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儿
问答历史
|
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 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为此,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 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 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
法解快。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二)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三)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四)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 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其它用具和图书等。
独立,是影响宝宝人生的重要因素。日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曾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开展了一项有关幼儿独立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3-6岁,四大城市的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比例由25%增长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从3岁的21%下降到6岁的11%.这一结果表明,幼儿独立性已经日渐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据介绍,宝宝从2岁起就有独立的意识和独立行动。家长应该从此刻开始,努力培养宝宝独立能力。除了学校设置专门的课程以及活动教育孩子独立外,家长也应该从言语上以及讲解动作技巧等方面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据惠州市雍逸园倪园长介绍,宝宝几个月大未满一岁时,当别人抢走宝宝手中的玩具他嚎啕大哭开始,宝宝就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这个阶段独立意识较弱,而且还没独立行动的能力。当宝宝长大到2岁跟同伴互抢玩具开始,宝宝就有了独立行动的意识。特别是在3岁就读幼儿园后,宝宝开始脱离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正式从意识独立走向行动的独立。对于2-3岁的宝宝而言,“同龄社会”的影响尤其重要。宝宝跟同龄的伙伴一起,看到同伴动手做的事,他也会兴高采烈地去模仿。譬如看到同伴帮老师拖地板,他也会用稚嫩的手举起拖把,跟同伴一起行动。
现在不少幼儿园、小学都专门设置了独立动手的课程,有些幼儿园还特别设置了值日生,值日生每天早上要早早起床来到学校与老师一起站在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中午时分还要帮助老师分摊饭菜、擦桌子等等,这就是培养孩子们独立动手的意识。虽然有些宝宝在学校里独立性很强,但是回家后这种独立的状态就不能继续保持下去了。倪女士表示,这主要跟家长的教育有关。家长一定要鼓励宝宝的独立做事,千万不要嫌麻烦。她说,对于宝宝在家独立动手的表现,很多家长刚开始会觉得惊奇,接着觉得还可以,次数多了可能会觉得宝宝动作太慢或是做得不够好,就不再让孩子动手了,这是不对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宝宝独立的积极性。因此,家长对于宝宝亲自动手做的事一定要带着期许的目光,用赞美的语气,培养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除了语言上的赞美外,家长们还需要有耐心地去教育宝宝做事的动作和技巧。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让宝宝逐步掌握动作的要领,以后才能更加进步地完成自己做的事情。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两岁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说,有了生理上独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独立的要求,因此,从2岁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