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产褥期保健  > 宝宝断奶2个月了我一直没来月经

      pic of user:yangguangyuhao

      yangguangyuhao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3

      宝宝断奶2个月了我一直没来月经

      因为宝宝3个月我就上环了,可到现在我一直不来月经.身体没出现不良反应,也去医院看过,可还是没来,怎么办?

        avatar of yanhong2008

        yanhong2008

        历史

         

        子宫的恢复

        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宫体的复原、子宫颈的复原和子宫内膜的复原。

        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大约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因子宫颈充血、水肿,会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如同一个袖口,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内膜的复原

        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如果子宫里有残留的胎盘或胎膜组织,或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子宫复原的速度就会放慢。产后的子宫为了恢复原来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缩,所以在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感到产后宫缩的疼痛,这种宫缩会在妈妈给孩子哺乳时更为明显,但不会令人难以忍受。医学专家认为,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及哺乳是促进子宫复原的最佳刺激。

        影响子宫复原能力的因素

        ● 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

        ● 子宫蜕膜脱落不全。

        ● 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

        ● 子宫过度后屈,使恶露不容易排出。

        ● 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

        ● 排尿不利,膀胱过度充盈,致使子宫不能下降至盆腔。

        ● 产妇年龄较大、健康情况差、分娩次数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会影响子宫的复原能力。


        四招令子宫快复原

        1、产后应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应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5、刺激乳头可帮助子宫收缩

        除了西药跟中药调理之外,在产后初期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是最自然的方式。还有,让宝宝吸吮母乳也会刺激子宫收缩。但是没有哺喂母乳的产妇怎么办呢?依照子宫收缩的生理原理,刺激乳头都会让人体产生子宫收缩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来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

        贴示:产后应避免下腹用力,并且做产后运动

        广义的子宫恢复,事实上除了子宫的形体恢复之外,在骨盆腔内的位置也必须恢复到生产之前的状态,也就是必须让松弛的结缔组织慢慢恢复原有的弹性。生产后的骨盆腔组织固然或多或少都会松弛,但是恢复得不好,将来下半身会有下坠感、容易腰酸,同时也容易引来尿失禁的毛病。像是这种问题,多数不是吃药或是护理可以奏效,而是必须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动作,在生产后半年之内应尽量避免:不过进行一些产后运动(例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产后一周躺在硬床上进行抬腿、提臀,或膝胸卧式运动),则能使子宫和下腹有效收缩和复原。

        有一点需特别一提,就是妇女接受剖腹产的比率越来越高,现在大都开下腹的横式伤口,这方式常常会造成肌膜层的神经纤维暂时损伤。于是,产妇在前几个月的腹肌会呈现松弛状态,小腹容易突出,许多人因而误以为子宫收缩不好!其实经过3、4个月之后,等神经纤维再生,腹肌收缩能力恢复正常就好了,妈咪干万不要因此紧张而胡乱使用药物。

        结语

        产后的子宫恢复是在产褥期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前的人在坐月子期间吃这、吃那,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就是要达到子宫(广义的)恢复的目的,而不是夸张到要“脱胎换骨”。这些习俗跟禁忌,以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有些确实有根据,但是有些在时空环境变迁之下已经不合时宜。本文前面提到的,多数是跟坐月子的原则不谋而合,生产之后如能确实遵守,就能够减少危险,并且避免将来腰酸背痛的发生。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就是有任何问题感觉不太对劲,还是需要再回去找你的妇产科医生诊治。

        2008-08-26 15:09:02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lansehaitunzhilian

          lansehaitunzhilian

          历史

          女性在产后的月经恢复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产后多久月经才会来?这是个常见的问题。恢复的时间有早有晚,早的可在满月后即来月经,晚的要到宝宝1岁后才恢复。

          从医学角度来讲,根据子宫内膜的组织形态来推测,可能早在产后33-42天,卵巢就可排卵了。此外,在产后6周,也可观察到排卵过后的黄体存在。因此,如果妈妈没有喂奶,月经通常在产后6~8周内会来。研究资料显示,没有哺乳的产妇,有4O%在产后6周恢复排卵;到了产后8-12周,还没有恢复排卵及月经的产妇大约只占35%。哺乳的产妇,在产后12周约有25%会恢复排卵与月经,大多数哺乳产妇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复排卵机能。不过,有时很难在临床上确定产后第一次月经的确切时间,而且少数产妇会在分娩后马上开始有少到中量的间歇性出血。

          哺乳妈咪的月经

          母乳喂哺婴儿的新妈妈,排卵及月经恢复较迟,有的要在一年后才来月经。大多数人第一次的月经量比平时月经量多,第二次月经就正常了,因此不必治疗。

          当月经来潮时,哺乳妈咪的乳量一般会有所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这种乳汁有时会引起婴儿消化不良症状,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经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无论是处在经期或经期后,妈咪都无须停止喂哺

          2008-08-19 10:26:46

            avatar of yanhong2008

            yanhong2008

            历史

            子宫的恢复

            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宫体的复原、子宫颈的复原和子宫内膜的复原。

            子宫体的复原

            在胎盘排出之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个很硬并呈球形的子宫体,它的最高处和肚脐的水平同高。以后子宫底的高度,会每天下降1-2厘米,大约在产后10-14天内,子宫变小,降入小盆骨腔内。这时,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的复原

            在分娩刚刚结束时,因子宫颈充血、水肿,会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很薄,皱起来如同一个袖口,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子宫内膜的复原

            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由母体排出以后,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了胎盘附着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刚刚分娩后,胎盘附着部分的子宫壁面积约手掌大,到产后2周左右,直径已经能缩小到3-4厘米,但产后6-8周才能完全愈合。

            如果子宫里有残留的胎盘或胎膜组织,或产后子宫收缩不好,子宫复原的速度就会放慢。产后的子宫为了恢复原来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缩,所以在产后一周内妈妈会感到产后宫缩的疼痛,这种宫缩会在妈妈给孩子哺乳时更为明显,但不会令人难以忍受。医学专家认为,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及哺乳是促进子宫复原的最佳刺激。

            影响子宫复原能力的因素

            ● 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

            ● 子宫蜕膜脱落不全。

            ● 合并子宫内膜炎或盆腔内炎症。

            ● 子宫过度后屈,使恶露不容易排出。

            ● 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

            ● 排尿不利,膀胱过度充盈,致使子宫不能下降至盆腔。

            ● 产妇年龄较大、健康情况差、分娩次数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会影响子宫的复原能力。


            四招令子宫快复原

            1、产后应及时排尿。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应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产后应该哺乳。因为婴儿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5、刺激乳头可帮助子宫收缩

            除了西药跟中药调理之外,在产后初期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是最自然的方式。还有,让宝宝吸吮母乳也会刺激子宫收缩。但是没有哺喂母乳的产妇怎么办呢?依照子宫收缩的生理原理,刺激乳头都会让人体产生子宫收缩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来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

            贴示:产后应避免下腹用力,并且做产后运动

            广义的子宫恢复,事实上除了子宫的形体恢复之外,在骨盆腔内的位置也必须恢复到生产之前的状态,也就是必须让松弛的结缔组织慢慢恢复原有的弹性。生产后的骨盆腔组织固然或多或少都会松弛,但是恢复得不好,将来下半身会有下坠感、容易腰酸,同时也容易引来尿失禁的毛病。像是这种问题,多数不是吃药或是护理可以奏效,而是必须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动作,在生产后半年之内应尽量避免:不过进行一些产后运动(例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产后一周躺在硬床上进行抬腿、提臀,或膝胸卧式运动),则能使子宫和下腹有效收缩和复原。

            有一点需特别一提,就是妇女接受剖腹产的比率越来越高,现在大都开下腹的横式伤口,这方式常常会造成肌膜层的神经纤维暂时损伤。于是,产妇在前几个月的腹肌会呈现松弛状态,小腹容易突出,许多人因而误以为子宫收缩不好!其实经过3、4个月之后,等神经纤维再生,腹肌收缩能力恢复正常就好了,妈咪干万不要因此紧张而胡乱使用药物。

            结语

            产后的子宫恢复是在产褥期很重要的一件事,从前的人在坐月子期间吃这、吃那,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就是要达到子宫(广义的)恢复的目的,而不是夸张到要“脱胎换骨”。这些习俗跟禁忌,以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有些确实有根据,但是有些在时空环境变迁之下已经不合时宜。本文前面提到的,多数是跟坐月子的原则不谋而合,生产之后如能确实遵守,就能够减少危险,并且避免将来腰酸背痛的发生。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就是有任何问题感觉不太对劲,还是需要再回去找你的妇产科医生诊治。

            2008-08-26 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