说话。你可以描绘与他在一起时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触摸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用此拓展宝宝的词汇量。词汇是孩子自我表达的基础!

                  * 给宝宝留出“说”的机会。

                  * 宝宝“说”的时候,你要善于倾听。宝宝还不能熟练地进行语言表达,你要有充分的耐心,给他慢慢表达的时间和机会。

                  * 尽量鼓励宝宝自己说。当他想要一个东西或表达一个意愿的时候,你要鼓励宝宝“说”出来,锻炼他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宝宝只要一个眼神或一个小小的动作,父母就代劳了——“是不是要喝水?”

                  * 善于引导或补充宝宝的词汇。当宝宝表达不够准确、不够完整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做“批评家”,而是要做“艺术家”,在他的表达基础上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或补充。宝宝说,“妈妈,鱼!”你可以说,“是啊,多漂亮的金鱼啊。它们游得好开心啊!”

                  * 语言环境不要太复杂。爸爸普通话,妈妈上海话,奶奶宁波话,小保姆安徽话。宝宝虽然能听懂各人的话,但对于还处在“学话”阶段的宝宝,模仿就困难了。这种环境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正常,语言表达却可能会相对滞后。

                  * 要给宝宝一个“美好”的语言环境。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方法,语言不仅是运用词汇的能力,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个性特点。所以,你在与宝宝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语习惯与语言修养。

                  * 少说“笨”、“不行”、“不好”、“不能”等负面语言;

                  * 多说正面的、积极的、文雅的语言,多用激励、促使上进的语言,这不仅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在塑造优秀的人格。

                  * 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给宝宝讲故事,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

                  * 在宝宝睡觉之前安排一段温馨的阅读或讲故事时光,这不仅使宝宝形成固定阅读的条件反射,还能减少宝宝独自睡觉的焦虑,帮助宝宝安然入睡。

                  * 一起阅读情节简短、有趣、宝宝熟悉的、以图画为主的故事书。

                  * 讲故事时,要用简短的语句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让宝宝在书中指认你讲到的事物,或让宝宝重复你讲过的话。








                游戏帮宝宝说话更清楚

                虽然越来越多的儿童医生也建议,父母只要耐心等一等,直到孩子的口吃现象消失。

                这个建议并不完美,因为:首先,孩子感觉到自己要独立面对结巴这个问题,因此有不安的感觉,这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口吃反而更严重了。其次,专家认为,对于语言障碍父母应该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因为拖延的时间长了,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如果语言障碍没有消失,孩子会害怕说话,也会为阅读和拼写带来很大的问题。推荐专辑:语言能力训练

                所以,与其每天为宝宝的语言能力担惊受怕,不如和他一起做些游戏,帮他度过这个难关。

                广播电台:家庭每个成员作为一个广播电台,如:奶奶广播电台、爸爸广播电台,孩子电台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位家长打电话,当拨到豆豆电台时,豆豆电台就播放歌曲、相声、讲新闻等节目。这样每天练习,可促使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传电报:成人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孩子听后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如无第三个人 ,则要求孩子在成人耳边再复述一遍。

                咕噜咕噜: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一头牛”。两个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只鸟”。依次说数字组词到10,游戏结束。

                小小营业员: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围裙。将玩具逐一放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向孩子介绍商品。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会闻气味,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卷的尾巴,它会帮人们看门,你喜欢它吗?你想买它吗?”孩子听营业员讲得好,就将小狗“买”回去,然后由孩子当营业员介绍商品,游戏反复进行。

                用音乐和宝宝说话:用音乐和宝宝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有让宝宝听音乐的习惯。但是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口语音乐的重要。尤其在宝宝1岁之前,由家长口中自编自创出来的口语旋律及歌曲,是一般音乐所无法比拟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放弃这美好的,自然的歌声。用音乐和宝宝说话,对宝宝智能提升与性格稳定成熟也有很大的助益。








                家长手记:和宝宝说话的技巧

                 好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有时并不是孩子不肯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没掌握和孩子说话的技巧。现在我就把我的一些小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

                  彤彤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对“权力”开始有了无限的向往。在家里,她是大权小权一把抓。看看,快吃饭了,“小坏蛋”掌握着“筷子”大权:“坐坐好,谁的表现不好就不给谁发筷子,不给他饭吃!”可危险的是她时常抓着一把筷子从楼上下来等我下班回家。“彤彤怕妈妈饿肚子赶紧发筷子给妈妈,是不是?”彤彤点点头。“可是你知道拿着筷子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多危险呀?如果不小心摔了跤,戳到眼睛就无法看电视了……”彤彤最爱看电视,想想我说的话犹豫了一下。“你把筷子先给妈妈拿着,等到了家妈妈再还给彤彤,让彤彤发好不好?”彤彤果真爽快地把筷子交给了我。奶奶笑道:“我们哄了她半天也没用,还是你有办法!”呵,知女莫若母耶!

                  技巧:肯定宝宝的成绩,及时指出宝宝的不足之处,让宝宝心中有数

                  彤彤每晚临睡觉前都要看20分钟的电视。一天,我带她去浴室洗澡,回到家吃过晚饭后已经到了她正常睡觉的时间。我催她去睡觉,她却要看电视。可我不能让她破坏正常的作息规律。正想着对策时,彤彤恳求道:“妈妈,我只看一会儿,只一会儿……”说着就自己打开了电视。我知道,不让她看定会激起她更大的反抗,倒不如就让她看两眼。“彤彤,你睡觉的时间已到,只能看5分钟,好不好?”彤彤点头答应。几分钟后,彤彤果真自觉地去自己的卧室睡觉。“妈妈,今天洗澡累了,明天再看!”呵,真乖!

                  技巧:不妨先妥协退让一步,再讲道理

                  彤彤自从自己会穿脱鞋袜后,经常看到她光脚。如果在冬天光着脚很容易感冒。道理讲了一箩筐,全都当了耳边风,不如换个方法。于是,我把音量压到最低,近似于耳语:“彤彤,去把你刚脱的袜子穿好,不然会受凉的,看,你的感冒还没好呢!夜里咳嗽,难过得呕吐,还记得吗?如果你喜欢自己脱袜子,等妈妈给你洗脚的时候让你自己动手行不行?”“妈妈,我现在就穿!”话还是原先说的那些话,只不过换成耳语,就有着如此不同的效果,掌握孩子的心理很重要哦!

                  技巧:在对宝宝进行好言相劝的时候不妨巧妙地运用一些耳语,宝宝喜欢这种神秘感

                  彤彤有时候很固执。有一次她站在我的摩托车前,因为迎着风怕吹着她,我便让她把脸转过来对着我。彤彤不乐意,任好说歹说都不听。无奈之下我只好试着说:“彤彤,妈妈怕冷,你转过来抱住妈妈,好吗?”“好!”小人儿立即转过身将我抱得紧紧的。

                  还有一次,彤彤在汽车上动来动去、一刻也不闲。我让她好好坐着她就是不听。我又用了同样的办法:“彤彤,你看车子开得一摇一摇的,妈妈好怕摔倒,你坐在妈妈旁边抱着妈妈行吗?有彤彤抱着妈妈就不会摔倒了……”话还没说完,彤彤就充当起我的保护神来。呵呵,没有孩子不信哄的!

                  技巧:利用宝宝逆反的心理,故意说些反话,达到最初的目的

                  其实,只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多动一些脑筋,孩子还是很懂道理的。我相信您也能做到!

                2008-07-28 23: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