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宝宝离开妈妈对其成长有影响吗?

      pic of user:moyaohua

      耀耀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4

      宝宝离开妈妈对其成长有影响吗?

      儿子正月初七满1岁4个月,因我和老公在外地工作,没有办法将儿子带在身边,只有把他送回老家让爷爷、奶奶帮忙照顾,不知道这样做对儿子的童年有没有影响?请各位专家告诉好吗?

        avatar of niki-ai

        niki-ai

        历史

         

        0-3岁宝宝的心理需求

          婴儿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他会产生作为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活动。
          0到3岁的宝宝除了在生理上满足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环境清洁卫生以外,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那么,这些年幼的宝宝在想些什么?他们有哪些心理上的需求呢?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可是,不少上班族的父母,往往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只顾自己赶时间,遇到自己起床晚了,上班时间快到了,更是心急,情绪不好,动作和语言难免粗鲁甚至暴躁。

          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爸爸妈妈慌慌张张地做事,嘴里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快!快点起床。”“怎么这么慢?快点吃饭呀!”要不就抱怨孩子,“你天天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上班总是迟到”。

          这样慌张糟糕的开始,使孩子一清晨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烦躁;看到的不是的笑脸,而是紧张厌烦的表情。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刺激后,情绪消极,心理不安,这会影响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有的爸爸妈妈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晚上还要读夜校,有的要看电视或打麻将,常只顾及宝宝的生活需求,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求,不把宝宝的情感要求放在心上。当宝宝拿了玩具找父母玩或对父母说话时,听到的回答是:“别来打扰我,你自己去玩吧!”有的甚至嫌宝宝干扰了他而骂孩子:“真讨厌,你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强烈感受到难过和沮丧,发脾气哭闹也是难免的。有的爸爸妈妈埋怨宝宝不乖,会“作”,却没有想到原因其实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因此,家庭中应该有民主气氛,父母要求孩子帮助做事应该用请求或商量的语气,不可强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对孩子说“谢谢”。

          父母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也要承认错误,若错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应该向孩子道歉。

          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叫他小胖猪。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宝宝反应迟钝一点,父母一烦恼就骂他是“笨蛋”、“混球”。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旦人格受到侮辱,心理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且,万一孩子丧失了人格尊严的心理要求,带来的后患更是无穷的。

          父母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将会生活愉快,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岁前宝宝敏感期的注意要点

          孩子3岁前出现的敏感期主要有:次序的敏感期、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小物体关注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显。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地成长,正是父母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时间:出生到3岁。

          秩序敏感期表现: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家人把他抱到楼下,孩子就哭了,过了一会儿,把他抱到原来的房间,孩子就不哭了。这表明,孩子对环境、对他原来生活的房间的秩序有了感觉。

          秩序敏感期作用:给孩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动作的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更要注意小肌肉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动作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岁,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

          动作敏感期表现:孩子从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动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语言敏感期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学会母语,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语言敏感期时间: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3岁以后才会出现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

          语言敏感期表现:孩子最喜欢的是妈妈的声音,因为妈妈说话的声音给孩子带来各种需要的满足,所以孩子识别最敏感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然后从爱听妈妈的声音到听懂妈妈的声音,到听到后动作反应,最后才有语言表达。

          语言敏感期作用:0—1岁是前期语言时期,孩子从爱听到听懂;1—3岁是语言期,其中1—2岁的孩子能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意思;2岁以后孩子进入语言的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在语言爆发阶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细小物体关注的敏感期

          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若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的好时机。

          敏感期时间:从1岁半到3岁。

          敏感期:孩子对小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比如孩子面前同时有一支笔、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孩子会首先抓住小豆。因为孩子的视野和成人的视野不一样,成人视野是开放的,孩子的视野是关注细枝末节的,哪个微小,孩子就关注哪个。

          敏感期作用:孩子对细小物体的关注其实就是孩子观察力的开始。成人不要打断孩子的关注,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护他的兴趣。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已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2008-02-24 18:07:3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JUNJUNJIEJIE

          JUNJUNJIEJIE

          历史

          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可能会有以下的问题:1,爷爷奶奶是最亲的人,你们不是第一位.2,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别人都有爸爸妈妈接送,他却是爷爷奶奶接送,这样可能会被其他同学问长问短,他会觉得你们是不是不要他了.我身边有两个例子:1,A君在孩子一岁就全托了,孩子还在自己身边,不过就苦了孩子.2,B君托给了父母,但担心和孩子疏远了,自己就常回家看看,外加视频,长途电话,这可在耗金钱哦。

          2008-02-24 18:12:45

            avatar of xiaoxiao0725

            xiaoxiao0725

            历史

            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你不妨把宝宝爷爷奶奶接到你们那边带宝宝,这样会好些.

            2008-02-24 18:28:55

              avatar of steclw

              steclw

              历史

              影响很大,宝宝这时候正是需要爸爸妈妈悉心教导的时候。

              2008-02-24 18: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