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动作发育  > 怎么让宝宝练习爬

      pic of user:liyuanzhe

      liyuanzhe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6

      怎么让宝宝练习爬

      我家宝宝出生时头径是9.9cm,头比较大,现在7个半月了,用玩具逗他,自己能撅屁股拱,胳膊和手不会,配合也不怎么好;
      最近不会爬到开始喜欢走了,就怕他感统失调
      大家帮帮忙支招啊

        avatar of 锦楠妈妈

        锦楠妈妈

        历史

         

        长到七八个月大时,宝宝就已经能够在你的眼皮底下爬来爬去了。知道这爬行有什么意义吗?美国费城儿科研究所的专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鼓励宝宝早爬行、多爬行,可显著地帮助其大脑发育,使大脑对手、足、眼的神经运动调控得以加强,启迪与开拓孩子的智力潜能。

        研究资料显示:会爬、早爬与多爬的宝宝动作举止比较灵敏,协调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强,而不喜爬行的孩子多显呆板、迟钝、情绪低,不爱接触新人、新事。

        同时,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宝宝认知力强,看图识字、语音构成与发声能力,以及日后行走、跑步的平稳程度等均好于迟爬或爬动少的孩子。

        简单的爬行活动何来如此神功?

        首先,当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范围很小;坐着或躺着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够。而爬行则使视听范围大幅度扩大,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维、语言与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同时,爬行对于脑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中脑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脑的解剖结构看,中脑是脑干(人的生命中枢所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面排列着视觉与听觉两大反射中枢,是主管听声音与看东西的“总部”,它上传外界信息,下达大脑命令。爬行扩大了视听范围后,中脑受到的刺激就得以强化;而促进了中脑的功能,无疑会使整个脑的功能“更上一层楼”。除了中脑,爬行对小脑的积极影响也不可小视。小脑是主管人体运动平衡的,而爬行属于全身运动,可训练小脑的平衡与反应联系,促进神经纤维相互缠绕形成网络,有利于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必然会对孩子学习语言与阅读发挥良好影响。

        再者,爬行动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经过抬头、翻身、打滚、匍行等中间环节,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学习与实践都是一次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对于脑的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总之,爬是孩子在坐与走两大动作发育进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有些父母有意无意绕过了这一环节,迫不及待地催熟孩子直接由坐进入行走,实际上是大错特错,将使孩子的智力发育蒙受重大损失。

        爬行的训练方法

        不用教,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爬;可是要爬得更早、更快、更好、更有益,建议你参考一下美国医生丹普尔倡导的科学的爬行模式。

        丹普尔模式分为三步:

        第一步,被动爬行: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或保姆用手掌顶住他的脚板,他就会自动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开始时还不会用手使劲,整个身子也不能抬高离开床铺,大人不妨从旁扶助他的身子,必要时可用一点外力帮助孩子前进。

        第二步,半被动爬行:当孩子逐渐学会手和脚协调用力匍匐前进后,大人不要再从旁用力,只要扶助他的身子就可以了。

        第三步,主动爬行与越障碍爬行:经过前两阶段的练习,孩子逐渐学会将胸部、腹部悬空,更容易往前爬,然后又学会用膝盖和手掌一起协调爬行。此时,大人可放手让孩子自己爬行,有时甚至可以加设些枕头之类的障碍物供孩子翻越。

        爬行的方法应尽量地多,如向各个方向侧爬;在斜面上爬上、爬下;在窄长的板上爬;从一个障碍物的上面或下面爬过。待其能力提高后,可逐渐增加爬行的难度,如保持抬头、伸背、同侧手臂和腿同步爬行;交叉手臂和腿的前爬次序,即左臂和右膝向前,随后右臂左膝跟上;双手臂同时前爬,然后双膝同时前爬,通常称为“兔跳”;改变方向爬、转向转身爬;向后爬;爬斜木或爬台阶等,逐渐过渡到蹲起、站立、学走路。

        为了增加爬行的趣味性,可多些花样,以激发宝宝的积极性。如大人拉着一个玩具在地毯上走,引诱宝宝去抓;或滚一个球,让他爬着去追并抓到;大人自己也可以趴在地毯上爬,让他追你—如果由你追他,他往往不跑,这是因为大多数一岁半以前的婴儿还不懂得“被追”的概念。

        小贴士

        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在婴儿爬行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尖利的东西,或易碰倒的东西,以免受到伤害。



        宝宝在较硬的地上爬行时,可在膝盖上带上护膝,防止因膝盖磨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护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度。

        尽量让孩子通过爬行自然过渡。如从俯卧到四肢站立,从爬行到能自己坐起、蹲起,再从蹲起到站起,并掌握站立的平衡。这样,孩子会很轻松地学会走路。

        每次爬行练习时间不要太长,3-5分钟左右就要让孩子休息一下,多间歇,多次数,每天练2-3次,每次10-30分钟。
        2004年07月05日 09:32《大家健康·育儿生活》


        在动作发展的评估中,孩子跳过爬而直接走,其动作发展也没有问题。只是宝宝经过爬行,对未来的平衡感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粗细动作发展等,都很有助益。

        传统上,“七坐八爬”代表的是婴幼儿发展的指标,也因此往往被祖父母或父母亲,用来衡量小孩是否表现“正常”。

        婴幼儿藉动作刺激脑部成长

        初生婴儿大脑内数十亿的神经细胞多数尚未髓鞘化;在经过刺激下,神经细胞得以快速髓鞘化,此时脑的重量快速增加,建立起脑细胞间的快速联结通路,此神经网络的建立,是日后高功能认知学习的第一步。

        因此要评估脑功能的发展,可藉由婴幼儿表现出来的心智动作是否符合相对应年纪的发展里程碑:例如,一至两个月的婴幼儿发展出社会性的微笑;三至四个月的幼儿开始用双手来探索世界,颈部的控制更趋成熟;六个月大的幼儿开始学习坐;八到十个月大的幼儿会爬;而一岁的小孩则是会走。

        爬不爬没有关系?

        然而,在动作发展的评估中,“会爬”,并不是必要的过程;学“爬”的目的是为了之后能站、能走。有些小孩可能跳过“爬”的阶段而直接学站学走,甚至往往较同侪更早学会走路,这就是在发展里程碑的个别差异。

        就医学的观点而言,只要宝宝其它心智动作的发展并未落后,爬不爬并没有关系。况且,如果跳过“爬”的阶段而会走,即代表宝宝的动作发展没问题,因“走”所需的肌肉协调与平衡,和使用的肌肉群较“爬”复杂。

        跳过爬、直接走的原因

        环境限制&父母心疼

        都市化的影响与生活空间的限制、父母亲的心态问题等,都是造成宝宝不爬的原因。

        家里空间狭小,宝宝只能在床上活动;而父母过度疼爱宝宝,常常抱着将宝宝,或者不忍宝宝哭泣,将玩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以及担心地板太脏,而不愿让宝宝在地面活动,这些都会剥夺宝宝学爬的机会。

        父母可以布置适合宝宝爬行的空间:用塑料软垫或巧拼地板,准备色彩鲜艳的玩具。同时注意安全:桌角最好是圆形或贴上护衬,插座使用插头盖,除去所有危险物品,包括剪刀、小弹珠、筷子、铜板等;另外,可以选择认同“爬”的重要性的保母,或由乡下的祖父母来带,可能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让宝宝自己想移动身体

        学会“爬”的重大意义即是宝宝能随自己的意志移动身体。就学习的动机而言,如果将吸引宝宝的玩具放在身边,想学爬的意愿可能会降低,因此可以将玩具放在离宝宝身边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诱发动机。而学步车可使宝宝自由移动身体,自然也会降低学“爬”的意愿。

        要注意的是,学习必须在符合宝宝所能负担的范围之内,过度强调训练反会使宝宝抗拒,相反地,由匍匐前进到开始以四肢撑着趴在地上,前后摇动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啪哒一下小脸着地,但他们并不会哭起来,由于意念支撑反而会忘了痛楚。

        当宝宝可以拖曳而行(肚子贴地)拿到玩具时,也应适时地予宝宝称赞、鼓励。亲子互动也有助于“爬行”的学习,父母与宝宝在地板上玩耍,让宝宝的视线在同一平面上,可以见到挚爱的父母。

        评估有否生理发展问题

        父母应咨询儿科医师知道宝宝基本的发展表。如果宝宝仍不会坐或试图移动时完全靠手,则必须考虑是否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或肌肉无力症,家长应带宝宝到健儿门诊做初步的评估。

        宝宝会爬有哪些益处?

        “爬行”是复杂的运动发展过程,首先必须撑起头、胸,再来是绕圈而转、腹部贴地的拖曳而行、规律地摇动手与膝盖到匍匐前进,以至最后熟练地交替使用手与膝盖来爬行。

        训练肌力,促进粗细动作发展

        粗动作(如翻身、坐、站、走)以及精细动作(如手指拿物)的完成,需要运用到不同的肌肉群。爬行可以强化躯干及相关肌肉,并且运用手眼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将来有助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

        增加手眼协调,培养距离感

        爬行必须统合感官讯息和手眼脚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环境和前进。这些刺激可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及距离感。幼儿也藉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有助抽象概念的形成,将来有益数理学习。

        幼儿眼睛到地板的距离,以及眼睛到手和目标物的距离,约等于将来阅读时眼睛到书本、眼睛到黑板和书本的距离,这种距离感的养成可奠定将来课堂学习的基石。 强化平衡感

        爬行可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维持平衡感,而手眼协调也有相同作用。除此之外,爬行会刺激左右脑均衡发展、理解与记忆并进。

        累积生活经验、学习成长

        藉由“爬”的过程,幼儿学习探索周遭环境,并学习避开障碍物。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并且勇于探险,而且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

        2008-09-28 21:09:4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练练

          avatar of zyc120

          zyc120

          历史

          我家宝宝也一样,放着让他学爬就哭闹~~!
          但用东西逗他,会好些,让他自己由坐变成爬,即使稳不住,歪着倒下也不会哭!
          给点耐心,慢慢试试让宝宝学!

          2008-09-28 20:34:18

            avatar of xiaotuziguaiguai

            xiaotuziguaiguai

            历史

            孩子发育的正常顺序就是先会爬再会走,先学会爬有利于孩子的走路,可以减少伤害。你可以一个人用玩具逗他,或是食物,只要是他感兴趣的就好,一个人将他的身体弄成爬的姿式,促使他将手和胳膊与腿配合。我曾经就是这样让孩子练习过,我家宝宝倒是很容易就会爬了,试试吧,也许有用。

            2008-09-28 20:37:44

              avatar of 锦楠妈妈

              锦楠妈妈

              历史

              冬天可室内训练宝宝爬行;可在宝宝前方放置玩具或糖果,诱使宝宝前爬,大人可用一只手托起宝宝腹部,另一只手推宝宝的屁股,帮宝宝一把。
              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可供宝宝爬行的有利地点。在地面上爬时,要考虑地面的材质,有些地面过凉、过硬,对宝宝来说都不舒服,有效的补救方法是在地面上为宝宝铺一块毯子,让宝宝在毯子上爬;也可以用巧拼地板铺出一块小天地,供宝宝在上面爬,最好再在上面铺一块地板革,光滑的地板革可减小爬行阻力。

              下面一段文是我搜来的,觉得挺有意思,大家共享.......
              我用包袱皮从冯聪的胸前绕过去,绕到后背,系一个环状的套,我让冯聪在床上练习爬。我揪着包袱皮往前拽,让他借助我的力量向前爬,于是每天的做操课变成了爬行课。聪聪虽然是借助我的力量在爬,可爬着爬着他的左脸就会向左甩去,人就趴在床上不动了。我知道他是累了,我既不抱他,也不哄他,我就冲他唱歌。我唱《小火车》,唱《小飞马》,就是不哄他。因为肢体训练是人生活下去的基本动作,没什么可娇惯的。这时候娇惯,实际在害他,我认准了“溺子如杀子”这条古训,就坚决照着做。决不心软、手软。
              以前对于一个新的训练科目,我们娘儿俩都要练五六天才能达到默契、得心应手的地步。但是爬行训练经过十多天也没见多大效果,真急死人了。我想,也许因为床太小,孩子爬不了几步就转弯,他光记转弯了,没记怎么爬?我想把聪聪抱到草地上,让他爬,让他爬!我心疼我的孩子,我也知道聪聪不能打预防针,草地上的任何病菌都可能感染他。是练,还是不练?这两种选择摆在我面前,我掂量了又掂量,最后决定练,一定练!一个人今后要活着,最起码得自食其力、生活自理,这是求生存的基本要求。生活自理,就意味着行动无障碍。尤其是当我看到小学招生广告上写有“学生能生活自理”这句话时,心里沉甸甸的。没有别的出路了,只有练习爬,才是通向生活自理的惟一通道。

              我给聪聪套好手套,穿上我做的防尘服,就是那种类似于连衣裤的服装。走到玉渊潭的小公园里,我一咬牙就把孩子放到草地上了。我在放下孩子的那一刻,拼命地控制自己别喊老天爷你睁开眼吧,别再把灾难降给我们了。而我的心在叫,在喊!

              聪聪刚刚放到草地上,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儿地往下流,我一个劲儿地抹,生怕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清聪聪的每一个动作,泪水越擦越多,越擦越多……“啪、啪、啪”三声拍掌声,“啪、啪、啪”又三声。我抬头看了看,在亭子上站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们一边拍掌,一边从亭子里出来,朝着我们走来了。冯聪趴在草地上,像个大肉虫子蠕动着,他竭力想爬,小屁股一撅一撅的,就是动不了。老奶奶们停在草地边,又冲冯聪招手又拍巴掌。冯聪虽然没爬动,但他知道有人在招呼他,他要朝着那个方向爬。聪聪就这样蠕动着大约坚持了十多分钟的样子也没前进一步。最后他又趴在那儿原地不动了。老奶奶们走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膀说:“熬吧,把孩子一点点熬大。我们都从你这会儿过来的,孩子妈妈的难处谁都替不了。孩子熬大了,我们也老了。”听了老人的一席话,委屈的眼泪又一个劲儿地往外流。我竭力控制自己,可它还是不争气地往外流,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妈妈那样尽情地哭。只有当妈妈的人才能体会到我这种苦难的心情。

              一位老奶奶帮我把孩子从草地上抱了起来,说:“快把孩子抱好,别吓着孩子!”我接过聪聪,他用戴着手套的手直往我脸上胡噜。“还是儿子和妈亲。”一位老奶奶看到此景感慨地说。听到这位老奶奶像是劝慰我又像是宽心的话,我止住了眼泪,抱着聪聪向奶奶们一一致谢。就在这时,一位老奶奶从兜里拿出纸巾为我擦脸,我右边脸上沾了好些冯聪手套上带的土。这位老奶奶给我擦完脸,又仔仔细细地审视冯聪的手套,她发现聪聪左手套大、二拇指沾着土,右手的手套全掌都沾着土,尤其是外掌面沾的土最多。这说明他右胳膊和右手掌都在往下用力而不是向前使劲。这些老奶奶们拿出了前半生的带孩子经验帮我分析冯聪爬行时用力的情况。当听我说聪聪是左半部偏瘫时,她们更加怜惜地抚摸聪聪的小手、小脸,久久地不说话。她们为我这个被苦难笼罩着的母亲难过,也为聪聪刚出生就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感到伤心。她们都是母亲,从年轻的母亲熬到了白发苍苍的奶奶,随着漫长的岁月,一件又一件难以言表的苦难,只有她们自己清楚是怎么熬过来的。她们用过来人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谁也替不了妈妈,只有你这个当妈妈的才能救自己的孩子。谁叫你是他的妈妈呢?”

              老人的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是啊,从小我妈告诉我:“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哪怕你和周围的人语言不通,如遇到困难,只要你叫声妈妈,人们都会听懂。妈妈们都会尽她们的全力,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你。”

              这就是妈妈。公园里这些老奶奶们簇拥着我和聪聪出了公园的大门,连扫园子的阿姨和收票卖票的阿姨们都不断地向我们打招呼。后来我才知道,当我让冯聪在小公园里爬时,扫园子的阿姨听到了老奶奶和我的谈话,等她回到园门口休息时,就向卖票和收票的阿姨讲述了我们娘儿俩在草地上锻炼的情景。同样都是女人,同样都是妈妈,同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共同的命运像一条无形的带子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是这几个姐妹们值班,卖票的阿姨从不让我们买票,只低低地说:“您进去吧。”收票的阿姨则向我们大声招呼:“聪聪,你来啦!”十二月份的天气虽然是寒冷的,但我的心却暖暖的,我被这些妈妈们的精神所感动。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这次爬行训练的希望——冯聪左手大、二指有下抓动作,右手胳膊在往前使劲,虽然没爬动,毕竟他是用力了,知道用力往前爬了。是因为力小,身子重才爬不动的,慢慢练习力气就会越练越大。另外我们以前训练的科目都是左右手各自分开练,像抓东西,扔球,玩抓网兜,从来没训练两只手共同完成一个动作。像爬行动作是两只胳膊和两只手共同完成的,在别的孩子身上都可以毫不费劲地完成,但到我们聪聪身上就显得困难了。既然从前的训练起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就再增加一些双手配合的动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是冬天,只要是天气晴朗,我就带着孩子到公园草地上去练爬。尽管有时我为各种家务杂事缠得不能准时到公园去,但每次准能看到那些奶奶们。其实她们早已晨练完了,就专门坐在亭子的栏板上边晒太阳边等我们娘儿俩呢。如果某一天我因家事拖住了腿,没到公园去,第二天见到了我们娘儿俩她们都关切地询问:昨天怎么没来?孩子是不是又病了?一天没见我们娘儿俩老奶奶们心里都不塌实。我们的老百姓多么好啊,他们总是同情弱者,希望人人都好好活下去。我从这些陌生人身上也得到了温暖
              以前对于一个新的训练科目,我们娘儿俩都要练五六天才能达到默契、得心应手的地步。但是爬行训练经过十多天也没见多大效果,真急死人了。我想,也许因为床太小,孩子爬不了几步就转弯,他光记转弯了,没记怎么爬?我想把聪聪抱到草地上,让他爬,让他爬!我心疼我的孩子,我也知道聪聪不能打预防针,草地上的任何病菌都可能感染他。是练,还是不练?这两种选择摆在我面前,我掂量了又掂量,最后决定练,一定练!一个人今后要活着,最起码得自食其力、生活自理,这是求生存的基本要求。生活自理,就意味着行动无障碍。尤其是当我看到小学招生广告上写有“学生能生活自理”这句话时,心里沉甸甸的。没有别的出路了,只有练习爬,才是通向生活自理的惟一通道。

              我给聪聪套好手套,穿上我做的防尘服,就是那种类似于连衣裤的服装。走到玉渊潭的小公园里,我一咬牙就把孩子放到草地上了。我在放下孩子的那一刻,拼命地控制自己别喊老天爷你睁开眼吧,别再把灾难降给我们了。而我的心在叫,在喊!

              聪聪刚刚放到草地上,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儿地往下流,我一个劲儿地抹,生怕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清聪聪的每一个动作,泪水越擦越多,越擦越多……“啪、啪、啪”三声拍掌声,“啪、啪、啪”又三声。我抬头看了看,在亭子上站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们一边拍掌,一边从亭子里出来,朝着我们走来了。冯聪趴在草地上,像个大肉虫子蠕动着,他竭力想爬,小屁股一撅一撅的,就是动不了。老奶奶们停在草地边,又冲冯聪招手又拍巴掌。冯聪虽然没爬动,但他知道有人在招呼他,他要朝着那个方向爬。聪聪就这样蠕动着大约坚持了十多分钟的样子也没前进一步。最后他又趴在那儿原地不动了。老奶奶们走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膀说:“熬吧,把孩子一点点熬大。我们都从你这会儿过来的,孩子妈妈的难处谁都替不了。孩子熬大了,我们也老了。”听了老人的一席话,委屈的眼泪又一个劲儿地往外流。我竭力控制自己,可它还是不争气地往外流,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妈妈那样尽情地哭。只有当妈妈的人才能体会到我这种苦难的心情。

              一位老奶奶帮我把孩子从草地上抱了起来,说:“快把孩子抱好,别吓着孩子!”我接过聪聪,他用戴着手套的手直往我脸上胡噜。“还是儿子和妈亲。”一位老奶奶看到此景感慨地说。听到这位老奶奶像是劝慰我又像是宽心的话,我止住了眼泪,抱着聪聪向奶奶们一一致谢。就在这时,一位老奶奶从兜里拿出纸巾为我擦脸,我右边脸上沾了好些冯聪手套上带的土。这位老奶奶给我擦完脸,又仔仔细细地审视冯聪的手套,她发现聪聪左手套大、二拇指沾着土,右手的手套全掌都沾着土,尤其是外掌面沾的土最多。这说明他右胳膊和右手掌都在往下用力而不是向前使劲。这些老奶奶们拿出了前半生的带孩子经验帮我分析冯聪爬行时用力的情况。当听我说聪聪是左半部偏瘫时,她们更加怜惜地抚摸聪聪的小手、小脸,久久地不说话。她们为我这个被苦难笼罩着的母亲难过,也为聪聪刚出生就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感到伤心。她们都是母亲,从年轻的母亲熬到了白发苍苍的奶奶,随着漫长的岁月,一件又一件难以言表的苦难,只有她们自己清楚是怎么熬过来的。她们用过来人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谁也替不了妈妈,只有你这个当妈妈的才能救自己的孩子。谁叫你是他的妈妈呢?”

              老人的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是啊,从小我妈告诉我:“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哪怕你和周围的人语言不通,如遇到困难,只要你叫声妈妈,人们都会听懂。妈妈们都会尽她们的全力,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你。”

              这就是妈妈。公园里这些老奶奶们簇拥着我和聪聪出了公园的大门,连扫园子的阿姨和收票卖票的阿姨们都不断地向我们打招呼。后来我才知道,当我让冯聪在小公园里爬时,扫园子的阿姨听到了老奶奶和我的谈话,等她回到园门口休息时,就向卖票和收票的阿姨讲述了我们娘儿俩在草地上锻炼的情景。同样都是女人,同样都是妈妈,同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共同的命运像一条无形的带子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是这几个姐妹们值班,卖票的阿姨从不让我们买票,只低低地说:“您进去吧。”收票的阿姨则向我们大声招呼:“聪聪,你来啦!”十二月份的天气虽然是寒冷的,但我的心却暖暖的,我被这些妈妈们的精神所感动。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这次爬行训练的希望——冯聪左手大、二指有下抓动作,右手胳膊在往前使劲,虽然没爬动,毕竟他是用力了,知道用力往前爬了。是因为力小,身子重才爬不动的,慢慢练习力气就会越练越大。另外我们以前训练的科目都是左右手各自分开练,像抓东西,扔球,玩抓网兜,从来没训练两只手共同完成一个动作。像爬行动作是两只胳膊和两只手共同完成的,在别的孩子身上都可以毫不费劲地完成,但到我们聪聪身上就显得困难了。既然从前的训练起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就再增加一些双手配合的动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是冬天,只要是天气晴朗,我就带着孩子到公园草地上去练爬。尽管有时我为各种家务杂事缠得不能准时到公园去,但每次准能看到那些奶奶们。其实她们早已晨练完了,就专门坐在亭子的栏板上边晒太阳边等我们娘儿俩呢。如果某一天我因家事拖住了腿,没到公园去,第二天见到了我们娘儿俩她们都关切地询问:昨天怎么没来?孩子是不是又病了?一天没见我们娘儿俩老奶奶们心里都不塌实。我们的老百姓多么好啊,他们总是同情弱者,希望人人都好好活下去。我从这些陌生人身上也得到了温暖
              以前对于一个新的训练科目,我们娘儿俩都要练五六天才能达到默契、得心应手的地步。但是爬行训练经过十多天也没见多大效果,真急死人了。我想,也许因为床太小,孩子爬不了几步就转弯,他光记转弯了,没记怎么爬?我想把聪聪抱到草地上,让他爬,让他爬!我心疼我的孩子,我也知道聪聪不能打预防针,草地上的任何病菌都可能感染他。是练,还是不练?这两种选择摆在我面前,我掂量了又掂量,最后决定练,一定练!一个人今后要活着,最起码得自食其力、生活自理,这是求生存的基本要求。生活自理,就意味着行动无障碍。尤其是当我看到小学招生广告上写有“学生能生活自理”这句话时,心里沉甸甸的。没有别的出路了,只有练习爬,才是通向生活自理的惟一通道。

              我给聪聪套好手套,穿上我做的防尘服,就是那种类似于连衣裤的服装。走到玉渊潭的小公园里,我一咬牙就把孩子放到草地上了。我在放下孩子的那一刻,拼命地控制自己别喊老天爷你睁开眼吧,别再把灾难降给我们了。而我的心在叫,在喊!

              聪聪刚刚放到草地上,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儿地往下流,我一个劲儿地抹,生怕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清聪聪的每一个动作,泪水越擦越多,越擦越多……“啪、啪、啪”三声拍掌声,“啪、啪、啪”又三声。我抬头看了看,在亭子上站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们一边拍掌,一边从亭子里出来,朝着我们走来了。冯聪趴在草地上,像个大肉虫子蠕动着,他竭力想爬,小屁股一撅一撅的,就是动不了。老奶奶们停在草地边,又冲冯聪招手又拍巴掌。冯聪虽然没爬动,但他知道有人在招呼他,他要朝着那个方向爬。聪聪就这样蠕动着大约坚持了十多分钟的样子也没前进一步。最后他又趴在那儿原地不动了。老奶奶们走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膀说:“熬吧,把孩子一点点熬大。我们都从你这会儿过来的,孩子妈妈的难处谁都替不了。孩子熬大了,我们也老了。”听了老人的一席话,委屈的眼泪又一个劲儿地往外流。我竭力控制自己,可它还是不争气地往外流,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妈妈那样尽情地哭。只有当妈妈的人才能体会到我这种苦难的心情。

              一位老奶奶帮我把孩子从草地上抱了起来,说:“快把孩子抱好,别吓着孩子!”我接过聪聪,他用戴着手套的手直往我脸上胡噜。“还是儿子和妈亲。”一位老奶奶看到此景感慨地说。听到这位老奶奶像是劝慰我又像是宽心的话,我止住了眼泪,抱着聪聪向奶奶们一一致谢。就在这时,一位老奶奶从兜里拿出纸巾为我擦脸,我右边脸上沾了好些冯聪手套上带的土。这位老奶奶给我擦完脸,又仔仔细细地审视冯聪的手套,她发现聪聪左手套大、二拇指沾着土,右手的手套全掌都沾着土,尤其是外掌面沾的土最多。这说明他右胳膊和右手掌都在往下用力而不是向前使劲。这些老奶奶们拿出了前半生的带孩子经验帮我分析冯聪爬行时用力的情况。当听我说聪聪是左半部偏瘫时,她们更加怜惜地抚摸聪聪的小手、小脸,久久地不说话。她们为我这个被苦难笼罩着的母亲难过,也为聪聪刚出生就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感到伤心。她们都是母亲,从年轻的母亲熬到了白发苍苍的奶奶,随着漫长的岁月,一件又一件难以言表的苦难,只有她们自己清楚是怎么熬过来的。她们用过来人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谁也替不了妈妈,只有你这个当妈妈的才能救自己的孩子。谁叫你是他的妈妈呢?”

              老人的一席话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是啊,从小我妈告诉我:“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哪怕你和周围的人语言不通,如遇到困难,只要你叫声妈妈,人们都会听懂。妈妈们都会尽她们的全力,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你。”

              这就是妈妈。公园里这些老奶奶们簇拥着我和聪聪出了公园的大门,连扫园子的阿姨和收票卖票的阿姨们都不断地向我们打招呼。后来我才知道,当我让冯聪在小公园里爬时,扫园子的阿姨听到了老奶奶和我的谈话,等她回到园门口休息时,就向卖票和收票的阿姨讲述了我们娘儿俩在草地上锻炼的情景。同样都是女人,同样都是妈妈,同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共同的命运像一条无形的带子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是这几个姐妹们值班,卖票的阿姨从不让我们买票,只低低地说:“您进去吧。”收票的阿姨则向我们大声招呼:“聪聪,你来啦!”十二月份的天气虽然是寒冷的,但我的心却暖暖的,我被这些妈妈们的精神所感动。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这次爬行训练的希望——冯聪左手大、二指有下抓动作,右手胳膊在往前使劲,虽然没爬动,毕竟他是用力了,知道用力往前爬了。是因为力小,身子重才爬不动的,慢慢练习力气就会越练越大。另外我们以前训练的科目都是左右手各自分开练,像抓东西,扔球,玩抓网兜,从来没训练两只手共同完成一个动作。像爬行动作是两只胳膊和两只手共同完成的,在别的孩子身上都可以毫不费劲地完成,但到我们聪聪身上就显得困难了。既然从前的训练起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就再增加一些双手配合的动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是冬天,只要是天气晴朗,我就带着孩子到公园草地上去练爬。尽管有时我为各种家务杂事缠得不能准时到公园去,但每次准能看到那些奶奶们。其实她们早已晨练完了,就专门坐在亭子的栏板上边晒太阳边等我们娘儿俩呢。如果某一天我因家事拖住了腿,没到公园去,第二天见到了我们娘儿俩她们都关切地询问:昨天怎么没来?孩子是不是又病了?一天没见我们娘儿俩老奶奶们心里都不塌实。我们的老百姓多么好啊,他们总是同情弱者,希望人人都好好活下去。我从这些陌生人身上也得到了温暖

              2008-09-28 21:10:38

                avatar of 锦楠妈妈

                锦楠妈妈

                历史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孩子爬行几个月的时间是有许多好处的。首先幼儿利用四肢爬行时,因为他的头部需要抬高,并且还会左右转动,这样的举动对头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幼儿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要,能训练手腕的力气,对孩子未来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所帮助。在宝宝爬行的过程中,更可训练宝宝膝、臂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

                重点一:发展时机

                八至九个月左右。

                重点二:发展状况

                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为俯爬以有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八个月左右时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肘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九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

                重点三:关于骨骼的问题

                有些宝宝在爬行时出现用一腿爬行来带动另一腿的方式,如此容易让父母误以为宝宝另一腿发育不良,专家指出,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婴儿在刚开始学会爬行时,两只脚的力量并不平衡,经常一只脚较不灵活,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父母不须过度紧张,然而如果这种状况维持了太久而没有改进,就要怀疑宝宝是否患了肌肉神经性麻痹等异常状况。

                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当宝宝撞到头部时,不管当时有没有出现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应仔细观察宝宝,最好在宝宝睡觉时也能叫醒他二至三次,看看是否有异状,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昏睡、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特别提醒父母在发生头部伤害的三天内,都应仔细观察。

                重点四:父母给予的帮助方式

                建议父母应该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并利用色彩鲜艳、丰富的玩具或其它有趣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须适时给予鼓励。

                此外,为了让宝宝爬好,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父母可于地板上铺设塑胶垫等辅助用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爬行环境。

                重点五:建议辅助工具

                各式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塑胶地板。

                重点六:安全环境的安排

                当宝宝到了爬行的阶段,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或物品更多样化了,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地板:水泥、磨石子、磁砖等所铺设的地板,对于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无可弥补的遗憾。为避免发生危险,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功用,并且避免买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掉吃进嘴里。

                桌角、柜子角:尖锐的桌角或是柜子角,对家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电插座:宝宝在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果不用心留意将有触电的危险,父母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一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2008-09-28 21:11:20

                  avatar of zbaby

                  zbaby

                  历史

                  楼上发的太多了,.只要告诉怎么训练就可以了,我家宝宝也快7个月了.我也准备给宝宝练习了...

                  2008-09-30 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