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宝宝百天

      pic of user:a13029729777

      a13029729777

      历史

      悬赏:90分

      回答:3

      宝宝百天

      从小宝宝就特别容易呛奶,现在好像很严重了,严重到根本没有办法喂水,一喝水就会呛,而且会非常厉害,半天上不来气,而且还会大口大口的吐,眼睛里全是泪水,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总不能不给他喝水啊,去了几次打针,医生都说孩子气管不好,说不能在呛了,如果在呛很容易得吸入性肺炎,现在我们不知该怎么办?

        avatar of ☆铭妈☆

        ☆铭妈☆

        历史

         

        引起宝宝吐奶的原因有:1)新生儿胃呈水平状,上口(贲门)松驰,下口(幽门)较紧,容量小,这种上松下紧的构造使奶水容易溢出;2)喂养方法:喂养不定时、奶头过大而致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过多搬动孩子等均可引起溢奶。其它如消化不良、大便不通等均会引起吐奶。
        可以试试以下方法防止、减少这种情况.1)每次不要喂得过饱。2) 奶嘴孔不要太大,喂奶时注意不要让奶瓶头部留有空气,以免孩子吸入过多空气;3)喂奶时将孩子头部及上身抬高,成45度角,不能平躺着吃;4)喂奶后应将孩子竖抱,轻拍后背,直到孩子将胃内空气排出。
        以上方法试过后,如果宝宝还没有好转,建议您到医院检查一下。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2.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3.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4.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

        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

        对于非病理性呛奶,可采取如下解决办法:

        方法一:注意哺乳姿势,母乳喂养时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吐奶。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

        方法二:是母亲告诉我们的一种民间的办法,可能也是更方便操作和实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伸出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叉开闭住一点乳头,这样可有效控制出奶量,避免孩子呛奶。

        两种方法,异曲同工。



        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正常人(包括新生儿在内)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间很好的协调。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误吸到气管内。当病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或发育不健全时,例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少量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呼吸道为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呛咳的形式将食物咳出,对于吃奶的婴儿就表现为呛奶。实际上呛咳(呛奶)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但呛咳并不能保证将进入呼吸道的食物全部排除,残留的食物(奶汁)又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加剧。所以,呛奶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又与支气管肺炎互为因果。所以哺乳时应注意哺乳姿势,母乳喂养时 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以防乳头堵住宝宝鼻孔或因奶汁太急引起婴儿呛咳,吐奶。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一般不需要中断母乳喂养。祝您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2008-09-30 21:40:5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晴兒

          晴兒

          历史

          因 為 食 道 的 開 口 與 氣 管 的 開 口 在 咽 喉 部 是 相 通 的 , 吐 奶 時 最 怕 的 , 就 是 奶 水 由 食 道 突 然 反 逆 到 咽 喉 部 時 , 剛 好 於 吸 氣 的 當 兒 , 誤 入 氣 管 , 即 所 謂 的 嗆 奶 。

          量 大 時 , 將 造 成 氣 管 堵 塞 , 呼 吸 不 能 進 行 , 馬 上 會 缺 氧 危 及 生 命 。 量 少 時 , 可 直 接 吸 入 肺 部 深 處 造 成 吸 入 性 肺 炎 。

          輕 微 的 溢 、 吐 奶 , 通 常 寶 寶 自 己 會 調 適 呼 吸 及 吞 嚥 的 動 作 , 所 以 較 沒 有 吸 入 氣 管 的 危 險 , 父 母 只 要 密 切 觀 察 他 的 呼 吸 狀 況 及 膚 色 即 可 。

          如 果 寶 寶 有 大 量 嘔 吐 的 情 形 發 生 , 請 照 以 下 方 法 處 理 :

          1 . 側向一邊
          如 果 平 躺 時 發 生 嘔 吐 : 迅 速 將 寶 寶 臉 側 向 一 邊 , 以 免 吐 出 物 因 重 力 而 向 後 流 入 咽 喉 及 氣 管 。

          2 . 用手帕、毛巾捲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
          甚 至 咽 喉 處 , 將 吐 、 溢 出 的 奶 水 食 物 大 略 及 快 速 的 清 理 出 來 , 以 保 持 呼 吸 道 順 暢 , 免 得 阻 礙 呼 吸 。 此 時 , 清 除 口 腔 要 比 鼻 腔 重 要 ! 所 以 平 常 身 邊 隨 時 要 配 置 小 手 帕 、 小 毛 巾 , 以 備 不 時 之 需 ( 鼻 孔 則 可 用 小 棉 花 棒 來 清 理 ) 。

          3 . 拍打背部
          如 果 發 現 寶 寶 憋 氣 不 呼 吸 或 臉 色 變 暗 時 , 表 示 吐 出 物 可 能 已 進 入 氣 管 了 , 馬 上 使 其 俯 臥 在 大 人 膝 上 或 床 上 ( 硬 質 床 ) , 用 力 拍 打 其 背 部 四 至 五 次 , 使 其 能 咳 出 。

          4 . 捏腳底板
          如 果 這 些 步 驟 都 做 了 , 但 寶 寶 還 是 無 反 應 , 即 刻 用 力 刺 激 其 腳 底 板 ( 或 夾 或 捏 ) , 目 的 在 使 寶 寶 因 感 覺 疼 痛 而 呼 吸 , 此 時 最 重 要 的 是 讓 寶 寶 能 吸 氣 , 氧 氣 能 進 入 肺 部 , 以 免 缺 氧 。 在 窒 息 救 命 時 刻 , 最 重 要 的 是 爭 取 時 間 把 空 氣 ( 氧 ) 送 入 肺 中 , 而 不 是 在 浪 費 時 間 的 想 如 何 把 異 物 取 出 , 這 點 觀 念 非 常 重 要 。

          在 以 上 處 理 過 程 中 , 寶 寶 應 同 時 的 向 醫 院 或 診 所 轉 送 , 讓 專 業 的 兒 科 醫 師 再 做 進 一 步 處 理 或 檢 查 才 能 完 全 放 心 。

          如 果 嗆 奶 後 寶 寶 呼 吸 很 順 暢 , 最 好 還 是 想 辦 法 讓 他 再 用 力 哭 泣 ( 哭 泣 即 是 大 量 的 呼 吸 ) 一 下 , 藉 以 觀 察 寶 寶 哭 泣 時 的 吸 氣 及 吐 氣 動 作 , 看 有 無 任 何 異 常 ( 如 聲 音 變 調 微 弱 、 吸 氣 困 難 、 嚴 重 凹 胸 . . . 等 ) , 如 有 則 即 刻 送 醫 。 如 果 寶 寶 哭 聲 宏 亮 、 中 氣 十 足 、 臉 色 紅 潤 , 則 表 示 一 時 並 無 大 礙 , 可 再 觀 察 一 陣 子 。 有 時 , 胸 部 的 X 光 檢 查 也 是 必 要 的

          2008-09-30 18:04:11

            avatar of zise19812000

            zise19812000

            历史

            哎这个问题真是急手啊。医生怎么说啊。有没有好的办法啊。总不能总也不喝水吧。你是母乳吗。要是母乳就不用担心了。吃母乳的宝宝可以不用喝水的。如果怕他渴就妈妈多喝水就行。再一个喂奶不能跟喂水用同一样号的奶嘴的,因为水的流量比奶的快多了。你可以用小勺一滴一滴喂他就他小嘴湿闰一下,积少成多。妈妈要辛苦一点了。等宝宝大一点就会好的。

            2008-09-30 19: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