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乔乔
问答历史
|
不知宝宝多大? 这有些资料可以看看!
通常孩子在两三岁左右会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如:大人要他走街沿上,他偏要走街沿下;大人要他慢慢走,他偏要跑;而当你要他动作快时,他却慢吞吞地在那儿磨蹭……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不再事事顺从成人指挥。这个时期,儿童和成人的关系往往会趋于恶化。
有些家长,在孩子正兴趣盎然地玩某项游戏或正专注地做某件事时,却常常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去打扰孩子,干扰孩子的活动,如:一会儿让孩子吃水果,一会儿问孩子热不热,一会儿又要叫孩子拿东西……虽然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那份关切的爱,但这份“爱”是不适宜的。它既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又会妨碍孩子的有益活动,还会逐渐养成孩子“聪耳不闻”的不良习惯,从而丧失“要求”的实效,导致孩子的“不听话”。
做父母的往往希望孩子的发展能符合自己的要求与期望,总是按照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很少真正地顾及孩子的感受,真正地从孩子的意愿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给孩子提要求。当孩子的言行不按成人的要求做时,便会被认为是“不听话”。如,父母都希望孩子懂礼貌,博得他人的喜爱,而当孩子见人不叫时,他们往往会觉得非常尴尬,便立即在人前责怪孩子。其实,孩子“见人不叫”可能有许多原因。或许因为孩子的性格内向,在人前腼腆而不叫人;或由于孩子情绪不佳而不愿叫人;也有可能是不喜欢所要叫的人而不搭不理……在这些情况下若要让孩子叫人,多半会遭到孩子拒绝。可见,如果我们成人的要求脱离了孩子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或状态,就不能被孩子所接受,也就不能形成孩子的需要,当然就会被孩子拒绝,造成孩子不按要求做。难度过高,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及水平的要求,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而拒绝。而过于简单的要求,又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也有自尊,需要体验成功感,同时也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物,因此,我们给孩子提的要求要适宜。
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不论其要求是否正当),孩子通常会撅着小嘴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那么此时,在孩子正处于情绪低落、不稳定的状态,成人提出任何要求,他很可能会采取“报复”性地拒绝。商场里,我们常看到因妈妈没给买这买那而大哭大闹的孩子,任妈妈怎么给他讲道理,他只说“不!”;公园里,一孩子提出玩沙的请求,父母以“会把衣服弄脏”为由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并给孩子出了一些“更好”的建议——赏花、照相、讲故事、看书,孩子却不停地摇头;在朋友家,朋友的儿子要我们大家陪他到院子里踢球,朋友说:“我们大人要谈事儿,你自己玩儿去。”晚上,朋友请孩子拿水果时,他却说:“你们都不跟我玩儿,我也不给你们拿水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能采用哪些对策及方法来应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该怎样给孩子提要求呢?
1、 经常与孩子谈心,深入观察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心理状态及其内在需要。这样,我们才能把握给孩子提要求的内容、深度、时机与方式。
2、 和孩子一起拟定《作息时间表》。和孩子共同商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将生活、游戏与学习进行合理地安排,将“我(我们)想要孩子这样做”变为“孩子自己想要这样做”,变“我管孩子”为“我们大家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形成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法则”,也就是我们成人常说的:不要用人制,而要用制度来管人。这样,逐渐形成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3、 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若我们大人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说“不”,那孩子也会同样地以“不”来回答我们。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满足,不能满足时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给与正确的引导。
4、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情绪状态不佳时,我们要及时给与疏导或想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情绪。
5、 当孩子总说“不”时,我们要高度重视,不要急于即刻处理,而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缘由,找出问题的症结,再“对症施治”。建议多采用冷处理。
6、 参阅一些幼儿心理及教育书籍、杂志。
当我们做家长的从以上几个方面了解并把握住孩子的心理及情绪状态后,我们在给孩子提要求时,还要注意几个“不要”。
1、 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不稳定时提要求。
2、 不要给孩子提过高、过多的要求。
3、 当孩子正专心从事某项活动时,不要用“要求”去打扰他(她)。
4、 不要给孩子造成“报复”自己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