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期喂养  > 小孩吐奶

      pic of user:missviolet

      missviolet

      历史

      悬赏:20分

      回答:5

      小孩吐奶

      晚上,我躺着喂孩子奶一段时间后,然后停止喂奶。过了不到一分钟,孩子就吐了。吐了好多,我妈妈说,可能是孩子凉了胃,请问凉了胃怎样处理?我的小孩出生43天。

        avatar of wuyuhao

        wuyuhao

        历史

         

        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怎样有效防止宝宝吐奶

        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一、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二、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三、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四、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孩子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孩子吐奶,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医生的情况:在夜间或公休日宝宝吐奶,如果只是出现以下情况,我们是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医生的。

        *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
        *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
        *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需要马上送医院的情况:

        *发高烧、精神恍惚
        *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
        *发生痉挛
        *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
        *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
        *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
        *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
        *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
        *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
        *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要注意的是:当宝宝经常流口水及吐奶时,应准备柔软湿润的毛巾,替宝宝抹净面颊,秋冬时更应及时涂抹润肤膏防止肌肤皲裂。

        问题补充之解答:
        老一辈的观念认为,坐月子期间最好不要外出。古老的禁忌主要因产妇恶露见红,所以有不能见天以及上寺庙的禁忌,而且出门一定要撑黑伞。另一方面,老人家会叮咛产妇避免外出吹到风,他们认为吹到风将来容易发生所谓的「头风」,因此在以前的农业社会,坐月子的产妇一定要从头包到脚,全身裹的密不透风,这些都是属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然而现代人由于生活型态的改变,以往的观点未必要完全遵循。现代人生活环境不似从前,以前出个门可能只靠走路,保暖衣物也较欠缺;现在出门有车代步,车内空调设备完善,不必有害怕外出吹风的顾虑,况且月子期间生病若延误就医,对产妇反而更不利。

        至于怕外出吹到风将来有头痛的顾虑,其实也是多余的,除了不需忌讳外出之外,也不必全身裹的紧紧的,这样反而容易在出汗后吹到风,就真的会出问题,其实只要依照气温采适度穿著即可。

        而至于说宝宝的话,最好还是少出门喽,毕竟刚刚出生的宝宝抵抗力相对而言比较弱,还是等大些再出门吧:)

        2006-11-19 08:18:28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 ★ ★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详细

          avatar of 琦琦妈妈

          琦琦妈妈

          历史

          婴儿吃奶后,如果立即平卧床上,奶汁会从口角流出,甚至把刚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喂奶后把宝宝竖抱一段时间再放到床上,吐奶就会明显减少。医学上把这种吐奶称为溢奶。

          小宝宝为什么会溢奶呢?
          ·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渐转为垂直位。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
          ·婴儿胃的贲门(近食管处 )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近十二指肠处)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母亲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均会使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
          ·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人工喂养,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
          ·如果母亲乳头内陷,在孕期就应加以矫正。
          ·喂奶后应将小宝宝轻轻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宝宝背部,使胃内空气得以排出。
          ·若溢奶是贲门松弛、闭锁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应竖直抱起一二小时,再放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随着胃贲门部的肌肉发育完善,溢奶症状会逐渐减轻。

          2006-11-18 22:44:29

            avatar of 延延

            延延

            历史

            关键是预防!

            2006-11-18 23:22:22

              avatar of 晨茜

              晨茜

              历史

              我的宝宝也是这样的 她出生半个月就开始吐奶了 现在都3个月了还吐着 刚开始时我们也好累 晚上喂完奶要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再放她在床上睡 看了一些资料说要竖抱轻拍后背直到她打嗝 但没有效果 她还是吐 我们都烦死了 白天倒不要紧 主要是晚上害得大家睡不好觉 后来我妈想了一个办法很管用(一般如果喂完奶放在床上她就会醒这时就容易吐了 如果她睡着了就不会吐的 )就是让宝宝枕在自己手上睡(宝宝侧着的)她就不会醒了 睡的很熟 因为她知道你是在搂着她睡 她觉得很安全 就睡的很香了 那就不会吐奶了 也不必担心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头型 因为我家三姐妹小时都是枕在妈妈的手臂上睡的 头型都很标准 只是久了自己的手会累 不过可以等她睡熟了在把她的头轻轻放下让她自己睡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不错的 我现在还是这样 你可以试试啊

              2006-11-19 16:02:09

                avatar of 軍軍媽

                軍軍媽

                历史

                有的新生儿吃奶后容易吐奶,常见的原因是回奶,也叫“溢奶”。溢奶多发生在吃奶后不久、变换体位时。吐出的奶为流出而不是喷出,量可多可少,吐出的东西主要为刚吃下的奶或奶块,不含黄绿色胆汁或红色、黑色的血液等成分。精神佳,食欲仍好,不伴其它不适。
                  常见的原因有:食管与胃连接处的括约肌没有完全发育好,即胃的上口较松,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胃的位置较水平;幽门括约肌较紧,即胃的出口较紧;喂奶方法不当,如加奶速度过快,奶瓶洞眼太大,小儿躺着吃奶等等。
                  建议给宝宝喂奶时,妈妈不要心急,将小儿抱起来、头向斜上方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一手托住宝宝背部、一手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方和下方以托起整个乳房喂奶,如果奶流过急则可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方适当按住或夹住乳房以控制奶流速度。人工喂养时奶瓶的奶头应充满奶,洞眼以可有慢滴为好。喂完之后把宝宝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的拍背,直到把嗝打出来再把宝宝轻轻放下,并且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吐奶,而且减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如果小儿吐奶很严重,呈喷射状,或吐出异常颜色液体等则一定看医生。

                2006-11-20 10: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