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汐妈咪
问答历史
|
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程度不同的攻击性行为。例如,2~5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被别人拿走时,会生气地恐吓对方,表现出愤怒的表情和挑战的姿势,如对方不理会,他接着就会冲过去攻击对方。学龄儿童在听到别人骂他时,会气得和对方打架,等等。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攻击行为,可是有的孩子攻击行为多,攻击方法激烈;有的孩子则攻击行为少,甚至在受到别人攻击时也不还手。孩子间会存在这些差别,是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果一个孩子攻击另一个孩子,抢他的东西,被欺侮者哭着躲开,攻击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下一次就会对同一孩子或别的孩子采取攻击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被欺侮者退缩、谦让,鼓励了攻击者的攻击行为。相反,被欺侮者一旦采取对抗别人攻击的行动而获胜,他就会懂得只有采取攻击才能不受欺侮,因此他也就逐渐学会了攻击行为。这种现像在幼儿园中和多子女的家庭中常可以观察到。
对于儿童的攻击行为,过去成人多采取压制的方式,因为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为贵”,强调“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近年来,却似乎有走向听之任之,甚至助长的趋势,因为人们认为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要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不能吃亏,有的家长就教孩子攻击别人。其实,这样做是把进取性和攻击性混淆在一起了。孩子的进取性是应该鼓励和培养的,而攻击性行为却是应反对和消除的。前者是以不伤害别人的方法,以社会可以接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后者却是以使别人痛苦或实行报复来攫取自己利益,是孩子个性发展中的一种不良倾向。
要阻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成人不能用体罚的方法。如果孩子打了人,成人就打孩子,用体罚折磨他,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出于对成人的惧怕,可能暂时压抑了攻击行为,但多次以后便会失效,一旦忍不住后便会表现出更严重的报复性攻击行为,有的还会攻击自己,造成自伤自残,或造成焦虑、忧郁等精神疾病。有的孩子还会在攻击行为上再加上说谎,采取隐蔽的、嫁祸于人的办法来攻击他人。
正确的做法是: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孩子间的纠纷。分清争执双方孰是孰非,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对无理取闹的攻击者妥协,不能给孩子留下“攻击者占便宜”、“谁凶谁合算”的印象。因为妥协中虽然能赢得一时的安宁,实质上却是助长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为其健康成长种下了祸根。在教育孩子时,可以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明白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友爱、帮助,如果发生矛盾则应通过商量、论理的办法来解决。孩子一旦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又确实体会到从攻击性行为中并不能占到便宜,他的攻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和消除。
怎么让打人的宝贝改掉坏习惯
无论宝贝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出现。“打人”行为,都不能置之不理;因为宝贝需要慢慢懂得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界限的。
1、给宝贝机会安静下来
如果在愤怒最激烈的时候进行责骂可能酿成失败——怨恨——攻击——反击的循环。当宝贝激烈地发脾气的时候,同他说理是无用的,转过身不理会这些持续的发脾气。或者走开不听。当宝贝冷静下来,应该告诉他为什么这种行为不可接受。
2、减少与攻击模式接触
如果宝贝与一个“小霸王”在一起,应尽快叫宝贝脱离这种关系。另外。自己也要避免表现出攻击行为,千万不要体罚宝贝。研究证明。宝贝不但模仿令人满意的行为,而且模仿不恰当的行为。体罚只会让宝贝学会以暴制暴。
3、帮助宝贝变得自信
有时候,宝贝采取攻击行为以应对各种挫折和羞辱。如果能帮助宝贝变得更舒适和自信,他就会更少攻击性。
4、对宝贝的攻击行为叫停
当宝贝对别人发生攻击行为时。把他从攻击的环境中隔离开来,不让他继续吵闹。比如把他送到自己的房间去。
5、严格而尽可能温和地约束他
你不能总是对宝贝的攻击置之不理,最好伸出手臂紧紧抱住他。这样他就发作不了。
小娟和父母的表现可以说是很不恰当的。当宝贝在家里打人时,父母和长辈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纵容宝贝,而应该让宝贝感受到这种攻击行为是不被允许和赞扬的。时间久了。宝贝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6、让宝贝看到好的榜样
你可让宝贝接触表现温和行为的宝贝。并给表现好的宝贝奖励。当他看见因这种行为而获得奖励的时候。就会产生效果。要教会宝贝新的行为方式。给他机会观察别人如何实施要求做到的行为。
7、父母也要安静下来
在宝贝大发脾气时。你应该让自己也静下来,不要对宝贝大吼,可带着一本杂志到洗手间去,等一切平静下来再出来,这样有助于你恰当对待宝贝的行为。
宝宝不会生来打人,一定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可能是父母经常吵嘴、打架,宝宝深受熏陶;还有看到托儿所的小朋友和邻家的孩子打人,觉得有趣,于是也学他们的样子;还有的父母怕宝宝在外面被欺负,有意教宝宝“谁要打你,你就打他,咱不能吃这个亏”,你想呀,宝宝还不是一点就透。
宝宝打人,不论什么原因,爸爸妈妈都不应忽略。既不能认为宝宝还小,打人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就不予制止,也不能一看到宝宝打人,就一味训斥、打骂,使其在家长的放纵或适得其反的教育下,越变越坏,养成恶习,最后变成一个专门欺侮弱小、蛮不讲理、只用拳头说话的人。
那么,为了宝宝能尽快改掉好打人的毛病,我们该怎么做呢?
1、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宝宝所产生的影响,并注意为宝宝选择品行好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和游戏,以消除不利因素对宝宝潜移默化的影响。
2、注意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讲解行为标准。使宝宝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看到宝宝动手打人,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先严厉地告诉宝宝“不许这样做。”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打是没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4、如果宝宝好打人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剥夺其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宝宝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以帮助他改正缺点。
5、对于宝宝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家长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