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动作发育  > 学步车

      pic of user:siyingbaobao070512

      siyingbaobao070512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7

      学步车

      我的宝宝现在8个月多些,开始自己想往前迈步了,也不知道学步车对他有没有帮助,请帮帮我.

        avatar of 李恩慧

        李恩慧

        历史

         

        有些年轻的父母,育儿心切,总想尽早让小儿学会走路,当婴儿出生7~8个月就让其学走路。一般来讲,过早地让婴儿行走,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应该按婴儿发育生长的规律,适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

        正常情况下,6个月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会儿,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到7个月时,小儿开始会爬行;8个月时小儿爬行已较灵活;9~10个月的小儿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不要过早地学走路。婴儿时期的生理特点,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0”型腿,影响了体形的健美,还容易形成扁平足。

        父母一定要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发育情况,适当掌握婴儿的走路时间,切不要操之过急。
        *发展时机: 十至十五个月 *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备注: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安全环境的安排: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以防止宝宝跌倒。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另外,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如果能在最佳的电动机给予适当辅助,对宝宝的动作发展将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2008-02-04 01:20:2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kllaiya

          kllaiya

          历史

          宝宝才8个月多,先不要急得让他学走。在宝宝满10个月之前,最好不要尝试使用学步车。过早使用学步车,会使宝宝跳过“爬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造成以后身体平衡和全身肌肉协调差,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以后可以考虑学步车哦!

          2008-01-26 22:29:39

            avatar of yushiermama

            yushiermama

            历史

            有帮助,但是要注意 1、 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开成高平足。
            2、 宝宝的穿着不宜过多。
            3、 宝宝排尿后再练习,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8个月正是宝宝学习爬行的最佳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宝宝学步,很容易就会让宝宝错过了爬行期,实际上起到的只能是揠苗助长的作用。到了一定时间,宝宝自然会自己扶着墙壁、家具学站,再学会走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千万不能着急。 要顺其自然,我家孩子八个半月才会爬,没怎么用学步车,10个月就可以自己走了,学过爬的孩子平衡感较强。

            2008-01-26 22:45:27

              avatar of juliet1314521

              juliet1314521

              历史

              哦, 真是受益匪浅。
              我还以为早用学步车。

              2008-01-27 09:44:48

                avatar of linmm521

                linmm521

                历史

                我也正考虑着要不要买呢,看来还是不要买算了,让他多坐坐,多爬爬!呵呵

                2008-01-27 21:55:10

                  avatar of wan-er

                  wan-er

                  历史

                  适当的使用是可以锻炼宝宝的肢体发育的,我宝宝5个月的时候放在学步车上就会满屋子转。至于说过早用学步车会跳会爬行。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宝宝也很早用,但是也是会爬后然后自己站起来。不是每个宝宝都是会爬后才学走路的,有些宝宝是不爬直接走路的。每个宝宝的发育都不一样的。

                  2008-01-29 09:35:06

                    avatar of 李恩慧

                    李恩慧

                    历史

                    *发展时机:
                    十至十五个月

                    *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刘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刘医师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备注: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安全环境的安排: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以防止宝宝跌倒。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引时父母就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危险性的物品放置高处或移走,并且须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去碰撞。

                    门、窗: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

                    另外,宝宝每个动作的发展都代表着一层意义,如果能在最佳的电动机给予适当辅助,对宝宝的动作发展将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2008-02-04 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