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宝宝总爱发脾气

      pic of user:laoaidan

      laoaidan

      历史

      悬赏:300分

      回答:6

      宝宝总爱发脾气

      我家宝宝,现在快12个月了,现在也常常任性,一天总想要东西不给就发脾气,哭的上不来气,所以他要啥就给他啥,总这样就造成了他,任性发脾气的习惯, 大家有什么办法,帮助我把宝宝坏习惯该掉 谢谢了////

        avatar of 浅浅宝贝

        浅浅宝贝

        历史

         

        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

          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

          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

          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有什么法子吗?

          防患于未然 孩子的任性表现,一般也有规律。您可以留意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犯拧劲,当这种情况临近时,您可以事先向孩子提出要求,“约法三章”。比如孩子和祖辈在一起容易任性,那么您带他到姥姥家去之前,就该打打“预防针”。

          说理引导 孩子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或不能满足的,您应赶紧利用童话、故事等方式,给孩子讲清道理,这常常可以避免孩子犯拧。但一定要及时,别等孩子拧劲上来了再去说理。

          激将夸奖 小孩子好胜,更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在孩子出现任性的初期,您或者顺向地夸奖他的某一长处,为孩子“转变”找台阶,或者反向地激将,说他“不会怎样,不能怎样”,孩子可能就来了“我能……”的劲。这样,也往往使孩子摆脱任性的情绪状态。

          注意转移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非常任性地要做不该做的事,大人非要阻拦不可,但说也不听打也不行,一个要干,一个要拦,相持不下局面尴尬。若恰在这时推门进来一个生人或发生一件新奇的事,孩子立刻被吸引过去,拧劲不消自灭了。这是因为孩子的注意转移了。孩子的注意是容易转移的。您可以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利用当时的情境特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一些别的、新颖的事物上去。这一方法在任性初起时更灵。

          不予理睬 前苏联英雄舒拉小时候也有过任性哭闹的毛病。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粉羹(通常饭后吃的一种食物)不可,为此大声哭闹起来。爸爸、妈妈并没有哄他,而是先后走了出去,屋里只剩舒拉自己。开初,他仍然大声哭闹,过了一阵,不见回音,没有听众还哭给谁听?自觉没趣也就收场了。这启示我们,在孩子任性地耍脾气时,您在料定没什么“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去理睬他,听任他闹一阵子。等他不闹了再去说理。这种方法需要您一不要太性急,二不要心太软。

          自我强化 孩子任性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对自己也有强化作用,结果令人满意是正强化,孩子就会继续这一行为;结果令人痛苦则是负强化,孩子就自发地改变这一行为。这可以叫“自我强化”。利用这一规律可以矫治孩子任性的毛病。比如,孩子一犯拧劲不吃饭,拿不吃饭要挟大人。那么好,您就赶快收拾饭桌,让孩子好好饿一顿。这饿肚子的感觉就是最好的负强化。再如开头提到的,没到穿裙子的季节孩子犯拧非穿不可,如果其它办法不管用了,那么就让孩子去穿,受凉挨冻就是最好的教育。采用这一方法,一是要确保后果对孩子身心没多大的伤害,二是大人要狠狠心。

          临了,还得提醒您一点:要区别孩子的“真任性”和“假任性”。我们前面要治的是真任性。所谓假任性,是指孩子的某些行为,表面看来似乎是任性,实际上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我们可不能在治任性的毛病时,把孩子的独立性也治没了。

        2008-01-09 10:45:13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jytdh

          jytdh

          历史

          很正常啊,小孩子正是认识世界和好奇心滋长的时候,忍着吧.你跟他讲道理也不明白的,要我还很乐意,在四个月就常抱他转转,摸摸这摸摸那,现在才9个月多点,已经学会和我弹舌头和吐舌头了,弄得呱呱响,哈~~~~~~~~~~

          2008-01-08 21:38:16

            avatar of 嘉欣妈咪

            嘉欣妈咪

            历史

            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就要多跟他说理,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不能总迁就的,也有教的!

            2008-01-08 22:13:54

              avatar of 呗呗老妈

              呗呗老妈

              历史

              矫正的方法:

              1.首先家长应找一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2.家长检查一下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当孩子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3.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4.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5.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做事的灵活性。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关键期”,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家长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6.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性。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或穿衣服时都不要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2008-01-08 22:14:58

                avatar of 楠宝贝 炜炜

                楠宝贝 炜炜

                历史

                3招赶走宝宝坏情绪:
                招数一:音乐
                  ★轻柔的音乐可安抚宝宝的情绪
                  音乐有着神奇的功效,它能安抚宝宝激动的情绪,使他平静下来。当孩子表现出坏情绪时,爸妈可以适时打开轻柔的音乐,让宝宝聆听,孩子自己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当然,此时爸妈对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作曲家的古典纯音乐,而不宜选择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否则会引起反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习惯倾听柔美轻音乐,那么他的坏情绪也相对少一些,而且当他有坏情绪时,柔美音乐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律动儿歌可使宝宝情绪愉快
                  假如平时爸妈和孩子听一些律动儿歌,并且和孩子一起跟着儿歌跳跳舞,孩子的情绪就会很愉快。因为这些律动儿歌一般都是根据宝宝喜欢的韵律和节奏来编写的,深受宝宝们的喜爱。在听歌跳舞的过程中,亲子交流也在进行,宝宝们肯定会满心欢喜。孩子的情绪愉快了,坏情绪“偷袭”的几率当然也就小了。
                  招数二:动物玩具
                  ★和动物宝宝倾诉
                  在孩子的眼里,所有动物玩具都是有生命的,它们是自己的好朋友,很多孩子喜欢抱着自己喜爱的动物宝宝窃窃私语。当宝宝产生坏情绪时,爸妈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征,拿一个孩子最喜欢的动物宝宝,将自己的不开心讲给它听。将自己的不愉快倾诉出来之后,孩子的坏情绪会慢慢纾解。如果有可能,爸妈尽量听听孩子说的理由,以帮助宝宝从根源处消除坏情绪。
                  ★用动物宝宝进行情感迁移
                  在孩子大发脾气,大叫大嚷或者乱摔玩具时,爸妈可以搬出动物宝宝这个“救兵”,对孩子说:“你在大叫大嚷,动物宝宝非常害怕,他们以后都不敢和这个坏脾气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了。”孩子会信以为真,为了不失去这些好朋友,他的情绪会收敛一些。像这样利用动物玩具来对孩子的情感进行迁移,也正是小年龄儿童的可爱之处。
                  招数三:故事
                  ★用故事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一般,孩子都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如果爸妈讲得绘声绘色,加上肢体语言得体,宝宝们更会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因此,当孩子有坏情绪时,爸妈可以用讲故事来引导孩子,让他的心情平复下来。如果他能慢慢平静下来听故事,爸妈要给予及时表扬,让他知道坏情绪一直持续下去可不好。
                  ★故事中的榜样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产生坏情绪,那么平时爸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有意选择一些与“坏情绪”有关的故事,并且找出一个正面人物加以重点突出,让孩子感同身受。宝宝的模仿能力可是很强的,在故事人物的榜样作用下,他的坏情绪可能会越来越少。

                2008-01-09 16:46:47

                  avatar of xsp

                  xsp

                  历史

                  应该看一看您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平时是否对孩子溺爱,不批评他或是批评后双给以物质弥补.建议您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要理睬或安慰他,让他知道自己没有道理,也得不到帮助,"风暴"过去后要和他一起干些什么,比如叠一叠洗好的衣服,玩一玩拼图,在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和他讲道理,让他感到您喜欢他,但不喜欢他的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批评和表扬要相互结合,不能在孩子哭的时候就许诺给他食物或奖励.

                  2008-01-19 20: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