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暄一族
问答历史
|
小儿流涎俗称流口水,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婴儿6—7个月时,乳齿萌生和食物刺激神经、唾液腺等,均会使口水分泌增多;加上婴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于是口水积多后会自然流出。随着月龄的增大,这种流涎会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发育不好,或口腔有炎症、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 中医对小儿流涎症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认为主要是“脾失调摄” 所致,可分寒热两种情况。属热者流出的口水粘稠,口角潮红糜烂,多兼有口气臭秽、小便短赤等症;属寒者,流出的口水清稀,口角虽然糜烂,但局部灰白不红,常伴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等表现。下面介绍几则简便验方。 ●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可连用7—10天。适用于偏于热证者。 ●儿茶5克,冰糖适量(以甜为度),煎汤代茶饮服,连服5天。 适用于热邪壅滞者。 ●炒白术12克,益智仁8克,共研细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用温开水调服或加入饮食中食之均可,适用于寒证流涎。也可每天用白术粉10克加食糖适量,一起蒸食,坚持服用,疗效理想。 此外,无明显寒热者,还可选择外治方法: ●用天南星30克,研末醋调,晚间敷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2—4次可愈。 ●用白矾30克,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3—5次即可见效。姜糖神曲茶治幼儿流涎姜糖神曲茶:生姜2克,神曲25克,食糖适量。将上述3味入罐加水稍煮即成,代茶适量饮用。大枣陈皮竹叶茶也能治幼儿流涎,方法是:大枣5克,陈皮5克,竹叶7克。将以上3味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连服3—5剂。 流 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流涎症”,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膜炎症、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或小儿呆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脾胃积热、心脾郁热及脾胃气虚等使涎液不能正常的制约,而流出口外所致。常见症状为小儿涎液增多,自动流出口外,由于长期流出口水,致使口腔周围潮红,甚至发生糜烂,尤其以两侧的口角为明显。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3)清补脾经各100次,揉板门300次。(4)患儿俯卧,家长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5)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脾胃虚寒型: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①补脾经至300次。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③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200次。(2)脾胃气虚型: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①补脾经至300次。②补肺经300次。③推三关300次。④推四横纹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3)脾胃积热型: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①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②清胃经200次。③揉涌泉100次。(4)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①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②清心经 200次。③揉小天心100次。 生活调理 (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口腔。(2)积极治疗引起流涎的原发病如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