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十万火急!!!宝宝腹泻

      pic of user:xiaochch

      xiaochch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十万火急!!!宝宝腹泻

      宝宝(九个半月)从本月一日起腹泻(不成型、一天两次),中间好过,从六日起猛增至六——七次,便中有冻带血丝,经粪化验白血球30-40,红细胞2-3,隐血为弱阳性,培养的粪便结果尚未出来。处方口服亿活、头孢克肟、硫酸庆大霉素。但过了两天泻未制止又呕吐,只能在点滴(头孢),点滴后便中不带血和冻,但便已从水泻为蛋花样,配方豆奶份一吃就吐,一直在吃米汤和粥、米粉,同时口服补液。在此期间家中三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另有发热)也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

        avatar of wuyuhao

        wuyuhao

        历史

         

        夏秋季节,是宝宝多发腹泻的季节。腹泻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如果宝宝反复腹泻不愈,可导致肠道吸收障碍,使宝宝免疫功能下降、体弱多病及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地危害身体健康。
          夏秋宝宝易腹泻的理由

          1.婴幼儿的脏腑很娇嫩,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天气炎热易使胃酸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不足且活性差。而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身体所需的营养多,相对使胃肠道负担较重,加之宝宝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会自节,暴饮暴食或饥饿都可以引起腹泻。

          2.气温高或气候变化,易使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起食物腐败变质,另外忽视宝宝腹部的保暖,受凉后肠蠕动增加,也可引起腹泻。秋季气候的变化,也易加快肠蠕动。

          夏秋常见的几种腹泻

          夏秋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而致的腹泻,而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不同病因所致的腹泻表现也各不相同,妈咪应细心观察宝宝的大便,认真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气味,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饮食,尽快接受治疗。

          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还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大便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重症腹泻的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发生在秋季,也叫秋季腹泻。早期多有发热、呕吐、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除此,大便次数增多,色淡质稀薄,呈蛋花汤或米汤样,无腥臭味,但容易发生脱水。

          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如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大便则呈豆腐渣样。有时患儿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后,也常会伴有腹泻。

        宝宝腹泻中医辨证

          小儿腹泻,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伤食泄、风寒泄、湿热泄、脾虚泻等证型。

          伤食泄:宝宝常表现为大便稀,夹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残渣,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

          风寒泄:多表现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气味不重,往往伴有肠鸣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湿热泄:常见大便如水样,量多次数频繁,或如蛋花汤样,气味极臭,或有少许黏液,宝宝阵阵哭闹,精神萎靡或发热烦躁,口渴尿黄。

          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

          宝宝腹泻处理原则

          1.宝宝一旦腹泻,首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服用抗生素。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腹泻很快就能康复。

          2.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根据宝宝不同病情,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吴茱萸、白术、淮山药、茯苓等药物。可口服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宝宝腹泻中医妙方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研成细末,用黄酒调匀如膏状,敷于神厥穴(肚脐处)上,盖医用胶贴;次日揭去,用温水清洗后再敷新药。每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个别患儿局部可能会轻度发红,但并不影响治疗和疗效,停用后即可恢复。这种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宝宝容易接受。当宝宝吃药、打针有困难,或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时,不妨试试敷脐的方法。

          爱心叮嘱:

          1.婴儿断奶时间不要选择在夏季。

          2.如果敷脐3天后病情不见好转,并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都应到医院诊治:腹泻次数和量明显增加、频繁呕吐伴明显口渴、发热不退、不能正常饮食、大便有脓血。

          3.带宝宝看医生时,不要忘记带新鲜大便标本,以备化验用。

        2006-11-10 16:27:31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满意

              avatar of juanjuanbaobei

              juanjuanbaobei

              历史

              婴儿腹泻病的饮食护理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其发病原因除胃肠道受细菌病毒感染外,当喂养不当,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定量,食物数量变化较多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乳糖酶位于小肠黏膜上皮锯状缘的顶端,主要作用为将进入小肠的乳糖由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而迅速在小肠内吸收转运[1]。乳糖酶缺乏时,婴幼儿常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也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8月~2006年2月,门诊共收治腹泻婴儿180例,男115例,女65例;年龄:<6个月61例,7个月~1岁74例,1~2岁45例。因病毒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68例,喂养不当、乳糖酶缺乏有112例,占62.22%。

                1.2 不同原因致婴儿腹泻特点 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腹泻,表现出不同特点,具体如下。

                1.3 细菌感染 年龄在14~24个月,多发生在夏季,均有吃不洁食物或冰箱内变质食物病史,表现为大便稀水样,带黏液或脓血,中毒症状重伴脱水呕吐,病程短,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饮食护理,7天治愈。

                1.4 轮状病毒感染 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6~12个月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无腥臭,重者伴脱水、呕吐、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为自限性疾病。给予抗病毒治疗,合理喂养,脱水者给予补液,3~8天可治愈。

                1.5 非感染 年龄在2~6个月,原因为喂养不当,除大便改变外,无其他症状体征,大便呈黄稀便,带奶瓣,有时为黄绿稀便,病程长。主要通过饮食护理及对症治疗。

                1.6 乳糖酶缺乏 年龄1岁以内多见表现为排水样稀便,并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腹泻次数每日3~4次或每日7~8次不等,每次量较少,病程较长者可伴有肛周皮肤发红、糜烂,粪便常规检查除部分标本中伴有脂肪球外,均无阳性发现,常规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去双糖饮食治疗,腹泻症状多在3~5天内消失,最长7天。

                2 婴儿腹泻的饮食护理

                2.1 一般饮食原则 减少进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级脂肪酸刺激肠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防止肠内容物发酵的产物使肠道蠕动增加,以利肠道修复。中毒症状重,高热呕吐患儿应暂禁饮食,时间一般为6~8h,最长不能超过12h,禁食期间可喂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2 饮食护理

                2.2.1 合理喂养 由于婴儿消化不良而致的腹泻可不用药物治疗,除注意增减衣服外,合理喂奶就可达到控制腹泻的效果。合理喂奶是根据婴儿的消化能力适时喂奶。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时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养间隔,母亲还应少食脂肪类食物及含纤维素丰富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及粗纤维增加。同时每次喂奶前,可喝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有利于减轻婴儿胃肠负担,从而减轻腹泻症状。这对治疗婴儿腹泻尤为重要[2]。往往医务人员只注重患儿饮食指导而忽略对母亲的饮食指导。

                2.2.2 饮食治疗 用牛奶喂养的婴儿腹泻,要根据腹泻、呕吐、食欲和消化的情况,确定饮食治疗的方法。如病情较重,每日腹泻超过10次,并伴有呕吐、应暂停牛奶,禁食6~8h,最长不超过12h。禁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喂些葡萄糖淡盐水、胡萝卜汤、焦米汤、红茶水等。间隔时间及量可同喂牛奶时一样,或根据婴儿的需要随时少量哺喂。减轻婴儿胃肠道的负担,使之充分休息。待情况好转,逐渐改服米汤、冲淡的脱脂牛奶、稀释的牛奶等,至完全好转再恢复原来的饮食。如婴儿腹泻不严重,仅比正常多2~3次,无呕吐,可暂喂1~2日米汤,而后喂水或米汤冲淡的奶。奶量可视病情先按1/2后按1/3等,使肠道逐步适应。当大便正常后可改服全奶。如婴儿偶然出现腹泻可将奶冲淡喂1~2天即可恢复正常奶量。冲淡奶可用米汤,因米汤没有发酵作用,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而且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腹泻患儿的恢复。无论病情轻重,辅助食品一律停止添加。

                2.2.3 双糖酶缺乏(主要是乳糖酶缺乏)而腹泻的患儿 若食用含乳糖的食物会加重腹泻症状,此时使用豆浆、酸奶或不含乳糖和蔗糖的安婴乐配方奶粉可收到非常好的疗效[3]。

                3 体会

                通过对180例腹泻婴儿实施的饮食护理,结果表明:饮食护理在治疗婴儿腹泻中效果显著,特别是对非感染性腹泻以及由于滥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腹泻以及慢性腹泻的饮食护理更为重要。

                传统治疗婴儿腹泻往往注重药物治疗,而忽略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固然起效,但要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对非感染性腹泻特别是喂养不当及乳糖酶缺乏引起的腹泻,药物治疗不但无效反而会增加患儿痛苦,引起不良反应,如菌群失调,二重感染鹅口疮。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合理指导喂养,做好饮食护理,对提高婴儿腹泻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达到预期护理目标尤为重要。
              治秋季腹泻 中医有妙招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多发季节,其中多为饮食不注意而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对于这类腹泻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应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要采取不同的药物。 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的腹泻,中医称为寒泻,其症状是发烧、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  患儿肠胃积热,外受暑湿引起热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酸臭,小便黄。可选用“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克,每日服3次。  由于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腹胀腹痛,中医简称伤食泻,其表现为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可服“至宝锭”每次1丸,每日2次。  对于脾虚泻,就是患儿久病久泻引起身体虚弱,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可用“启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除了上面几种腹泻外,当小儿贪食生冷食物时容易引起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不成形,泻后、肠鸣后腹胀减轻的患儿,病情很容易加重,有可能发生脱水。因此,这类患儿一般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不能擅自吃药治疗。

              2006-11-10 16:16:57

                avatar of littlegile

                littlegile

                历史

                应该是秋季腹泻吧,如果是轮状病菌感染的话,妈妈要多加注意了,如果宝宝喝配方奶吐最好换成腹泻期间喝的配方奶,以免加重病情。

                2006-11-10 16: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