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宝宝1周岁好动且脾气大

      pic of user:niuniu0909

      niuniu0909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2

      宝宝1周岁好动且脾气大

      女儿1岁,脾气很大,遇不顺心的事就举器手来打你的脸,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或者别人抱他一下,动不动就举起手来拍他们一下;很好动,什么东西都要拿,没有定性,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她,才能改了这个不好的习惯。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爱发脾气不是孩子天生的个性,而是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娇纵等不良教育所造成的。
        我们发现有些小孩,当他们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常会发脾气,如要的东西得不到,想吃的东西吃不到,就满地打滚,双脚乱蹬,大哭大闹。对此,一般父母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迁就,百依百顺求太平,采取妥协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以后凡是他所要求的事就可以通过发脾气来达到目的;另一种是用武力解决——打或骂,这样只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坏。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是好行为或者是坏行为,只要这种行为发生后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奖励,这种行为将来很容易再次出现,所以要防患于然,不要认为孩子尚小,不懂事,长大后自然会纠正,而必须及早正确对待孩子的发脾气。
        可以采用下现几种方法:
        1.找出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是否父母本身在教育上存在问题;或是孩子想睡眠,身体不好。
        2.不予理睬或转移目标: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不能强行制止,而应先转移目标,例如孩子哭时擦眼泪,就说“灰尘怎么到眼睛里了?”或是不予理睬,使其目的不能得逞,久而久之能得以纠正。
        3.讲道理:对于大孩子发犯错时可以提醒他,爱发脾气不是一个好孩子。
        1岁左右的婴儿喜欢往地上扔玩具。父母把玩具捡起来给他,没等转身,他又把玩具扔到了地上。
        这种恶作剧的行为其实是1岁左右婴儿的游戏方式。由于这时婴儿手的伸肌发育不成熟,不会主动将手中原有的玩具放下后,再去取第二件玩具,而是无意识地将玩具滑落或扔掉。在扔玩具的过程中,婴儿对玩具的抛落运动开始发生兴趣。随着婴儿手的伸肌发育趋于成熟,他的思维也有很大进步,会有意识地抛掷玩具来观察落点和着地时的情形,并且学会让父母捡起玩具,交给他后再扔,以此发展与成人的交往游戏。
        父母对孩子的这一游戏行为要耐心配合。在这个时期,多给孩子准备一些有不同弹性而又经摔的玩具,如木块、吹塑玩具、皮球等,让他自己尝试和区别物体的性质。随着思维的继续发展,孩子扔玩具的行为很快就会结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十分重要的。1-2周岁的幼儿没有辨别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做对的要给予言语的鼓励,做错的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从头再来,直到把事情做好为止。对孩子合理的要求要尽量去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一切顺从孩子的意愿、溺爱或粗暴苛求部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幼儿耐心地讲道理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幼儿虽然对父母讲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步明白这些道理。遇事给孩子讲道理对培养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很有好处,在孩子长久后,他也会以讲道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有威信,在以后的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孩子好动怎么办
        有些孩子表现为活动过多。兴奋好动,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而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动作不停。叫喊、讲话,影响课堂秩序。一放学便像利箭一般冲出学校,到处奔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惹事生非。回到家里乱翻东西。难以安静。做作业时粗心大意、边做边玩,由于不专心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但是让孩子去做运动或者玩乐时,就开心极了,好像放了缰的野马一样,特别来劲。
        孩子生病时,也会出现活动过度的表现,例如孩子因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导致肚子痛时就很难安静坐住。但这种多动行为只是一时性的,问间孩子就可以了解清楚了。有些疾病如精神疾病、低能、脑痛、脑功能失调等,也会表现出多动的行为。
        对于孩子的好动表现,父母要循序浙进地进行教育。一开始对孩子不要要求大高,只要求孩子能将自己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对孩子过多的槽力要给予宜泄的机会,可指导孩子参加各种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让孩子玩个够、动个足。
        父母要督促孩子遵守作息制度。在孩子吃饭、做作业时,父母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做孩子的注意,以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馒。
        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训练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孩子解答,但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必须自己命令自己停止其他活动,看清题目,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孩子内心,所以一旦养成习惯,孩子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逐渐提高题目的难度和答题的时间,使训练的时候逐渐增加。
        玩游戏也可以促进孩子克服自己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习惯。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有一种许多孩子都爱玩的游戏,叫做 “木偶人”。几个孩子在一起,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齐声念着: “我们都是木偶人,不会说话,不会动!”话一说完,大家就立即静止不动,也不讲话,保持原状。谁要是先动了,就犯了规,受到同伴们戏弄或罚做表演。多动的孩子害怕被人戏弄和被罚,也会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游戏既好玩,又可以锻炼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
        由于孩子好动,身体的各部位总是经常处于紫张状态,如果能让孩子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安静地卧在床上,轻轻闭上眼睛,先吸一口气,然后级慢地呼出。在呼气的同时、心里欣想着身体某一个部分的放松,每呼一次气,就放松一个部位,健全身肌肉逐渐放松。放松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例如,从头、颈、上肢、胸部、胆部、背部、腿,到最后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时间每天进行1-2次,每次可以是15-60分钟。
        如果不是在正常做功课。学习或某些需要安静的事情时多动,父母就不必要制止,应该鼓励孩子多活动一下,养成能动能静的好习惯。

        2008-09-30 23:16:2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yyl666

          yyl666

          历史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大人就比较多。

          *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

          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如何帮宝宝改掉打人的毛病?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宝宝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宝宝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宝宝感到自己错了,等宝宝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宝宝。当宝宝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宝宝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宝宝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宝宝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宝宝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使宝宝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宝宝充满信心。

          第四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宝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宝宝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宝宝发脾气、打人。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宝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最后为宝宝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宝宝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宝宝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宝宝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宝宝;让宝宝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宝宝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安抚情绪后再对症下“药”
          面对宝宝的小牛脾气,爸爸妈妈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分析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对症下“药”。
          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爸爸妈妈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她)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宝宝的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008-09-27 2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