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孩子的黄疸这样正常吗?

      pic of user:zbst8888

      zbst8888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5

      孩子的黄疸这样正常吗?

      我的宝宝是9月9日3:45出生的,到了第二天就有黄疸了,医生照了两下说是9和8.7第三天是13.4和14,第四天是15.8和16,现在回家了,从第三天开始喝黄疸茵陈。(母亲是O型血)请问孩子的黄疸最大能到多少(正常的情况下)能持续多长时间,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医院的两个护士说的挺吓人的,当时我们在新生儿科,护士说他们是小儿科的)我的女儿是在区妇幼保健院生的,黄疸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医生也没告诉我们这些事,所以一直也不清楚。这个是在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所以很担心,请知道的帮帮忙啊!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在宝宝出生2~3天后,皮肤一般会出现黄疸,大部分在半个月后就会消退,所以对于黄疸基本不需过于担心。不过如果是连续的黄疸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迹象,同时宝宝出现精神不好、哭闹增多、体重下降等情况时,就不可再掉以轻心了。

        简单来说,就是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无须担忧,病理性黄疸则要高度重视。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首先来确定一下“黄疸”的概念。人体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如果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

        在一般情况下,黄疸是出现疾病的征兆,不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非病理状态,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后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不过,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1 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 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

        3 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

        在不能确定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时,请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过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果继续哺喂母乳,则黄疸会在高水平状态下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如停止哺喂母乳48小时,胆红素会明显下降50%,若再次哺喂母乳,则胆红素又见上升。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容易被忽视,因为其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不过其胆红素的最高值会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经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紧跟着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

        早发型黄疸与迟发型黄疸的比较

        黄疸患儿在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如果黄疸出现明显下降,借此基本可确诊母乳性黄疸,3天后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恢复母乳喂养,纵然胆红素再次轻度上升,也不会比以前高。

        母乳性黄疸较轻者无需特殊处理,较重者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患儿体重增加正常,因此家长尽可放心,不必带着孩子反复去医院求治。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如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则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感染性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与成人所患的病毒性肝炎有很大区别,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常常为乙型肝炎病毒,属慢性病例且不易治愈,常发展为肝硬化,肝腹水,治疗较为困难,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则不是这种情况。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多为宫内感染的继续,病原菌来自母体,多数为巨细胞病毒,少数为乙肝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原虫(如弓形虫)和细菌亦可引起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但较为少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黄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其他症状如呕吐、腹胀亦可出现,大便由黄色变为淡黄,尿色变深,肝脏出现肿大,化验血会发现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例无变化),经过加强护理和适当治疗后,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60%~70%都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宜给予综合性治疗,要注意合理的营养,补充维生素、能量合剂以加强护肝治疗,短期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黄疸,中医称新生儿黄疸为“胎黄”,治疗以茵陈为主,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静脉输液疗效较好。

        TIPS:

        如何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对于孕妇在乙肝急性期或恢复期所生的婴儿,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3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次,每次0.5~1ml/kg,可使婴儿乙肝感染及携带率大幅度下降,如果产妇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那么新生儿在出生后15分钟内即肌肉注射乙肝疫苗30μg,以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每次30μg,这样能达到70%的保护率。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引起,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再次出现黄疸,并且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确诊。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

        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就可以了。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成人黄疸通常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因此,父母对宝宝的黄疸也多了几分担忧。然而,新生儿时期的黄疸大多数是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数黄疸是病理性的,由严重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父母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十分重要。

        那么,黄疸是如何形成的呢?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每时都在被破坏,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是胆红素产生的主要来源,是一种未结合胆红素,它们被转运至肝脏,经肝脏代谢转变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到肠道,使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始终很低,因而皮肤黏膜不发生黄染。当任何原因引起胆红素产生过多、肝功能不全或胆红素排泄受阻等使胆红素代谢失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现象即为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尽管都表现为黄疸,但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以下的特点可以识别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这些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给黄疸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但病理性黄疸有一些特征与生理性黄疸不同: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小儿黄疸退黄消疸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疗不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的次数。新生儿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常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60—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还可采用激素疗法,但本病预后较差,儿3个月后,肝脏开始硬化,6个月到2岁内因肝功衰竭而死亡,仅少数患者存活较长。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阳黄是热毒实邪所为,其黄如桔色鲜明。阴黄为寒湿所致,其黄色晦暗。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复杂病情,所以临床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也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热毒型黄疸的发黄多在生后较晚的时间出现,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总之,新生儿黄疸多有不同,应在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皮肤黄疸的变化。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诊。当婴儿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早治疗

        2008-09-16 23:41:1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hao

          avatar of j914012787

          j914012787

          历史

          下个资料给你参考:
          小儿黄疸退黄消疸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疗不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的次数。新生儿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常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60—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还可采用激素疗法,但本病预后较差,儿3个月后,肝脏开始硬化,6个月到2岁内因肝功衰竭而死亡,仅少数患者存活较长。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阳黄是热毒实邪所为,其黄如桔色鲜明。阴黄为寒湿所致,其黄色晦暗。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复杂病情,所以临床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也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热毒型黄疸的发黄多在生后较晚的时间出现,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总之,新生儿黄疸多有不同,应在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皮肤黄疸的变化。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诊。当婴儿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早治疗

          2008-09-13 16:10:35

            avatar of XIAOYG

            XIAOYG

            历史

            一般来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大概7-15天就会自然消褪,如果是病理性的就要住院治疗了,而且是宜早不宜迟。

            2008-09-13 16:20:45

              avatar of wangyuhan2008

              wangyuhan2008

              历史

              没事的,我女儿是早产儿,她是母乳姓黄疸,喝了一盒茵栀黄口服液,现在都两个月了刚退的差不多

              2008-09-13 16:43:19

                avatar of 家有馨馨

                家有馨馨

                历史






                刚出生的婴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有时侯宝宝在出院前就有黄疸升高,有时是回家几天以后才出现。所以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生不正常的黄疸,就必须回医院检查。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

                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一、生理性黄疸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跟早产儿的标准不尽相同,妈妈只要发现以下情况就要送医院观察了:

                1.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就发现黄疸,是“早发性黄疸”。

                2.黄疸指数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溶血型黄疸(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合)。

                3.黄疸指数升得太高,有15mg/dL。

                4.持续的时间太长,一般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是7~10天,如果超过两个星期就要注意了。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Reasons

                黄疸不必中断哺乳

                如果经过种种检验证实,是因为喂母乳引起黄疸的话,也不必中断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数高到需要换血的地步,可暂时停止哺喂母乳两天,等黄疸消退后再重新喂母乳。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喂母乳造成

                许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千万别自己私自给宝宝吃药

                2008-09-13 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