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怎么样看宝宝是否脑瘫

      pic of user:wzxuezhen

      程程妈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1

      怎么样看宝宝是否脑瘫

      我宝宝出生已经三个半月了,我今天看了育儿网发现说三个月的宝宝手掌都是已经瘫开了.但是我宝宝经常还是握着拳头.而且笑也不出声,只是偶尔会发出伊呀的声音,请问这样是不是有脑瘫的表现,因为我怀他的时候患有重度妊高症,而且尿蛋白是三个加,所以八个半月的时候我就提早剖宫产了.我现在好担心我宝宝会脑瘫,我看了网上有关说妊高症比较容易导致孩子脑瘫.

        avatar of miaomiao0510

        miaomiao0510

        历史

         

        宝宝三个半月笑不出声, 手握拳也很正常, 不用如此紧张. 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家长要有良好的心态. 如果还是握拳的时候多, 就要多给他做手部按摩. 具体方式: 从手心开始打圈按摩至每个手指尖, 在每个指尖捏一下. 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 但不能弄痛宝宝.指尖的神经末梢最集中,按摩可以促进神经发育, 也可以帮助宝宝打开手掌主动抓握.每天有空就多做手部按摩, 吃奶时也可以做.会有帮助的.妊高症现在很多的, 不要存在先入为主的想法.以下资料供参考, 但切忌对号入座. 如果不放心, 请定期去较好的儿科医院看儿保或神经内科


        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和识别标准
        --------------------------------------------------------------------------------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脑瘫

        1.患儿仅有少量的运动,身体松软无力,俯卧位悬空抱起时呈倒“U”字型,较轻型的脑性瘫痪儿童早期看不出异常。
        2.出生后窒息明显,呼吸延迟出现是脑部损伤的一个常见原因。
        3.运动发育明显延迟,如抬头、坐位或移动等动作较其他孩子出现晚。
        4.运动呈异常的运动模式,如手不会前伸取物,或仅使用一只手,站立或学步时以前脚掌及脚尖着地,姿势笨拙等。
        5.喂食困难。患儿常有吸吮、吞咽和咀嚼困难,还常出现呛咳。
        6.照料困难。在抱患儿或为其穿脱衣服或洗澡时,四肢或躯干易变得僵硬,或有的患儿全身松软无力,完全不能使自己保持在某一体位,故为其穿衣、洗澡等活动难于进行。
        7.出现不自主运动。这常发生于1岁以后,表现为不受控制的肢体和面部的怪异的动作。
        8.行为异常,易哭闹,激动,或异常的安静,不哭也不笑。



        小儿脑瘫早期的异常表现

        (1)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2)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患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
        (4)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以上某一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出现,不能根据具有其中某一两项就诊断为脑性瘫痪,若存在多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考虑有脑性瘫痪的可能。





        小儿脑瘫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性瘫痪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病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尽相同。
        (1)运动发育落后:100天不能抬头;4个月后拇指向收,手张不开;5个月后不会伸手抓物;4—6个月不会笑,不认人,面貌异常;8个月不会坐;10个月不会爬;15个月不会走。
        (2)主动活动减少
        (3)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如坐位时,向各方向推患儿,患儿不会用手支撑。
        (4)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异常。
        ·直立位下肢内旋伸直,足下垂,双腿交叉呈剪刀状。
        ·从仰卧到坐起,头后倾,下肢伸,足屈,躯干后伸,伸肌张力增高。
        ·仰卧位伸肌张力增高,颈向后伸,下肢伸或交叉,双手拿不到前方正中位,呈角弓反张性躯干伸展。
        ·俯卧位屈肌张力增高,不能抬头,臀抬起,肩着床,四肢屈曲。
        ·头向一侧偏时,同侧上肢伸直,对侧上肢屈曲,呈射箭状。



        脑瘫常合并哪些功能异常?

        异常情况 发病频率 容易出现异常的各种类型
        智力低下 +++** 肌张力低下、强直型,痉挛型四肢瘫
        癫痫 ++ 痉挛型偏瘫、四肢瘫
        斜视 +++ 痉挛型双瘫、四肢瘫
        屈光不正 ++ 痉挛型、手足徐动型
        偏盲   偏瘫++
        听力障碍 + 核黄疸、手足徐动型
        发育障碍 + 手足徐动型+++痉挛四肢瘫
        皮肤感觉障碍   偏瘫++
        四肢发育不对称   偏瘫++
        脊柱侧弯 + 重症痉挛、手足徐动型
        关节失用症,认识不能 ++ 痉挛型
        关节痉挛 ++ 痉挛型
        指在全部脑瘫患儿中发生的频率
        **+=小于25%,++=25%~50%,+++=50%~75%

        脑瘫患儿都有哪些表现?

        早期症状:在新生儿期无原因哭叫,睡眠过少或嗜睡,吸吮无力,咽下困难,易惊等。
        进入婴儿期症状逐渐明显:患儿不能按正常发育程序出现应有的运动功能和智力行为能力,部分脑瘫儿常流口水,面容呆滞,智力低下,言语、听力、视力障碍,牙齿发育不良,严生者有癫痫发作等。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症状和体征也逐渐明显,脑瘫儿的主要障碍为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姿势异常;主要合并障碍为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视力、听力、情绪、行为、学习等障碍。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继发障碍,如脊柱侧弯、脊柱前后凸畸形、关节挛缩、肩髋脱臼、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


        小儿脑瘫的识别标准是什么

        脑性瘫痪的判断和认定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脑电图、CT及MRI等。
          CT及MRI能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性瘫痪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但不能据此肯定或否定诊断,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瘸,对治疗有参考价值。判断脑性瘫痪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①致病因素发生在母妊娠时,围产期或新生儿时期
        ②婴儿时期出现的中枢性瘫疾
        ③进行性疾病(代谢病、肿瘤等)所致的中枢性瘫痪除外
        ④正常小儿一般性运动发育落后除外。





        脑性瘫痪的早期临床表现

        (1),新生儿期

        1, 哺乳困难: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边吃边哭,或易呛奶,或表现为吸吮后疲劳无力,因而小儿多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

        2,哭声微弱:小儿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无原因持续苦闹。

        3自发运动少:小儿出生后不动,呈无力状态。

        4,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5,肌张力增强:小儿全身发硬,肌张力增高,好打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呈非对称性,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直伸展。

        6,新生儿痉挛:小儿易受惊,易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状态。

        7,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如拥抱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

        (2)1~3个月婴儿

        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

        不注意看人,不凝视。

        头部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

        俯卧位不能抬头。抬头动作标志抗重力肌的发育情况,正常时2~3个月可抬头45~90度。

        肌张力低下或肌张力过高,表现全身僵硬,躯干僵硬向后屈或全身发软,呈非对称性姿势。

        (3)4~5个月婴儿

        不追视,不注意看人,眼睛不灵活。

        表情呆板不自然,逗其玩时无反应。

        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度。

        身体逐渐变得僵硬,有轻度角弓反张或下肢交叉。

        坐位呈前倾或后倾。

        手不灵活,不伸手抓物或只用一手抓物。

        (4)6~7个月婴儿

        见不到手、口、眼协调姿势。

        手抓物很快松开。

        姿势呈非对称性。

        头背屈,肩后伸,下肢有交叉表现。

        肌张力增高,上肢有时内旋,手握拳状。

        原始反射残存。

        2007-08-27 12:33:2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