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2-3岁  > 2周岁经常好动,会有多动症吗?

      pic of user:abc159

      abc159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4

      2周岁经常好动,会有多动症吗?

      我的小孩才2周岁经常好动,不是弄这个就是搬那个,片刻不停.

        avatar of gary

        gary

        历史

         

        测测您的孩子是否多动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很难按要求安静地坐在座位上。

        3.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时或集体活动时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轮换上场。

        5.常常抢着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6.不能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但又不是因为不理解或故意违抗。

        7.在做作业或做游戏的过程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没有做完又开始做另外一件事了。

        9.很难做到安静的玩耍。

        10.说话很多,很能说。

        11.常常打断或干扰其他人的活动。

        12.与别人说话时,经常心不在焉,听不进去。

        13.常常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

        14.爱冒险,忽视危险,不考虑后果。

        如果孩子符合所述情况8 条以上,那么就要考虑存在多动现象。必要时应该到相关单位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
        儿童多动症有两大主要的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多。

          A、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一直被公认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上课不能认真听老师讲授,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做作业也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做事不能坚持始终,不能按照规则、要求去完成等等。

          B、活动过多:

        活动过多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或小动作严重增多。患儿过分地不宁静,如来回奔跑,在教室内不能静坐,常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或站起等等。

          但如何评定一名儿童是否活动过多,首先应结合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与同龄儿童比较。其次,应了解患儿活动的环境,如在操场上又跑又叫是正常的,而在教室内上课时跑动或高声大叫则应考虑是否有问题。再者,应了解活动的性质,患儿的行为常常唐突、冲动、富于冒险性和破坏性等。其活动与正常儿童比较常常不仅有量的差异,还有质的不同。


        好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有的孩子特别好动,总也坐不住,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某一个东西上;不管干什么,常常是有头无尾、半途而废;即使到了陌生的地方,比如别人家里或公共场合,他都会摸摸这个,动动那个……

        对于好动的孩子,家长也许会担心他得了多动症。那么,好动是不是多动症呢?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下面提到的两个孩子亮亮和冬冬,他们都非常顽皮且好动,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表现来了解分析他们到底是不是多动症。

        亮亮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时老是一边玩一边做,很少能一心一意地写完作业,学习成绩在班里是中等偏下。亮亮比较任性,经常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据老师说,亮亮在课堂上也经常不遵守纪律,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老师批评时才会好一点;课外活动时有些过分的活跃,常常不遵守老师安排的游戏内容或规则,爱招惹同学,有时还搞恶作剧。但当老师讲故事时他则比较安静,能专心听完。老师认为亮亮的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他好动导致分心,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

        冬冬刚上小学一年级,他本来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又聪明又活泼。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家人发现他越来越叫大人头痛。老师反映,冬冬上课总是有小动作:把纸片、橡皮塞进嘴里,咬铅笔头,抠碎橡皮,用剪子剪书包带,小屁股还不时地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有时干脆坐到别人的位置上。他总是丢三落四,今天少了一只铅笔,明天就又忘带一本书。他的文具、书本等总摆得横七竖八。课堂上他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常被窗外得鸟叫声所吸引。有时老师尚未提问完,他就站起来抢先回答。课间常捡纸片、树叶往同学身上扬。他还是个“小马虎”,作业、考试常常抄错数,或是丢一个符号,或是漏抄一行文字;而且很少记全作业题目。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为此家长特意给他做了智商检查(结果完全正常)。

        在家里,冬冬的家人们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作业时不专心,拖拖拉拉,边做边玩游戏;大人讲话则插话,还喋喋不休地讲这讲那。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到叔叔阿姨家做客,他时时刻刻都闲不住,一会儿打开书柜,一会儿拧开电源,一会儿又毛手毛脚地碰翻果盘。有几次冬冬冒冒失失地横穿马路,而不顾及急驰而来的车辆,险些造成事故。

        从表面上看,亮亮和冬冬都是“坐不住”的好动者。而实际上两者在本质上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前者是“一般性的多动行为”,而后者则是“多动症”,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一般家长所容易忽略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亮亮具有多动症的一些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外活动不守秩序,有时搞恶作剧,在家比较任性等。但是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的区别:当他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一般能约束自己,行为有所收敛。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一般根本不听规劝,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亮亮虽然在听讲或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但对于听故事等自己感兴趣的事,还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能力并无障碍,只是由于他的好动影响了注意的效果。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能力是有缺陷的,无论任何事情都很难坚持到底。从老师的反应看,亮亮如果专心听讲了,还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的,学习上并没有其他障碍。而多动症孩子除了有注意障碍外,往往还伴有其他学习障碍。由此可以判断,亮亮只是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一般性多动行为的矫正方法

        对一般性多动孩子,药物治疗是绝对错误和不负责任的,那样会损害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我们应该明确,一般性多动不是病,而是一种亚健康状态。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逐步成熟,他们多动的行为会慢慢减少,并且家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加以矫治。

        家长千万不要把一般性多动当作多动症,以免使孩子自责或对孩子心理产生负面作用,加剧他们的多动行为。同时家长也要改变自己的不良教养方式,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其进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改变溺爱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关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良好生活和学习氛围。家长可以用以下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一般多动性行为。
        暗示调节

        针对一般性多动行为的孩子能接受暗示调节自己行为的特点,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表情、行为等暗示,及时提醒其集中注意力,逐步养成专心做事、遵守纪律的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形成规律,这可使一般性多动的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约束,并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家长还可以引导他们将过多的活动精力投入到文体活动中去,以便使他们过多的能量得到适当的疏导。


        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简单方便的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如听故事、看书、下棋等静态活动或承担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如穿珠子、走迷宫等),使他们静下来。另外,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将其喜欢的玩具放在离他不远处,记下他玩玩具的次数;第二次做同样的实验,然后告诉孩子,这次少玩几次,如此反复训练,直到孩子可以自控为止。孩子的饮食也需要加以控制,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对孩子的多动行为会有一定的改善。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症。它指的是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存在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困难、行为容易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因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结果。多动症儿童发病时间为学龄前,高峰发病年龄在8~10岁。心理学家发现,总体看来,多动症儿童占全体小学生的10%~24%,其中男生多于女生。

        多动症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学习困难、品行不端正、违反纪律等等。

        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和多动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孩子的发展和教育影响而改善,但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儿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


        多动症的具体行为表现

        多动症的孩子除了多动之外,还会有其他问题。首先,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他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他的过分紧张、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离开自己。他很快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很快就会失去自尊。第二,在校期间他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他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课,这样他就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甚至会给别的孩子带来伤害。


        解决方法

        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专家认为,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这样会使孩子的症状得到改善。

        △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家长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做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家长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就会找到一些的。

        △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家长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当家长教孩子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要求。

        △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周围空空的墙边,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家长应该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专注精神。

        △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每次只允许孩子带一个朋友来家玩。家长应该负责监管他们的活动。

        △切忌可怜、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吓倒。他最终是会学乖的。

        △同孩子的老师一起交流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2007-01-31 10:21:4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xiangshi19980901

          xiangshi19980901

          历史

          好动不仅是活泼的表现,也是孩子探知欲强,对万事感兴趣,身体健康,聪明的表现,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多动症的结论,那也得医生说了算。

          2007-01-31 00:15:26

            avatar of xiangshi19980901

            xiangshi19980901

            历史

            好动不仅是活泼的表现,也是孩子探知欲强,对万事感兴趣,身体健康,聪明的表现,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多动症的结论,那也得医生说了算。

            2007-01-31 00:15:48

              avatar of 思飘飘

              思飘飘

              历史

              由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儿童多动症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
              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好动”是天性

                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并非就是多动症。为什么这样说?多动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动的情况有哪些呢?

                一是年龄特征 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小小孩童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个令人担忧的事了。

                二是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有一种类型叫做多血质。多血质的孩子的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征 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智力确实比一般孩子明显高出一截。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孩子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现为不注意听讲,活泼好动,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结果,让人没看出他们有多少聪明却看到了他们的多动。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识上有了较多的缺漏,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面对课本和作业难于集中注意,总想做点别的活动。

                四是教养习惯 有些孩子还会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习惯。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也常常表现为多动。

                五是标签效应 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的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就常常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就是说,大人认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常常就成为怎样一个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会来“证实”大人的评价似乎总是有根据的。因为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大人的评价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于是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了。这里,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所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就是说,有些孩子的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不经意间经常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区别“好动”与“多动”

                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似乎一样,其实是不难区别的。

                一是有无目的性 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二是有无离奇性 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三是有无选择性 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上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按说,这些都是不难区分和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发现和理解,而是简单的把好动和多动症划了等号?除了有些广告宣传的误导外,关键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于家长对孩子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来找去就有了“重大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好动。于是,想起了多动症,于是,孩子从此有了一个标签贴在了身上。

                不让“好动”的孩子蒙冤

                一方面,家长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轻率地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在家教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轻率地贴上的标签给贴出来的,是标签效应的结果。只要您把“孩子学习不专心”挂在嘴边,孩子准能成为学习不专心的孩子。

                另一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孩子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您可以忽略不计,适当引导就行了;孩子好动是智力超常,您可以和老师或有关方面联系,对孩子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孩子的不专心是由于学习障碍,您就想办法给孩子补课;孩子难于安静是由于习惯,您就着意从培养习惯入手。

                当然,有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早晨形成的,也不能指望定个多动症就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个晚上就解决了。只要您心思用到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

              2007-01-31 0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