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小孩晚上遗尿且出汗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pic of user:tammyye

      tammyye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4

      小孩晚上遗尿且出汗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晚上睡觉都还有一、二次尿,有时我们会在夜里11、12点或2、3点时抱他去尿,有时我们也睡过了,他就会尿床了,且晚上睡觉出很多汗,额头、背后都有汗。是不是缺什么元素,需要补足?

        avatar of 浩仔

        浩仔

        历史

         

        妈妈妙招

        张可菲妈妈在邮件里说道:一般两岁的孩子在没有多喝汤水的情况下可以两到三个小时尿尿一次,妈妈掌握好时间,在固定的位置给宝宝准备好便器,帮她脱好裤子。只要家长觉得是时候尿尿了,就要坚持让宝宝尿出来为止。

        谢东瑾奶奶说,兰兰妈妈碰的情况,我孙子也有过。在孩子1岁半以后,我就开始训练他要尿时喊一声“尿尿”,那时我家还有两个亲戚同住,一听到他喊,大家就不约而同去拿尿桶接尿,他在几个大人的“忙乱中”感到乐趣,要尿尿时就大喊“同志们啦,尿尿!”有时还会“谎报军情”让大人白忙乎。现在两个亲戚已回去了,可孩子喊尿尿的好习惯也养成了。

        彤彤妈说:我女儿1岁3个月开始脱掉纸尿裤,刚开始也是一天要换上十几条。为此,我和孩子她爸想了很多招。我女儿喜欢家里的毛绒小熊,有一天,看看要到尿尿时间了,我就对她说:“乖乖,去把小熊抱来尿尿了。”她很高兴就抱小熊到卫生间,我也跟去说:“妈妈抱彤尿,彤抱熊熊尿,熊和彤一样乖,没尿裤裤,好棒!”这样,小孩心里就不会抗拒尿尿。一段时间后,有尿时她自然就会跑到厕所说尿尿。

        2岁小孩一般不会频繁尿尿,除了特别时间段,如饭后1小时之内会尿多,每隔20~30分钟1次,家长要记住提醒孩子。晚上睡前尿一次,两小时后再尿一次,记得不可以超过时间,随后再过3~4小时尿一次就可以到天亮睡醒再尿了。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特点,记下尿尿时间的规律就不怕宝宝尿床了。

        儿科医生说法

        珍子姐姐也特别向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陈燕惠咨询了一下。陈医生说,孩子在3岁以前大脑皮层对泌尿系统的控制不是很完全,所以宝宝“说尿就尿”也是正常的现象。要宝宝尽早脱离纸尿裤,陈医生建议妈妈们最好要懂得掌握宝宝的“尿尿规律”,做到定时定点给宝宝把尿。宝宝4个月大时就可以给他把尿了,当他会坐时就要训练让他坐在固定的坐盆上尿尿,让宝宝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当宝宝尿了裤子时,妈妈也不要打骂他,否则宝宝会误以为尿尿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泽泽妈担心用纸尿裤对宝宝生殖器官不太好,省立医院主任医师蔡忠钦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妈妈们只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纸尿裤,给宝宝及时更换,不要包得太紧,以防皮疹等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宝宝比大人爱出汗

        汗是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说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特别多汗,正常还是不正常

        凡是宝宝汗腺分泌过多称多汗。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正常原因

        宝宝多汗大多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一般情况很好;冬天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温度过高,使得宝宝过热而出汗多。有的宝宝出汗仅限于头部、额部,俗称“蒸笼头”,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担心。

        非正常原因

        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1)活动性佝偻病。一岁以下的婴儿多汗,若缺少户外活动不晒太阳,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钙粉,父母则应观察宝宝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偻病其他表现,如夜间哭闹、睡在枕头上边哭边摇头而导致后脑勺枕部出现脱发圈(又见枕秃)、乒乓头(枕骨处骨质变软,扪之似摸乒乓球的感觉)、方颅(前额部突起头型呈方盒状)、前囟门大且闭合晚等表现。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检验,以明确诊断。

        (2)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宝宝往往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之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有的高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

        (3)低血糖。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4)小儿内分泌疾病(这种疾病引起多汗较为少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多见学龄儿童,女孩为多。可表现为多汗、情绪急躁、食欲亢进而体重不增,心慌、心悸,甚至眼球突出等。肥胖症的宝宝也容易出汗,动一动或平时走走路就多汗。

        (5)其他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

        宝宝多汗,妈妈如何护理

        ●妈妈如果发现宝宝出汗多,首先应该寻找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

        ●注意宝宝的衣着及盖被。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

        ●父母需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

        ●父母应及时给出汗的宝宝擦干身体。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宝宝擦浴或洗澡,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

        ●发现宝宝多汗,妈妈应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鱼肝油和钙粉,多进行晒太阳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没有什么西药可以单独治疗宝宝多汗。可吃些中成药或汤剂以协助止汗。如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只,煎汤口服。冲服黄芪颗粒冲剂,不必煎。有佝偻病的宝宝可以冲服龙牡壮骨冲剂等。

        2008-07-01 13:36:4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ming789

          ming789

          历史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2)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2008-07-01 13:35:22

            avatar of songtairu

            songtairu

            历史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列。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2008-07-01 13:53:46

              avatar of 亲亲皓然

              亲亲皓然

              历史

              妈妈不放心的话,可以给宝宝验下血,查一下微量元素,就可以知道宝宝是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了?

              2008-07-01 13: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