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幼儿教育

      pic of user:wangxiaojie7551

      wangxiaojie7551

      历史

      悬赏:100分

      回答:4

      幼儿教育

      我的儿子3岁零10个月了,由于经常生病,幼儿园只上了20多天,最近我发现他的性格越来越内向,见生人不说话,与小朋友也不主动打招呼.我想问一下专家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才能使他开朗一些儿.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内向不是病,但会影响孩子与人的交流以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走出内向的阴影。使内向的孩子增强自信心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让孩子在小伙伴的面前干自己拿手的事情。利用孩子的生日等邀请朋友的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拿手的节目。
          (2)让孩子在家人面前唱歌并表扬他。
          (3)提早训练,延长孩子的准备时间。
          让他对幼儿园或学校的功课稍稍提前进行预习或练习,等到正式开始时,孩子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4)经常带孩子出去,让他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5)安排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打发孩子去买块豆腐。
          (6)经常鼓励孩子说:“你是一个温柔的好孩子。”

        造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家长保护过度。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胆量是逐渐形成的,胆子小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做错了,却还没有意识到。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有时哭闹,有时不听话,有的家长就用杜撰出来的可怕事物恐吓孩子,孩子可能当时不哭闹了,可给孩子留下了恐怖的印象。有的家长对孩子犯错,动辄训斥、批评,使得孩子生怕有错,胆战心惊。更多的是家长过分娇惯,凡事包办,使孩子失去了体验、实践的机会。你越不让孩子做,孩子就越不会做。

        所以,要使孩子有胆量,就要让孩子多体验、多实践。

        1.多鼓励。变多批评为多鼓励,鼓励孩子多参与。如上课回答问题,可在家试讲,然后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如去一个陌生地方,鼓励孩子带路,让他学会问路。

        2.多宽容。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有过错,好好说,帮助他改正。不要让孩子因为出差错就要挨骂,而不敢进行任何尝试。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民主自由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孩子胆量的最好土壤。

        3.不娇惯。过分娇惯,凡事包办,把孩子当弱者,孩子怎么能不胆小!胆量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一次次成功的实践,会使孩子产生继续实践的欲望;一次次失败的尝试,能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要相信孩子,鼓励尝试,允许失败,让孩子在参与竞争中壮大胆量.

        2008-06-23 19:50:2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孩子的心理

            宝宝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约定俗成的人际交往模式,成人在此过程中可以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宝宝在此阶段所出现的人际交往的问题与宝宝有没有出息是丝毫没有关系的。

            宝宝不愿意叫人的现象出现时间并不一致,因人而异,往往在宝宝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般为2岁左右。2-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迅速增加,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并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而言语的发展促进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一项针对1000多户的家庭调查显示,2-4岁的幼儿中,80.2%已有相当强的自我主张意识,越来越多不到2岁的孩子已经有了逆反情绪,这个年龄比前几年提早了近一年。当宝宝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初具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频繁要求叫人,宝宝心里的小情绪自然会抬头。

            * 妈妈的朋友宝宝还没有认识呢 ,怎么就要叫他们了呀!

            小孩子多少都会有些怕生,如果家里一下子来了一群客人,面对这么多陌生的脸,宝宝往往都会失去原有的活泼,变得有些呆。要宝宝叫人,更要有一个熟悉接受的过程,而如果有的叔叔阿姨面相不善,宝宝避之唯恐不及,叫人?等等再说哦。

            * 我喜欢这个阿姨的卷头发,但是现在还不想叫她。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跟大人想的不一定一致,孩子往往会注意一些被大人忽视的细节。当宝宝专注于阿姨的头发之类,很容易会忽略爸爸妈妈叫人的要求,可不,他正在一门心思想自己的小心事呢。

            * 昨天叫了好几个奶奶,今天怎么又来个奶奶啊?

            小宝宝觉得有些烦,每次都是按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重复的指令,称呼各位亲戚朋友,难免会觉得千篇一律,没有意思,懒得理睬了呢。

            * 做啥老让宝宝叫人?我就是不叫!

            2-3岁的小孩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们悄然告别了“惟命是从”的年代,自己拿主意来决定该干什么,宝宝们自己做决定,不要那么听话地叫人啦。

            “开口”不难

            错误的做法

            如前分析,有时宝宝不肯开口,只不过是有些小情绪。首先,父母完全不必过于担心;其次,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而勉强孩子也不是妥善的举措。

            当宝宝不愿意开口叫人,父母不要——表现得过于急切,甚至威逼利诱,这样更容易激发宝宝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往往会这样说:“叫了阿姨才有巧克力吃”“宝宝越来越不乖,都不肯叫人,妈妈不喜欢你了”,诸如此类的说法都会给孩子一种逼迫他的感觉,往往适得其反,宝宝通常会用一声不吭作为反应。

            你可以淡然处之,当宝宝拒绝叫人,父母不再继续纠缠,把话题转移,这时候,放轻松的宝宝反而有可能会想要表现一下,自动自觉地重新开金口;如果有其他小孩同时在场,而这个孩子很乐意叫人,就适当地利用一下这个条件。表扬大方叫人的孩子,利用宝宝好胜争宠、爱模仿的心理打开金口。

            让孩子慢慢来

            父母不必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家长,给自己增加这方面的压力。相信宝宝在您及时、合理地引导下会逐渐改善不爱叫人的习惯。给您如下几点建议:

            1、带宝宝外出时遇到熟人,您就坚持跟别人打招呼,给宝宝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2、只要您坚持,宝宝就会朝着您希望的方向进步。宝宝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社会化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他需要反复模仿成人的行为。

            3、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社交意识。遇到同事和亲朋好友时,您都要很正式地把宝宝介绍给他们,同时也把对方介绍给您的宝宝。

            4、告诉宝宝,社交性问好的形式有很多,友好地注目、点头、微笑、握手、寒暄等等,表扬宝宝良好的社交行为要具体。如:“你会跟别人点头了,我真为你高兴。点头也是向别人问好的一种方式,以后你长大了,还会学会其他的方式。”

            5、父母对培养宝宝的社交行为要加以重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需要相互之间密切的合作,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就不可能和别人有融洽的沟通,更别谈合作了。宝宝的社交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不注重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这无形中也限制了宝宝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掘。

          2008-06-23 16:17:13

            avatar of BaoBaoLeYao

            BaoBaoLeYao

            历史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怕生是很正常的,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注意循序渐进哦!
            1 位孩子买一套类似于儿同百科全书类的幼儿读物,如果他对书不感兴趣,你可以把里面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念给他听,注意念的时候表情尽量生动有趣,让他觉的书很有吸引力,这是他对这个陌生世界了解的第一步;
            2 假如你的同事或朋友也有与他同龄的小孩,可以先和你的朋友说好,先让他们带上小孩到你家来玩,同时,你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孩子分享,让他首先从同龄人开始接触,这是他了解外界的第二步;
            3 从孩子的幼儿园老师那里了解孩子是不是合群,让老师安排孩子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让别的小朋友更多的了解你的孩子,如果孩子感到害怕,就让他的老师多鼓励他,如果你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在他讲故事的同时站在班级外隔着窗门口鼓励他,让他更有信心;
            4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你要更多地让他发现自己的特长,比如画画,猜谜语,假如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在他们面前展现他的特长,让孩子感受到鼓舞;
            5 双休日,请务必抽出时间多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玩,最好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感受大自然.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下吧:接触外界→对外界感到好奇→向往外界→融入群体;
            接触同龄人→和同龄人交朋友→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不再怕生.
            多给孩子鼓励,等于多给孩子自信!

            2008-06-23 19:49:44

              avatar of songtairu

              songtairu

              历史

              情绪障碍主要是由心理因素如某些精神刺激,或因家庭教育不当等所造成情绪异常的表现,使患儿自身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的适应。

                儿童情绪障碍主要类型如下:

                l.分离性焦虑障碍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地焦虑或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2.儿童期恐怖性障碍

                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而且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安慰解释,仍不能消除恐惧。甚至回避、退缩而影响日常活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另有一类儿童主要表现对学校的恐怖。强烈拒绝上学,长期旷课,对上学表现明显的焦虑和恐惧,并常诉述自己有病,但查不出其疾病所在,而在家可以学习,亦无其他不良行为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学校恐怖症。见于学龄儿童,女孩较男孩为多见。学校恐怖症的原因,可能由于对学校关事物的恐惧、学业上的失败、对学习的厌倦、或害怕与母亲分离等有关。

                3.社交敏感性障碍

                大多见于 5~7岁儿童,主要表现与周围环境接触时,反复出现过分的敏感、紧张恐惧、胆怯、害羞、退缩,因而不愿到陌生环境,害怕去公共场所或学校。

                4.儿童强迫症

                较为常见,表现反复的、刻板的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如过分反复洗手、反复检查自己行为、无意义的计数、排列顺序、反复回忆自己刚做完的事或考虑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患儿自知这些思想和动作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但自己无法克制。

                5.儿童癔症

                常见于少年儿童,女性较男性为多见。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对孩子过分纵爱和保护都易使儿童发生癌症。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水平低、或地方风俗迷信影响的儿童也易发生癌症。临床发作形式的类型与成人基本相同,一类是躯体形式障碍,是指表现为非器质性的运动。感觉或植物神经症状,称为转换性反应;另一类为分离性反应,表现为发作性意识朦胧、情感爆发、行为异常等,发作间期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发作表现遂与成年津症相近似。

                病症的诊断须详细了解病史和检查,弄清发病的本质。因癔症发作的症状多种多样,常有假性的躯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容易被误诊,尤其在躯体疾病同时伴有某些精神因素时容易误诊。

                6.儿童抑郁症

                是发生于儿童时期以持续心境不愉快、情绪低落、悲伤哭泣、兴趣减少、活动减少、迟钝、少语、失眠、食欲减退等为核心症状。少数病例可伴其他不良行为。本症多发生于少年期,病因尚未清楚,可能是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等。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主要概括下列几点:

                (1)情绪恶劣及自我评估过低。

                (2)下述8项症状中具有2项或2项以上:

                ·攻击行为 ·睡眠障碍 ·同其他人的接触减少 ·不愿上学 ·成绩下降 ·躯体主诉 ·精力不足 ·食欲和(或)体重改变。




              2008-06-25 13: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