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孕期保健  > 小孩很容易发脾气

      pic of user:selina8776

      selina8776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5

      小孩很容易发脾气

      小孩现在读小学一年级,一开始说说他只是顶嘴,现在开始往外跑了,目前因为小孩年纪小还不会跑很远,但是一但他再大点就要离家出走怎么办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儿童们的情绪一般激烈,较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显得不易相处,也不易管教。大部份幼童都是这样,尤其在两岁半与三岁半之间,以及五岁半与六岁半之间。

        儿童愈来愈不讨人喜欢,逐渐使父母或照顾他的人感到头痛的另一个原因,正是因为他/她那无法理喻的情绪以及经常的“火爆脾气”。多数父母感到苦恼的就是儿童的情绪爆发,这使得家人或邻人都不喜欢他,并尽量躲开他。

        正常的成人所经验的情绪,儿童大部份都会经验到。但情绪刺激的导因与表现的方式,则大不相同。

        一、儿童的情绪模式

        1、生气

        是儿童期早期最常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因为触发生气的刺激太多,也因为儿童很快就学会生气是获取需要的既快而又简单的方法。触发生气的情况有:游戏时的争执、盥洗与穿衣方面的反抗、有趣的行动受干扰、欲望受挫折、和其它孩子打架、别人抢走他所爱的东西、以及被人辱骂。儿童生气的次数与强度,家庭环境占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喜欢生气的孩子,多半生长在问题家庭、或是成人多于两个以上的家庭。有兄弟姊妹的孩子比独生子容易生气。

        当儿童生气时,会表现愤怒,也就是“勃然大怒”。大怒时的特征是哭、尖叫、顿足、踢脚、跳上跳下、敲打、躺在地上,身体僵直、或是故做跛行状。三岁与四岁之间,脾气最坏。三岁前,发脾气的次数与强度,男孩、女孩差不多。以后,男孩有增强的倾向。

        2、害怕

        幼童害怕的事物比婴儿或年长的儿童多。智力的发展,使他领悟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危险的状况。例如处在一种危险的生理状况,就像让他在一块厚板上行走,这种异常的情况会使他感到害怕。一旦奇怪的感觉消失,就不再害怕了。

        最初,害怕比较像“惶恐”,而不是真正的害怕。当他逐渐长大,害怕的反应也愈不同。幼童害怕时的一般反应是跑开、躲起来、逃离引起害怕的情况、或是说一些话,如“把它拿开”,“我不要去”或是“我不会做”。并经常会啼哭或呜咽。

        逐渐长大以后,害怕的东西减少,害怕的程度也减轻了。这种现象,一部份是因为他了解到以前所害怕的情况,实际上并不足以畏惧;一部份是因为社会压力,使他企图掩饰恐惧以免被人耻笑;一部分是从社交过程中学会的勇敢;一部份则是因为成人的指导,使他对以前害怕的事物,采取一种喜欢或负向的态度。

        害怕的感觉减少后,经常会发展为一种病态的“痛苦”,也就是忧虑。在家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有时候并非真正害怕,但也感到很不舒服。例如,丧父或丧母,使他感到自己被遗弃,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有时候会扩展而形成“游离性”的忧虑,于是,对任何状况,他都会产生一种轻微的害怕,认为对他是一种威胁。为了除却这种忧虑所带来的不愉快感觉,他可能会变为懦弱与畏缩,以逃避害怕,而使自己体验到一种含有忧虑的状况。

        3、嫉妒

        嫉妒是以人为对象的愤怒反应。嫉妒永远发生在社交状况,尤其当儿童所爱的人也在场时。当父母或照顾他的成人把热心与关怀转移到其它人身上时——特别是新来的客人,儿童一定会产生嫉妒。一般儿童在两岁与五岁间开始有嫉妒心,因为这时候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虽然在弟妹尚未出生以前,就预先告诉他,但他还是免不了会嫉妒。

        儿童期早期的嫉妒反应,与生气的表现一样,只要嫉妒的对象是另一个他认为夺取了他被爱地位的人。儿童嫉妒时,有时候会回归到新生儿式的行为;例如:咬姆指、尿床、顽皮,或是拒绝人家的关怀。例如不吃饭,伪装生病、伪装害怕。女孩子的嫉妒心较重。

        4、好奇心

        幼童对任何事情都想知道。无论是家里、商店里、或别人家里,任何一件事物,只要是他从未见过的,无不吸引他。对自己、别人或成人的身体,尤其好奇。他很想知道:为什么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同呢?身体怎么工作?

        儿童对环境中任何新鲜、奇怪、特殊、或神秘的东西,都作正向的反应,他会去接近他们、探究他们、或操作他们。他很需要、也很希望了解更多更多有关自己或环境的一切。他为了知道更多,所以不断环视周遭,寻找新的经验,并加以不断的观察与探求。

        每个儿童的好奇程度与表现方式,都大不相同。聪明的儿童.常常喜欢探究他们的环境,所问的问题比智能低的儿童多。警告或处罚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常会妨碍幼童原有的一些兴趣和探讨。很多幼童因为害怕,而不敢追究、探讨。愈有安全感的孩子,意会表现好奇心。

        5、愉快

        当幼童愉快时,他确实是“比什么都快乐”。儿童所感受的快乐,与其形容为愉悦或欣喜,不如形容高兴更恰当,高兴的快乐程度胜于愉悦或欣喜。对孩子来说,有太多事可以让他们高兴与欢笑。生理方面的舒服和愉快、滑稽的不协调状况、忽然发生的嘈杂声、轻微的阻碍或挫折、以及双关语等,都一定能博得小孩的一笑。儿童对滑稽有趣的戏剧,比对幽默剧更容易了解,他可以从实际的生活状况、喜剧、电影、或电视中发现很多情趣。

        儿童感到最愉快的是成就,尤其是一件花费很大苦心才达成的伟绩。但一项成就是否能使他感到愉快,主要在于别人对他的成就所表现的反应。母亲若对孩子期望太高,孩子的成就不能使母亲满意,将会使孩子对自己的成就感到不高兴。

        愉快的反应有:微笑、欢笑——常常还会鼓掌。欢呼、跳上跳下、或是拥抱使他高兴的东西或人们。儿童表现愉快的态度,除了受情绪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到社会压力的限制。

        6、爱

        幼童爱那些使他愉快和满足的人们。除了爱人们以外,他还爱动物及其它亲密的东西。儿童与家人或外人是否能建立深厚的感情连系,主要看这些人如何对待他或她而定。

        儿童若不能接受家人或外人的爱,很可能变为“自我中心”,这将妨碍儿童与别人的感情交流。另一个严重性是,儿童将发展成过份喜欢某一个人,尤其是双亲中的一位。假如孩子过份依恋父母亲或是某一个亲长,将会拒绝其它同年纪孩子的爱。在感情方面,儿童若一直依恋父母,将不容易和其它儿童建立友谊。

        幼童表现爱时,和表现其它情绪一样,都是不受抑制的。他可能会表现在生理方面或是用语言表示。幼童会拥抱、拥吻,或抚拍他所爱的人与物。希望与所爱的对象一直在一起;当被爱的对象离开时,会哭泣;并且喜欢与被爱的对象做相同的事。对他所喜爱的小动物或玩具所表现的态度,和对人所表现的相同。他要和小动物或玩具一直在一起,甚至睡觉时也要一起睡。

        儿童寻求爱的对象若由家人转移到外人,其爱的表现就由信任与爱的寻求,转变为求得别人的关怀与赞赏。成长在较低经济阶层的小孩,比较会流露出最自然的感情。女孩子比男孩子多情;男孩与女孩都对同性表现较多的爱。

        二、情绪的平衡

        在幼儿期,我们比较能够控制幼儿的环境,使他经验最少的不愉快,享受最大的快乐。但儿童期早期,则不可能再如此。这时候,幼童逐渐要独立自主,使他害怕、生气、苦恼与挫折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若儿童所经历的不愉快太多,愉快太少,将会歪曲了他的人生观,更促进忧郁性格的发展。他的表情很快的就变为愠怒、郁郁不乐、不满意,这些使他更不讨人喜欢。不愉快的情绪很容易成为习惯,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步骤,例如随时避免害怕、生气、嫉妒、与忧虑,努力启发快乐、高兴与爱,以平衡不快乐的情绪,使不快乐的情绪减少。

        这并不表示应该把儿童防范得太周到,避免任何不快乐的情况。而是要明智地防卫无理的害怕、嫉妒、与愤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应该向儿童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做某些事、不能得到相同的关怀。幼童若能培养忍受挫折的个性,就不会发展攻击升对付所有的挫折了。

        2009-03-28 10:18:3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a35048-119

          a35048-119

          历史

          1、弥补孩子理解的不足

          此年龄的幼儿理解力不足,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的情况,因此容易发脾气。双亲必须先耐心听他诉说,再为他说明,使他理解。例如,当他想要别人的东西而哭闹不休时,首先要让他认识“自己的东西”。“你的在哪里呢?拿来妈妈看看!”然后再向他说明:“这不是一样吗?”

          2、注意他是否饥饿或疲倦了

          肚子饿、太过疲倦等平常的事情,有时也会成为幼儿发脾气的原因。母亲常会责骂小孩:“每次到了傍晚正忙时,你就乱发脾气,一点也不知道大人的辛苦!”然而,母亲是否根本忘了孩子的饥饿和疲倦已达到了极限,事实上,预防这种情形的发生,正是母亲的责任。

          3、命令应该统一

          父亲与母亲,或是祖父母与双亲,如果对幼儿发出不同的指示命令,那将是很危险的,不但会使幼儿发脾气,且会让他们陷入混乱,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大人的意见当然会有不同,要避免或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幼儿面前呈现对立状态,会使幼儿陷入混乱。所以无论如何,家人应事先调整意见,在幼儿能判断复杂的事情之前,努力保持同一个方针。
          本篇文章来源于 http://www.jy135.com 原文链接:http://www.jy135.com/html/tongyantongyu/xuelingqian/youershengzhangfayu/2007/0920/8405.html

          2009-03-28 09:43:27

            avatar of L-K-Y02410

            L-K-Y02410

            历史

            首先去了解孩子在学校同他玩的伙伴是怎么样的。第二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第三是好好的抽时间和孩子谈谈。
            根据这些在去决定你要怎么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我的开始也在家里乱拿钱。后来我了解到他在学校玩的伙伴原来是没有父母亲在家里带孩子。由爷爷奶奶带。不管孩子。所以经常这样在家里拿钱出来给同学买东西吃。还给同学钱。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利用他少去接触现在都好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009-03-28 10:04:07

              avatar of tong080910

              tong080910

              历史

              可能平时你们太顺着他了 让他养成这样的脾气,

              2009-03-28 1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