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仔
问答历史
|
为避免担误孩子 的病情,判断病情 的轻重缓急,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小技巧,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若呼吸音粗糙,鼻腔内发出呼呼 的声音,呼吸频率较快,面色发红,多为发热;呼吸时张着小嘴作深呼吸运动,是 鼻道不通 的表现; 呼吸短而快,伴有痰声,音声嘶哑,多为白喉; 呼吸急促,不能平卧,伴有发热,咳嗽,多为支气管炎; 若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青,须防肺炎; 只有呼气无吸气,表示婴儿生命垂危.
呼吸异常: 健康 的小儿呼吸平静,均匀而有节律性. 若出现呼吸时快.时慢,呼吸深浅不规则,应引起注意,不同 的疾病[在]呼吸上有不同 的表现.
若婴儿出现烦躁,好哭闹,面色发红,口唇干燥,是 发热 的表现; 两眼直视,目光呆滞,是 惊厥 的先兆; 婴儿喜俯卧位,阵发性屈腿哭闹或者一阵阵哭闹打滚,多为腹痛; 婴儿用头剧烈地碰人或者碰物或者小手打头,多为头痛; 婴儿嗜睡,囟门突出,颈项强直,是 脑部疾病 的先兆.
精神不振: 正常 的婴儿神志清楚,情绪正常,爱笑,不哭闹,两眼灵活,有神.
食欲减退: 健康 的小儿能按时饮食,食量正常.
若婴儿吃奶次数减少甚至不思食,伴有精神不佳,多为发热 的先兆; 呃逆或者不断放屁,并有浓烈 的酸臭味,是 婴儿食物积滞,消化不良; 婴儿拒食或者吃后即哭,流口水,应注意口腔有否炎症; 睡觉后不断地做咀嚼 的动作或者磨牙,须防婴儿蛔虫病.
特别是 患急性病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之前,食欲会首先发生改变. 比如小儿病毒性肝炎,早期多无任何症状,只是 不想吃东西,或者恶心.呕吐,有些疾病虽然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可使小儿消化功能发生变化.
现今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饮食习惯不良、心理因素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令儿童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所以,当您的孩子长时间有消化道症状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儿童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尽快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营养不良的小儿却并不因此而减少。常见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要吃什么就有什么,可偏偏孩子这也不吃,那也没胃口;有些孩子才吃几口饭,就开始嗳气,稍加催促就恶心呕吐;还有些孩子常诉有腹胀、腹痛、烧心感觉,影响进食。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3岁以内的小儿,这一阶段正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决定智能高低的关键时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时得到改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势必影响大脑发育而遗憾终身。
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经常诉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的儿童,一部分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无器质性疾病,但有的存在胃收缩和舒张的动力障碍,有的有胃食管返流,有的儿童经胃镜检查虽无溃疡或糜烂性炎症,但服抗酸剂能缓解症状,所以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中医也称积滞 小儿积滞是指内伤饮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导致发病的原因和病变特点不同,常分为以下两型:
乳食内积:其特点是病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夜卧不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胀发硬,小便短黄,大便酸臭或溏薄,可伴有低热。对此,宜选用具有消食化滞,和胃止呕作用的中成药。发病初期用”清胃保安丸”,用法,每次3克(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对于病久的孩子可选用”一捻金”消积化滞,镇惊安神。用法是,每次0.6克,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1周内小儿酌情减量。
脾胃虚寒:其特点是病儿面色痿黄,困倦无力,睡眠不安,不思饮食,食后饱胀,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对此应选用具有健脾助运,消补兼施的中成药,如”小儿健脾丸”,每次3克(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的小儿酌情减量;一般可选用”肥儿散”每次一包,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的孩子,每次服半包,日服2次。
不少母亲在喂养宝宝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件头痛的事:孩子老是消化不良。这是什么原因?要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说起。
不少母亲在喂养宝宝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件头痛的事:孩子老是消化不良。这是什么原因?
消化不良的对策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说起。我们知道小儿阶段是人体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无论在体重、身长、头围、牙齿以及小儿体格、智力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用“一日三变”来形容。这么快的生长速度,食物质量自然要比成年人高。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均应均衡摄取。因而他们进食次数较成人为多。但是小儿脾胃不足,其消化腺发育不全,部分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弱。且小儿“神怯气弱”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功能调节不足。以这样的生理基础与他的生长快、变化速、营养要求高,就易产生矛盾。如果此时在喂养上掌握不当,未能在饮食的质和量上与各个时期的要求恰当地配合,过饥或过饱,都足以影响脾胃功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甚至还会出现“疳积”症。
用酵母片来帮助消化,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治疗方法。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有的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吃酵母片,其实这对孩子来说并不适宜。
酵母片含维生素B1和B2、烟酸以及一些氨基酸,其作用基本上与复合维生素B相似,主要用于补充维生素B。对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等,作用极其微弱,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能帮助消化,大概是来自“酵母发面”一说,其实发面用的是活酵母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都是死的,无发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发酵作用,也只能使人胃中的淀粉产生气体和酸类,引起暧气,并不能帮助消化。如果酵母片吃多了,反而会引起腹泻,因此,孩子拉肚子时千万不能再吃酵母片,以免加重消化不良症状。
儿童抵抗力较弱,饮食不当或生病都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肠胃疾病。因此,治疗儿童消化不良,应区别情况对症用药:如果因胃肠功能或器质性疾病引起,应请医生进行综合性治疗,不能盲目服药;如果孩子因食用蛋白丰富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应服用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胰酶片等,以帮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如果因过多食用淀粉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应服用淀粉酶等促使淀粉尽快分解;如因小儿贫血或肠内菌群失调引起肠胀气、腹泻等,可选服恢复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妈咪爱、回春生、丽珠肠乐、金双歧、整肠生、乳酶生等。此外,中药的小儿肠胃康、焦三仙(神曲、麦芽、山楂)以及鸡内金等,对治疗孩子的消化不良均有良好效果。
另外,多数助消化药应在饭前或饭时服用,不可乱用药。孩子出现病症时,最好先去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 “我不要打针,我不要吃药!……”每当宝宝消化不良、厌食时,他们这样哭喊总让家长犯难。但您可知道,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吃药、不打针也能康复?
这就是在秉承中国推拿150年历史的基础上,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小儿捏脊法。此法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自下而上捏拿小儿脊背上的督脉、膀胱经上的穴位,达到调节阴阳的治疗目的。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郑军说:“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脏腑穴位在膀胱经上,捏拿膀胱经能刺激脏腑穴位。因此,捏脊法对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脾胃不和、生长发育缓慢都有很好的疗效。经多年的科研和临床研究证实,捏积法还能改善小儿贫血,增加食欲,强壮身体。另外,此法还能作用于神经系统,治疗小儿夜啼症。相对于西医来说,捏积法无需打针吃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郑主任说,小儿捏脊连续6天是1个疗程,每次捏拿10遍,都是上午做,因为上午阳气生发,效果才好。一般情况下,做到三四天时,厌食的孩子就会有饥饿感了。
当然,对于不同的病人,捏脊也会有相对不同的治疗方法,大夫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如大便的干稀程度等,用内服冯氏消积散、外敷冯氏化淤膏等综合治疗法,再配合手法捏拿进行治疗。另外,大夫还会对某些孩子进行手法按摩的辅助治疗。除了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外,捏脊法按摩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要减少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忌摄入含蛋白质和钙质过多的食物
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所以应减少食用。
B、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C、忌胀气不消化食物
干豆类、洋葱、土豆、薯以及甜食应适当控制,以免影响胃的运化,而加重症状。
D、忌坚硬油腻食品
坚硬油腻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后会加重病情,应忌食。
E、忌长期食用糯米
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较强,膨胀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者长期食用糯米,将会加重病情。
F、玉米不应偏食
玉米蛋白中所含的氨基酸成分较其它粮食及豆类少,它缺少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玉米中所含的尼克酸属于结合性类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偏食玉米将会造成这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
G、甘薯
消化不良脘腹胀满者不宜食用。《纲目拾遗》说:“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食后容易产气,发生胀肚,消化不良烷腹胀满者食用,能使病情加重。
H、冬瓜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冬瓜性寒伤阳损胃,多食会导致脾胃虚寒更甚,消化功能减弱,产生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泄泻等症状。
I、豆腐干
老人病后及体弱者不宜食用。豆腐干为豆腐榨干水分制成的食品。《随息居饮食谱》说:“腐于坚者,甚难消化,小儿及老弱病后,皆不宜食。”食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的病变。
J、鸽肉
食积胃热者不应食用。食积胃热之病应消食化积,忌食味厚之品,本品味厚,食之碍胃滞脾,食后可加重病情。
K、不宜食用蟹、特蛎、蚕蛹、蚌。
1、喂养要定时、定量。让孩子从小养成饮食的好习惯,使其内脏更好适应。对较大的幼儿应鼓励其养成自动取食习惯。
2、克服偏食,注意营养全面性。荤素配合要适当,克服以零食为主的坏习惯。避免浓茶、咖啡、酒类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强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儿的食欲。因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况下,进食才最为有益。要保持小儿好的食欲,必须注意进食环境不能过于嘈杂,更不能边看电视边进食;注意不要强迫进食或对小儿饮食限制过严;不要饭前吃糖果;避免进食时小儿过于疲惫或精神紧张;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肠道受寒冷刺激,同时尽量减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6、注意卫生,养成宝宝饭前洗手习惯,注意食物清洁新鲜。多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难消化食物,不宜边看书边进食。
如果母亲能够注意以上几点,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将会明显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