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2-3岁  > 孩子不吃饭、不听话怎么办?

      pic of user:yan_BB

      燕子_yan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1

      孩子不吃饭、不听话怎么办?

      小孩3岁半,上幼儿园中班了。以前吃饭很乖的女儿现在早上不愿喝牛奶,也不吃早餐。而且总要家长追着她喂,一碗饭吃下来少不了要1个钟。上课不听老师讲,贪玩;中午不睡觉跟同学讲话;老师叫带回家的作业,也不做。

        avatar of 育网

        育网

        历史

         

        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

        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苦恼。专家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治”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当然不会听话。因此,在给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须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岁的孩子大公无私,学“孔融让梨”,这是很难做到的。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动,让他半个小时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或做作业,那是很难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区别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个性,一厢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种类型的人是不现实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领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实际能力。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些家长工作忙,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了解就少。

        有人担心,只让孩子做会做的事而不让他做不会做的事,孩子怎么能进展呢?请看第二句话。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他不会做的事。但是,这件事不能太难,应该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原则,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须能够做得到。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许多家长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们经常教导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没有一概不管,或者发现没有做到就批评几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结果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听进去了,但理论脱离实际,言行不一。而批评和处罚的后果是,孩子学会了说谎。换句话说,过分强调结果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家长应该多多关注过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务。

        陪伴就是监督,同时也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那怎么办呢?放弃肯定是不行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做。注意,是协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长看孩子不会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亲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不予理睬,母亲一边骂一边把他的房间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根据行为疗法的理论,一种行为能不能建立起来,效果是关键。带来效果的行为会保留下来,没有带来效果和带来负面效果的行为会消失掉。孩子做到了,家长视而不见,孩子会觉得做不做一个样,以后就不会那么热心地去做,对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还要“额外”的奖励?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经地义!他们只看效果。

        所以说,奖罚是必需的。那么,奖和罚哪个更好呢?从“局部”的作用来看,奖和罚没有区别。但是,从长远利益和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奖优于罚。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为,行为的总量就会减少,变成“无所事事”。奖有利于建立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多了,不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奖励会使人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卓有成效,惩罚会使人变得悲观、消极、自卑、一事无成。

        前面提到,惩罚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其实,奖励也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只是程度轻一些。所以,应该避免单纯的奖励。不要早上下一个命令,晚上回来检查或听汇报。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务,到了年底来验收。这样会滋长“不诚实”的品性。应该把奖励和监督结合起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奖励。


        让宝宝乖乖吃饭的喂饭诀窍

        怎样喂饭才是聪明有效的呢?错误的喂饭方法又将给宝宝带来哪些伤害?喂饭不仅仅是让宝宝吃饱了就达到了目的,喂饭也反映出妈妈的养育方式和理念是否合理和科学。

        宝宝胃口不好,妈妈忧心忡忡。在哄、骂、打、塞以后宝宝还是不吃,你会怎么办?

        怎样喂饭才是聪明有效的呢?错误的喂饭方法又将给宝宝带来哪些伤害?

        喂饭诀窍: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喂饭要定点、定时、定量,宝宝吃饭要专心致志

        三餐一点(三顿正餐一顿点心)较为适宜,每餐间隔4小时左右。定点、定时、定量进食会使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在特定环境下,到了就餐时间,大脑就会指挥全身各组织器官为接受食物作好准备,同时在心理上宝宝敢作好了就餐准备,于是食欲大振,而主动、专心、大口地品尝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吃饭一定要专心,如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保持环境安静,培养宝宝专心进食的习惯。如果宝宝某餐吃和较少,你也不要强迫他进食。进餐时更别催促宝宝,让他细嚼慢咽;切忌吃饭时用玩具逗引或与宝宝讲无关吃饭的事,甚至边吃边玩,一旦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影响食欲。

        尽量少吃零食、甜食经常吃零食或甜食会打乱宝宝体内血糖的正常波动规律,使宝宝缺乏饥饿感,没有食欲。多吃零食使胃肠道处于不断工作的状态,没有休息的机会,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

        创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气氛

        不过度呵斥宝宝,而是多加鼓励。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跟他说如何吃好这顿饭,逐渐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

        改进烹调方法,提高宝宝食欲

        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方法,提高烹饪技艺,使食物丰富多样。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都会刺激宝宝的食欲。例如鸡蛋的烹饪可采用炒、煎、蒸、煮等各种方法,对于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宝宝,你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馄饨、饺子、包子等。

        你要发挥榜样作用

        避免将你对食物的偏好影响宝宝,如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厚此薄彼,或随意议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经常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宝宝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今天的拦黄瓜真好吃,又鲜又脆”,“我最喜欢吃肉丸子了,真香”,激发宝宝的兴趣和食欲。还可以利用宝宝的心理特点,激励他去尝不太喜欢吃的食物。鼓励宝宝自己进食

        尽早培养宝宝自己用匙、筷进食,以提高进食兴趣。一般9~10个月起可以让宝宝试拿杯子、小匙,到2岁时让他自己用匙吃饭,3岁左右训练用筷子吃饭。最初先给少量食物,不够再添加,增强宝宝的进食信心。

        训练宝宝自己进食3点注意

        耐心点

        宝宝刚学用匙吃饭时,兴致非常高,就是吃不好,匙对不准嘴巴,往往弄得杯盘狼藉、遍地都是,但是包办代替是学不会自食的,只有通过宝宝自己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吃饭的技能。一旦他能把饭、菜送进嘴里,那高兴的劲儿可难以形容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宝宝学会了独立吃饭,你一定要大加鼓励、表扬,使他信心百倍。

        具体点

        3岁以前用匙,3岁以后用筷子进食。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动作,有利于刺激脑的发展。你千万不能贪图省事,一直让宝宝用匙吃饭,而要鼓励他逐渐学会用筷子。还要教宝宝饭、菜交替吃,不能光吃菜不吃饭或者光吃饭不吃菜。鼓励咀嚼用镜子让宝宝看看自己的牙齿,或者你张开嘴让他看。让宝宝知道有门牙我大牙,门牙是专门把食物咬断的,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二者功能不同。教会宝宝细嚼慢咽,充分品尝食物味道,不要长时间把食物含在嘴里,或者不用牙齿咀嚼,囫囵吞下。咀嚼不但能促进下颌骨的发育,使宝宝面容端庄,还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减少食物残渣储留在牙缝中,减少龋齿的形成。

        培养就餐礼仪

        在教会宝宝自己吃饭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食前便后洗手。家里最好实行公筷制。培养宝宝进餐时上身保持端正;饭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欢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旁若无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盘中的菜肴乱挑、乱翻,专拣自己喜欢的吃;或使筷子与别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乱抓菜肴,在餐桌乱吐残渣;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吃饭时不要发出食物的咀嚼声,喝汤时不发出吸食的响声,汤匙轻拿轻放,碗与筷、碗与匙相碰时要避免发出声音;绝对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等等

        2009-12-07 21:57:0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