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九月宝宝问题多多,愁

      pic of user:beyondtop

      beyondtop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九月宝宝问题多多,愁

      我家宝宝九个半月,体重12.5kg,身高75。现在还在混合喂养。有几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妈妈们: 这段时间以来老是出冷汗头上身上,头上特别多。小枕头都湿湿的。出汗后背上有点冰。昨天夜里不知是不是太热了头上长了一粒粒的红点,像痱子。是不是小胖子更容易出汗?可怎么是冷汗呢/? 夜里睡觉也不踏实,老是在扭身子,要喂奶之后才愿意入睡?不知是不是已经成习惯还是缺钙? 还有现在给他喂什么样的辅食都没兴趣吃,吃一口后要不就含嘴里要不就发脾气不愿意吃。愁死了 (宝宝一直在补钙和鱼肝油,分别是乳加力和金奇仕。钙每天都吃,鱼肝油隔天一次。每天也都晒太阳。)是钙吸收不好//?要不要换钙吃/?换什么牌子的容易吸收?

        avatar of xyxy888

        xyxy888

        历史

         

        汗腺分泌过多,称为多汗.多汗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症状,有些是白天活动时多汗,有些是刚睡觉时多汗,也有些是在下半夜多汗.对于这些多汗,有些是生理性多汗,有些则可能是病理性多汗.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多汗特点,正确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
        汗腺的分泌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而不受副交感神经直接支配,因此,凡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各种原因,都可引起多汗.
        1、生理性多汗 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其原因是小儿的大脑神经发育尚不完善,且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如果再外加一点兴奋和刺激就会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宝宝的过热的刺激下,只能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一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2、病理性多汗 指在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多汗。佝偻病所致的多汗表现为头部多汗,哺乳时和入睡后出汗增多,熟睡后逐渐消失,与季节无关。体弱的病儿多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动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出汗,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和断奶前后的小儿。因喂养不当而致摄事不足或摄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发生营养不良也易出现多汗。如果宝宝经常在天亮前或清晨空腹时多汗,则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这时可给予喝糖水或食糕点,出汗即自止。如果孩子经常是在下半夜出汗,这种出汗常称为“盗汗”,是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它是由于体内的结核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了机体的交感神经,使之兴奋而引起的。出汗部位以胸背为主。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宝宝不明原因的经常大汗淋漓或身体一侧或下半身出汗,就应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家庭护理:对多汗的孩子要重视皮肤护理,勤洗澡或擦浴,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汗腺管阻塞发生汗疹或疖子,或者皮肤皱摺处糜烂,造成皮肤继发感染。爽身粉的使用要恰当,大量使用对皮肤构成刺激。如果孩子出汗多应让孩子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若是病理性多汗,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008-05-01 08:02:3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xyxy888

          xyxy888

          历史

          湿疹多见于出生后2-3个月的小儿,分布在面部、额部、眉部、两颊、头发及耳廓周围,有时也蔓延到全身各处。初起为红色斑丘疹,似一堆红疙瘩,接着有疹液,最后结痂脱屑,反复发作,严重瘙痒。
          婴儿湿疹的护理很重要。首先,应从饮食中去除过敏源,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可在煮奶时多煮一些时间,促进牛奶蛋白质变性,也可在牛奶中加米汤、代乳品、糕干粉(增加碳水化合物,减少异性蛋白)。四个月后可加辅食,减少牛奶量。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要注意饮食,忌食鱼腥食物,定时定量喂奶。
          其次,婴儿患湿疹时不要用肥皂洗患处,可用棉花蘸花生油或石蜡油擦洗,避免阳光直晒患处。
          再次,在患湿疹期间,千万不要接种牛痘,否则会因高热而加重反应,在湿疹处还会出牛痘,好了以后留下疤痕。
          另外,孩子患了湿疹不要乱用偏方,如用药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应去医院请皮肤科医生诊治并注意不要让患儿的手到处抓,最好把孩子的指甲剪短,或用纱布把小儿手指包起来。
          得了湿疹不能随便上药,应根据不同病期用相应药物,如急性期用2%-4%硼酸水湿敷,而后涂氧化锌止痒糊剂;亚急性期可用炉甘石洗剂;慢性期用0.5%可的松冷霜类药物,涂前应先清除鳞屑及结痂。

          2008-05-01 0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