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编辑问题  > 小孩子与大孩子交往应如何引导?

      pic of user:fumubidu

      父母必读

      历史

      悬赏:300分

      回答:15

      小孩子与大孩子交往应如何引导?

      孩子3岁了,在活动场所经常会和大孩子打招呼,交朋友。

      在这期间自然什么都发生过,和大孩子一起玩耍,也得到帮助,自然也少不了被欺负,被冷落,遭到言语奚落。
      甚至被一些大孩子打哭。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当如何引导呢?

        avatar of xghaizp6670961

        xghaizp6670961

        历史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动总是心驰神往。一般在1周岁之后,他们便能够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们在玩些什么了。他们还往往把大孩子们视为“心中偶像”,大孩子们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说会道常常会让他们惊羡不已,并力图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孩子的保护,以增加安全感或减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们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或仅仅只是“容许”他们跟自己在一起,这些小不点们便会受宠若惊地跟大孩子们泡在一起,有时受点排挤、遭点欺负也在所不惜。实际上,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益害分析

        年龄稍小的婴幼儿通过与年龄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们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加强了,语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从胜过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获取了智慧以及宽容、让步等技巧。调查显示,与那些只愿和同龄孩子玩的孩子相比,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时并不总是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作为“候补”的游戏成员,由于腿脚尚没有大孩子般坚强有力,动作尚没有大孩子灵活,他们常常会被横冲直撞的大孩子绊倒在地。此外由于脑袋也远不如大孩子灵光,他们在激烈的游戏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风,或充当象征性的“陪客”之类的角色。

        妈妈应该作的判断

        如果宝宝在和大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只是“望洋兴叹”还无伤大雅,但如果他不时遭到来自大孩子的过分轻视,把他们当作“玩具”一般任意摆布,或粗暴地被剥夺参加游戏的资格,或被侮辱性地称作“死猪”、“笨蛋”,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自尊心无疑会受到损害,这对他们的未来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身体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挤、欺负甚至歧视,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游戏,即便他们仅仅只是一半参与一半旁观。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从中也学不到任何正面的东西。

        父母在自己的婴幼儿身体或情感上受到伤害之前就须早早予以关注并适时地予以干预了。其实,要求年龄稍小的婴幼儿在遭到大孩子的“拥抱”(其实完全是“攻击行为”而非“温情好意”)时尽量“忍耐”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同样,要求他们顺从地忍受自尊心被剥夺也是荒谬的。

        教会宝宝说:“不”

        要让自己的幼儿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时,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当自己的身体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时,便理应退出游戏,或主动寻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帮助。



        2009-04-03 08:56:14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幸福的雯婷

          幸福的雯婷

          历史

          你可以让孩子多和同龄的玩呀 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了

          2009-04-03 08:48:13

            avatar of baobaolimingyang

            baobaolimingyang

            历史

            个人认为,无论是谁的错,都不要先质问对方孩子。要耐心的引导孩子,和对方的小朋友也讲讲道理。另外尽量让宝宝和同龄小朋友玩,宝宝3岁了,可以送到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打架的,可以安心的玩哦~~

            2009-04-03 09:28:35

              avatar of smzhong0107

              smzhong0107

              历史

              首先家长放松心态,紧张专注也会影响孩子情绪。
              孩子学校的各种行为,是想引起大家注意,跟小朋友玩到一起。但是因为在家里娇惯惯了,总想什么都说了算,什么依着他,但是别人家的孩子不可能听他支配,所以不愿意与他接触,他就采取这种“撞一下”的方式,希望得到与伙伴的交流,这种“撞一下”的方式,是他想接触而不得方法的办法,效果也并不好,受到老师制止他也知道不对,可是又苦恼怎么办,等等造成现在这样恐惧与人接触的行为。
              现在,作为家长得认清情况,孩子年纪小,他不懂得的东西都需要依靠你们,多讲一点小朋友友爱的故事啊,还可以带着孩子跟有孩子的家庭一起出去玩玩,在具体的事情中及时教导他,谦让什么的。 家长也最好能够注意自己的行为,要求孩子的也要自己能做到,还可以特意做出些什么来,让孩子有样学样。
              慢慢来,不要着急。小小的烦恼在那么小的孩子身上也是天大的烦恼,多一点耐心,少一些宠爱。
              教育小孩问题一般来说应该要从父母自己身上出发,你家小孩现在才3岁,很多东西他不可能明白,所以在判断小孩的行为时,也不一定要按照你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来判断他,但是一定要培养小孩自己动手的能力,切忌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另外,父母如果工作繁重,没有多少时间陪小孩也是一大缺点。在对小孩进行亲子教育的时候尽量在陪小孩的时候把寓教于乐。
              我觉得对于你自己的小孩,应该提出以下几点:一是他的行为观是否到了非正常的地步了?二是针对你提出的缺点,是否可以存在修正的可能,但同时希望为人父母更多的是诱导,而不是一味的强行把自己的思想加载小孩身上,那样只会引起极端后果。判断他的行为观是否非正常可取医院咨询。至于引导小孩的交往,应鼓励他多分享,多交流。“我分享,我快乐”是很多教育专家所提出来的沟通原则,不要让小孩变得自私霸道,尤其是父母要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多花时间陪小孩逛逛公园什么的,说不定你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的源头呢?

              多多拥抱他,并且告诉他,亲密的接触不一定非要打人撞人,有时间就陪在他身边,带他出去和同龄人玩,让他们相互拉拉手,弄哭了别人的孩子不要打他骂他,告诉他去安慰那个孩子,并交给他安慰的方法,比如拉拉对方的手说对不起,并且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能打他

              2009-04-03 10:49:44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表达能力差,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经常会触摸、抓捏其他小朋友,主要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也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而对方小朋友却不一定能理解,往往导致矛盾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端正好心态,爱子心切情有可原,但切不可教育孩子去‘报复’,因孩子小,表达能力差,甚至很难辨清事实,还有些孩子会把想象中的事情当成事实。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及时向老师问明具体情况,此外,家长一定要从正面引导孩子,不能误导孩子。特别是孩子回家后,家长切不可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要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里愉快、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忽略团体意识的教育,要淡化孩子的自我意识,教孩子在群体中如何与人相处,增强孩子的社会性才是最重要的。”
                育树要从育苗起,孩子的启蒙教育同样也很重要。许多家长总是偏袒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讲‘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煽动性话语,甚至还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孩子长大后会如法炮制,会变得很自私,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导致无法融入社会。因此,家长不要只顾眼前,应着眼于孩子的一生,为其将来考虑,家长在孩子面前也应表现得有风度、识大体。”
                “宝宝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扯皮带“伤”回家后,家长千万不要发脾气,更不能说些赌气的话。” 2—3岁的宝宝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了,但语言还没有发展好,想表达的内容用语言一时无法表达出来,情急时容易动手,甚至动口咬,因此小宝宝回家身上也许会留有伤痕。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的伤痕,一生气就会说“他打你,你也打他”、“你怎么这么老实,别人总欺负你”。其实这样的教育帮助,不仅无益,而且对幼儿性格的塑造是非常危险的。小宝宝之间发生矛盾,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家长有很多种做法。
                教宝宝学会宽容
                当宝宝之间发生矛盾,家长应该教他学会宽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大人们都惯着他们。一旦孩子们在一起相处,大人就要教他们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孩子都是以家长为榜样,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潜在的影响极大。家长要考虑到,孩子长大以后不应是孤单的,他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所以要从 宝宝很小的时候就要教他学会宽容别人,不要把身边的小朋友当成敌人。
                让宝宝自己处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幼儿期,宝宝出现的交往困难,就是他们人生中遇到的一个挫折,这时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宝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要帮助宝宝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告诉宝宝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宝宝尝试自己去处理问题 .

                2009-04-03 12:12:05

                    avatar of ☆可馨妈☆

                    ☆可馨妈☆

                    历史

                    孩子之间的交往是难免出现挫折和困难的,就像是我们大人的社交,只要不是特别危险的局面,一般不需要大人来干预的,让他们自己慢慢的调节会比较好些。当然,如果有经常性的损害事件,我们做家长的也得出面协调一下。

                    2009-04-05 09:06:27

                      avatar of fancyxu819821

                      fancyxu819821

                      历史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人交往、渴求友谊的愿望,尤其是迫切需要认识社会的孩子,合群交往的愿望更强烈。而在认识水平相近、语言相仿、兴奋点相同的同龄群体中,更易“心心相印”、“意气相投”。这是正常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
                      家长正确认识了孩子的伙伴交往,就不会轻易否定,甚至禁止孩子这种交往。因为简单禁止孩子的伙伴交往,恰恰是关闭了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的大门,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延缓孩子社会化的进程。
                      诚然,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力弱而模仿性强,难免在伙伴交往中出现各种问题。正确的办法是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的伙伴交往。
                      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择友指导。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诚、友多闻。”他把正直、诚实、见多识广作为交友标准。家长要联系实际,帮助孩子正确区分“义气”与“友谊”,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择友观。特别要注意防止孩子与那些行为不良伙伴有密切的交往。
                      其次,家长应细心观察和了解孩子有哪些交往密切的伙伴,了解这些伙伴各方面的表现,了解孩子在伙伴交往中的表现、困惑、矛盾和焦虑,以便帮孩子明辨是非,矫正孩子在交往中表露出来的如虚伪、冷漠、孤傲等性格方面的消极层面,使孩子的伙伴交往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在伙伴交往中尊重别人,关心他人,珍惜友谊,助人为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2009-04-05 15:36:53

                        avatar of a35048-119

                        a35048-119

                        历史

                        孩子的伙伴分为两种:一是班级、少先队等正式群体的伙伴,一是因“心心相印”、“意气相投”而自发走到一起的非正式群体的伙伴。对于前者,家长很少持否定态度。而对于后者,家长却持有偏见,疑虑重重,总认为是“小哥们意识”、“小集团”,甚至把这些孩子的群体与小流氓团伙划等号,禁止孩子与非正式群体的伙伴交往。为什么家长要对孩子非正式群体伙伴另眼相看呢?

                        原来,孩子上了三年级,一方面,因对学校生活熟悉了,体力增强了,正式群体的伙伴交往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求,而对非正式群体的伙伴交往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孩子这时对家长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萌发,引人注目的行动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力相对减弱。这样家长对孩子非正式群体的伙伴存有戒心就很自然了。

                        其实,深入了解孩子的这种伙伴交往关系,这种戒心便大可不必了。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人交往、渴求友谊的愿望,尤其是迫切需要认识社会的孩子,合群交往的愿望更强烈。而在认识水平相近、语言相仿、兴奋点相同的同龄群体中,更易“心心相印”、“意气相投”。这是正常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伙伴交往是影响孩子社会化过程的最重要因素。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得好:“有时候,小朋友之间的影响要比老师和父母的影响大”。孩子在一般伙伴交往中,逐步理解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学会认识他人、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识倾向。

                        而在非正式群体的伙伴交往中,他们还可以倾诉不便在师长那里和正式群体伙伴中诉说的心中秘密,充分享受在一般场合难以享受到的自由、平等,满足在正式群体伙伴中无法满足的欲望。生活在这种伙伴交往中的孩子,更要学会待人接物,更能锻炼交际能力,更能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与创造能力。

                        家长正确认识了孩子的伙伴交往,就不会轻易否定,甚至禁止孩子这种交往。因为简单禁止孩子的伙伴交往,恰恰是关闭了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的大门,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延缓孩子社会化的进程。

                        诚然,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力弱而模仿性强,难免在伙伴交往中出现各种问题。正确的办法是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的伙伴交往。

                        首先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择友指导。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诚、友多闻。”他把正直、诚实、见多识广作为交友标准。家长要联系实际,帮助孩子正确区分“义气”与“友谊”,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择友观。特别要注意防止孩子与那些行为不良伙伴有密切的交往。

                        其次,家长应细心观察和了解孩子有哪些交往密切的伙伴,了解这些伙伴各方面的表现,了解孩子在伙伴交往中的表现、困惑、矛盾和焦虑,以便帮孩子明辨是非,矫正孩子在交往中表露出来的如虚伪、冷漠、孤傲等性格方面的消极层面,使孩子的伙伴交往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在伙伴交往中尊重别人,关心他人,珍惜友谊,助人为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最后,家长要联系实际,启发孩子在伙伴交往中讲究艺术,适机进行法制启蒙教育。

                        只要家长正确认识和引导孩子间的伙伴交往,就能把一个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开拓型人才交给社会。

                        2009-04-06 08:52:46

                          avatar of baobeixuan1218

                          baobeixuan1218

                          历史

                          应该把宝宝送到幼儿园了,让他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老师也会交他很多东西的

                          2009-04-07 08:46:17

                            avatar of 葉肖宇

                            葉肖宇

                            历史

                            將他當大人教育﹐此時小孩已很懂事了﹐正面教育很好好

                            2009-04-07 19:27:20

                              avatar of 葉肖宇

                              葉肖宇

                              历史

                              给我浇水-葉肖伊-育儿网许愿树http://tree.ci123.com/tree.php?treeid=345715

                              2009-04-08 16:58:19

                                avatar of 葉肖宇

                                葉肖宇

                                历史

                                给我浇水-葉肖伊-育儿网许愿树http://tree.ci123.com/tree.php?treeid=345720

                                2009-04-08 17:00:13

                                  avatar of 丑丑小花猫

                                  丑丑小花猫

                                  历史

                                  个人认为宝宝在和大孩子交流时,最好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包括很多挫折。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事情。
                                  可能他会被大孩子冷落,也许会遭到言语奚落。我们家长看到会觉得心里难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觉得孩子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可能他们的想法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被欺侮时,马上冲过去解决纠纷,安慰孩子。却发现不安慰还好,越是妈妈安慰宝宝反而哭得更厉害。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家长的安慰实际上就是对“宝宝受了委屈”的暗示吧。
                                  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事都听之任之,当孩子打架时我们就应该出面制止,告诉他们不对,问清楚原因,帮助调解。如果对放确实顽劣那当然可以教孩子说“不”。

                                  2009-04-09 09:35:27

                                    avatar of sala688

                                    sala688

                                    历史

                                    对方会有错,但需要正面教育自己的孩子。

                                    2009-04-09 13: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