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无原无故的哭

      pic of user:lzy09629

      钰儿宝贝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无原无故的哭

      我的BB一般到晚上9点多钟就开始闹,怎么哄也没有用,就是哭闹。麻烦各位妈妈们告诉我该怎么办?

        avatar of 垚 垚 宝 贝

        垚 垚 宝 贝

        历史

         

        不知道您宝宝多大了,宝宝哭闹是有需求的,原因很多,除了生理性的如饥饿、冷暖不适等,有病理性的,如腹疼、身体不舒服等外,还有心理性的哭闹,如有些宝宝生病期间由于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后,在病好转后就变得特别难以伺候的情况等。 心理性的哭闹,可以用消退法,就是不要去理会宝宝,几天后宝宝一般就变乖了。 您可以自己对照一下原因,然后再做处理。

        2009-08-24 00:55:46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昕怡yiyi

          昕怡yiyi

          历史

          宝宝是不是白天睡多了,如果是白天睡多了,你可以试着白天4-7点不叫宝宝睡觉,那样会好的,如果不是白天睡多了,那宝宝就是受到惊吓了,宝宝还太小,大人在宝宝跟前说话声音要小,要不然会吓着宝宝的,还有,如果是周围环境声音大的话,你可以试着给宝宝耳朵塞上一团棉花那样可以使周围环境的分贝降低,试试看!

          2009-08-23 22:26:04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小儿夜啼定惊安神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
            引起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啼,应及时发现,并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眠的习惯,当关灯后便啼哭不止,复开灯则哭自止。这是由于家长常在夜间工作,又不能将小儿分屋而眠。无意中产生的小儿不良习惯。应逐步将室内灯光调暗,让孩子慢慢习惯灯光的变化,最后关掉电灯。
            对于因病引起的夜啼,要祛除病因则啼哭自止,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
            寒证:是指感受寒凉,如夜间小儿踹被露腹而眠,腹部受寒而痛,所以小儿啼哭。此时,家长若用手掌平放在小儿腹部会感到小儿腹部十分寒凉。最简单的治疗办法是将热水袋放在小儿腹部热熨,注意热水袋中的热水不可过烫,以免烫伤小儿皮肤、也可将大粒食盐炒热装在布袋中,放在小儿脐腹部,同样不可过热。可起到驱寒温中止痛的效果,痛止则啼自止。中药可选用乌药散.方中有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治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预防,夜间要勤给小儿盖被防止受寒。
            寒又指小儿饮食寒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分冬夏春秋,各种冷饮随处可买,小儿不知冷暖,喜食寒凉之物,所以常常造成寒凉食品伤及小儿脾胃,中医认为:寒则收引。所以寒伤脾胃常导致胃肠痉挛而痛,故而小儿哭啼,尤其是夜间。天气亦冷,内寒外寒合而为一,因此,小儿哭啼更甚,且睡眠不安。此类型的治疗从饮食上应注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品,特别是在春秋及冬季应避免食用冷饮及冰糕食物。中药亦可选用乌梅散、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冲剂,良附丸等药。
            受寒的病人常常伴有气滞,而见腹胀的症状,以手敲腹可“澎澎”作响,此类病人可在药中加入行气之品如:木香、香附、香橼、砂仁、陈皮等药。
            热证: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火而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哭啼以上半夜为主,寒性夜啼则以午夜后为多。
            对于热证的夜啼,多主张应用清心解热之品如:导赤丹加减: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水煎服,本型关键是热,所以叫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者,可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冒火。小儿心经有热其尿常常黄少,因此要鼓励小儿多饮水,利小便去心火,还要通大便去胃肠之火,所以在清热药中常配用生军或熟军、元明粉等通腑泻下之品.要注意通下药宜适可而止,不可久用。有些家长自认为小儿有火,大便又干所以经常使用泻下药物,初用效果尚好,但不用大便仍然不通。孰不知小儿大便最初可能为实热,但通下之药用久,会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失调也可致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此时再用通下药就会更伤脾胃,而加重大便干。小儿热性夜啼也是一样,有热应清热,但不宜久用,热去则啼止,药亦应停用,再用则损伤入之正气,损伤脾胃之气,夜啼可复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而见夜里突然惊叫啼哭、睡卧不安、易惊易乍,似见异物,面色发青,两目发直呈惊恐之状,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他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此为小儿受惊吓所致,因此治疗宜选用一些镇惊安神之品,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亦不可久服。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病人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一般在吐泻之后,病人自觉舒服许多,此类患儿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食导滞,食滞一消则夜寐自安。常用药物有焦楂、神曲、麦芽、内金、枳壳、枳实、陈皮、厚朴、佛手、砂仁、钩藤等药。中成药可选用山楂丸、消食丸,导赤丹,加味保和丸等。总之小儿夜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祛除病因则啼止神安。

            2009-08-24 06:27:17

              avatar of 低调

              低调

              历史

              可能是宝宝不舒服,是不是太热了所以哭,我家宝宝也是,热起一下又哭了,不过哄哄就没事了,

              2009-08-24 10:36:59

                avatar of chenyuzhe

                chenyuzhe

                历史

                你家宝宝有可能是缺钙哦,到医院查一下微量元素

                2009-08-24 15: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