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2-3岁  > 2岁3个月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pic of user:qq34510852ci72

      2010太阳雨QQ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6

      2岁3个月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我家宝宝现在2岁3个月了,可现在每次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他经常会因为抢玩具去打别的小朋友,每次我都会告诉他不可以这样,有时还会打他的手为惩罚,可每次过不了多久又会上演抢玩具打人的一幕,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avatar of 帮宝适育儿专家联盟

        帮宝适育儿专家联盟

        历史


        孩子感觉到愤怒时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成为他的榜样,所以让孩子不要打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要让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当孩子打人时要及时制止并安慰受伤害的人,对孩子冷处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方式不能获得关注,慢慢淡化他的这种行为。另外,在孩子情绪平静时教孩子,如何在愤怒时用语言表达抒发情绪,以化解心理压力。

        2012-08-17 23:27:57

          avatar of 宝贝DMA

          宝贝DMA

          历史

           

          当宝宝打人以后,家长对宝宝的“暴力行为”不可以视而不见,家长要很严肃的告诉宝宝,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千万不要向着宝宝微笑,或表扬他,以免误导宝宝。等宝宝的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千万不能用打的方式来惩罚宝宝,因为宝宝的模仿能力是很强,很多的行为习惯都是模仿大人。如果家长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教育宝宝,不仅不能够改善宝宝的问题,反而有可能加强宝宝的这个行为。
          家长可以用冷淡,伤心,愤怒等表情来影响宝宝。也不要让宝宝看有暴力行为镜头的电影或电视。家长也可以注意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行为标准。使宝宝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宝宝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另外,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进步,家长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宝宝,大家都不喜欢,有错就改大家才喜欢。

          2012-08-17 23:12:0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

            avatar of 沁入心脾

            沁入心脾

            历史

            这样确实是个问题,看到宝宝有抢玩具的意识,亲就赶紧把宝宝带走说给他买或者分散注意力吧!

            2012-08-17 22:24:21

              avatar of 淘气こ瞳瞳

              淘气こ瞳瞳

              历史

              孩子有了自我意识,保护自己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也许只是不知道该怎样保护,妈妈不要用打小手的办法来制止孩子打人,这是以暴制暴。引导他去认识打人是错误的,而且慢慢他会发现如果打人会失去好朋友。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需要家长和宝宝一起来努力。

              2012-08-17 22:26:08

                avatar of 小雪儿妈妈

                小雪儿妈妈

                历史

                两岁宝宝爱打人,如何纠正

                妈妈的烦恼:宝宝2岁3个月,只要大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还爱打人。兴奋了打人,生气了打人,有时候甚至毫无来由地也打人。不仅在家这样,在外面也这样,弄得妈妈成天给人家道歉。孩子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到时候还这个样子怎么办呢?真是愁死人。

                专家分析原因: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喜欢打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两三岁宝宝的父母。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丹丹是个3岁多的小女孩,相貌文静乖巧,却是小区里出名的“小霸王”。就连奶奶都说:“这个孙女惹不得,动不动就打人,家里的人都被她打遍了。”一次,奶奶去幼儿园接丹丹,和老师谈完后,奶奶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吃菜,丹丹一听就急了,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当着众多父母与小朋友的面,噼噼啪啪地打奶奶,弄得场面十分尴尬。平时,丹丹的口头禅就是“打你!”“我打你!”。这不,已经有好几位父母向奶奶告过状了。哎,真让奶奶烦恼。

                宝宝为什么打人?

                宝宝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婴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宝宝会一把推开水瓶……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工具性攻击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个宝宝,惹他哭,这属于“敌意攻击”;如果丹丹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打了他,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当出现争端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向父母示威时,两三岁的宝宝通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身体攻击越来越少,会逐渐改为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3岁左右的宝宝还不能判断对方的意图,只是简单地将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当成对手。

                “打人”会影响宝宝一生!

                攻击性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特性。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架的宝宝,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攻击性的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对男孩、女孩都适用。

                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如犯罪、夫妻不和等。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10岁左右爱发脾气,长大后多与同事关系紧张。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宝宝的行为

                对宝宝冷漠、经常拒绝他的要求、无视宝宝表现出的“暴力”冲动,这样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带有攻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挫伤宝宝的需要,在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种子;

                同时,靠体罚来约束宝宝,更让他懂得了如何才能伤害他人;有的父母过分溺爱,甚至觉得被宝宝打不算大事,一味纵容宝宝,也会使宝宝变本加厉;

                家庭成员间发生分歧时互相攻击、哭叫、打闹、吵架也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000立正确的榜样。

                如何帮宝宝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最后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2012-08-17 22:34:48

                  avatar of liu16020219

                  liu16020219

                  历史

                  宝宝这也是一个阶段。现在宝宝大了能听懂话了,不要打骂,以教育为主,其实上学以后不会打架的孩子也不好,挨欺负都不会还手,但前提要教会孩子别人不打我,我绝不先招别人、。

                  2012-08-17 23: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