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宝宝肠系膜淋巴结炎须住院治疗吗?

      pic of user:yiyidejiaa

      yiyidejiaa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2

      宝宝肠系膜淋巴结炎须住院治疗吗?

      宝宝肠系膜淋巴结炎须住院治疗吗?老是不好,经常宝宝会说肚子疼,住院多挂一段时间 的液能治断根吗?

        avatar of ♡沫晗妈妈

        ♡沫晗妈妈

        历史

         

        啊哦 需要住院就一定要住院哦,祝早日康复

        2010-01-27 11:30:25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famami

          famami

          历史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毒感染,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系,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感觉较好。

          诊断标准: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大于等于2


          主要类型表现为:1、单个肿大
          2、散在多发性
          3、串珠杨改变

          全部患儿腹部均可见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淋巴结数量多,大小不一,分布范围广,多数呈串珠状堆状分布,但有重叠,最大25X15cm有的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自淋巴门进入,肠间隙可见少量积液,所有淋巴结纵横比均大于2,淋巴结内部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皮髓质分布清。

          结合国内外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确定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直径>0.5cm视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大于1.50CM提示病理性肿大)

          彩色多普勒信号:彩色血流的观察主要是看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形式,血流的分布通常有三种类型:

          ①淋巴门型: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
          ②中心型:血流分布在没有淋巴门的淋巴结中心,多见于淋巴瘤;
          ③周边型: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周边部,而淋巴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

          腹痛是儿童常见症状。过去由于检查仪器条件限制,肠系膜淋巴结炎所引起的腹痛常常被忽视。超声是 所有检查中被认为对淋巴结最为敏感及特异的检查。
          主诉以腹痛为主就诊,部分 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腹胀,无发热、腹泻。腹痛为隐痛、钝痛或胀痛,多位于脐周,时间为1周以上,最长达3年。查体除体型偏瘦及腹部轻压痛外,无其它明显阳性体征.

          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频远场聚焦性能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加上超声具有连续、多切面、多角度观察等特点,目前认为超声是淋巴结无创性检查的最佳手段。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过肠粘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过去由于检查条件限制,许多儿童慢性腹痛可能因误诊而延误治疗,甚至行不必要手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儿童腹痛有关;淋巴结长短径之比均>2。
          我们认为超声是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可靠检查。通过超声检查慢性腹痛儿童的肠系膜淋巴结,有助于尽早明确腹痛原因,及时合理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是儿童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是高频超声提示长轴大于1.0cm,短轴大于0.5cm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血液感染过敏免疫性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指感染性或过敏性的特异非特异性炎症。从病原分可见于结核伤寒及腹腔感染病毒等。从病程分急性多于2周内的,急性以感染据多。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夏秋季节,以婴幼儿和学龄前期为主。主要与不规律饮食有关。临床表现为脐周痛,阵发性,全身症状轻。腹部超声可见右下腹,脐周为主的淋巴结肿大。治疗最主要的是规律饮食,不吃任何零食,建议不要喝牛奶(不是说牛奶没营养,只是有些产品太垃圾)。药物选择如血象高合并有腹腔积液可以加窄谱抗生素,如果没有建议口服中药加西咪替丁。

          与之主要鉴别的疾病

          结核性淋巴结炎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标准
          (1) 轻症阑尾炎: 阑尾轻度肿大, 浆膜回声不光滑, 管壁层次欠清晰。)

          (2) 典型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阑尾肿胀粗大。纵切似蚯蚓状或手指状, 末端钝圆, 肠壁增厚, 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 腔内为强回声; 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 似“靶环”样。
          (3) 阑尾穿孔或脓肿形成: 内膜面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回声局灶性连续中断或回声失落, 提示有穿孔。有时可示阑尾腔内有粪石、虫卵或气体, 呈强回声后伴声影。囊实性包块并阑尾周围积液。
          (4) 阑尾腔闭塞或粪影。
          (5) 回肠末段肠壁水肿并肠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标准是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 个以上淋巴结显像, 长轴直径> 1. 0 cm 或短轴直径> 0. 5 cm 视为肿大。

          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且不易鉴别的疾病主要是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据报道急性典型性阑尾炎的临床正确诊断率约为70%~ 80% .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年龄阶段不同其阑尾长度和解剖不同。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异, 为临床及影像诊断增加了难度, 是造成临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误诊的原因之一。但是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比较恒定, 它是根据麦氏点压痛诊断阑尾炎的解剖基础, 也是超声检查阑尾时的定位依据。因此正确显示阑尾位向对诊断急性阑尾炎尤为重要。急性阑尾炎时, 升结肠壁水肿明显呈低回声, 而使结肠内气体线显示清晰的强回声光带, 因而沿其气体线向下探查至低回声消失处即为回盲部。如果在此找到异常回声, 探头加压后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 即可诊断急性阑尾炎.
          痛点部位加压、逆时针旋转扫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我们在小儿麦氏点以超声探头加压后, 其压痛、反跳痛能明显则可提高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我们的体会是在超声显像清楚的情况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而未发现增粗的阑尾, 可除外阑尾炎, 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果能用高频(7. 5MHz) 彩超, 排除肠道气体干扰, 绝大多数病例图像显示清晰。从我们观察的109 例中6 例超声提示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经手术后病理检验证实为急性阑尾炎中得知, 阑尾炎早期超声诊断率较低,易导致早期阑尾炎误诊, 延误治疗。因此, 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更多的要根据临床检查, 从而得到早期诊疗。

          2010-02-22 11: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