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透明心
问答历史
|
认识营养素——铁
人体中的铁元素有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其余大部分贮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是人体许多正常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铁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缺乏,会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引起携带的氧明显减少,从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
铁还是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系统中一些酶及电子传递的载体。
铁还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以及神经行为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宝贝缺铁了
宝宝缺铁往往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发病多在6个月~3岁,大多起病缓慢,不为妈妈所注意,到就诊时多已为中度贫血。因此,掌握铁缺乏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妈妈及早发现宝宝的缺铁症状。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进行性苍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睑、甲床、手掌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会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
2.其他系统的表现
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等现象,严重者有异食癖(吃纸屑、煤渣等)。
呼吸循环系统:由于缺氧,可有代偿性呼吸、心率加快,活动或哭闹后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及粒细胞杀菌能力降低。
肝、脾、淋巴结肿大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的肿大,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贫血愈重者,肿大愈明显。
宝宝为什么容易缺铁
大多数宝宝贫血,主要是由于未及时添加富含铁质的离乳食品而引起的。此外,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通常还有:
1.体内铁的储备量不足
正常新生儿体内贮存的铁量足够供应出生后4~6个月间的造血需求,假如妈妈在孕期铁质摄入不足,就不能把足够的铁贮存在宝宝的肝内,宝宝出生后易患缺铁性贫血。
2.铁的摄入量不足
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出生不久的婴儿,以乳类为主,乳类含铁量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铁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肠道的吸收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铁是形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宝宝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也快,需铁量也快速增长。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有很多情况会引起宝宝缺铁,如牛奶过敏可发生慢性失血导致铁不足;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反复感染会使铁消耗增多。
5.食物摄入影响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钙膳食能抑制铁的吸收。如果妈妈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的烹饪方法(植酸、草酸的科学去除法见“宝贝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系(一)”),则容易使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
预防缺铁4大方略
方略1:在孕期和哺乳期,妈妈要摄取足量的铁
妈妈在孕期、哺乳期多吃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绿叶蔬菜、菌藻类、鱼类等。饭后吃一些新鲜水果,并要经常测查血色素,发现贫血时尽早治疗。
方略2: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中的铁含量高于牛奶,且铁的吸收率明显大于牛奶,母乳为50%,牛奶仅为10%。宝宝4个月后,都应按月龄逐步添加菜泥、肝泥、肉泥、鱼泥及饼干、面包、米粉等强化铁质的食品。
方略3:烹饪时使用铁锅铁铲
为宝宝做食物时,尽量使用铁锅铁铲。这种传统的炊具在烹饪食物时,会产生一些小碎铁屑溶于食物中,形成可溶性铁,易于肠道吸收。
方略4:注意铁的吸收率,提高有效摄取
存在于肉类、鱼类、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大多数属于血红素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吸收率达到10%~25%;而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只有1%。
此外,摄入的食物中含有柠檬酸、维生素C、维生素A、动物蛋白、果糖、山梨醇能促进铁的吸收。如果让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吃一些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会使铁的吸收率提高4倍以上,樱桃、橙子、草莓,香椿、蒜苗、菜花、苋菜等都是适合宝宝吃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和蔬菜。
服食补铁制剂仅针对贫血较重的宝宝
对于轻度贫血的宝宝采用科学合理的食补基本能得以纠正,服食补铁制剂仅针对那些贫血较重的宝宝,即在食疗以外还须加服亚铁类药物及维生素C片和胃酶片。铁剂的补充要根据宝宝体重、贫血情况和生长速率来综合判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宝宝服食铁剂时需关注这些事项:
铁剂不宜放置过久。补铁制剂是二价铁,放置过久,存贮不当,二价铁可氧化成三价铁而影响疗效。
铁剂不宜在饭前服用。铁剂对胃黏膜有刺激,饭前服,使人难以耐受,宜饭后服。
铁剂不宜与茶、牛奶、咖啡同服。牛奶含磷高,影响铁的吸收;茶和咖啡中的鞣酸可使铁的吸收减少75%。宜用温开水送服。
铁剂不宜过量服用。铁剂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