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孩子没安全感怎么办

      pic of user:lly0405289

      lly0405289

      历史

      悬赏:10分

      回答:5

      孩子没安全感怎么办

      我有一个快到6周岁的孩子,以前快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可是去年发生的三次事情,让他现在变得没安全感,上课外辅导课时哭,不是那种豪陶大哭,而是一个人抹眼泪,课不是他不喜欢,都是他喜欢的,自己选择的.那三件事情是这样的:
      1、 第一次是公司搬家,从15层搬至10层,他很高兴的跟我约定,他走电梯自15层至10层,我从楼梯。后来他自己进电梯以后,可能是没按10,直接到1楼去了,无措的他又返回10楼,守在电梯门口大哭。我找到他时表扬他很机智很勇敢,但此那以后他不再一个人座电梯。
      2、 第二次是去商场,他给我们约好自己一个人去看书,让我们自己去办事情,完了到他看书的地方找我们。可能一个小书看完后,想找我们了,去找到,一个人在商场里无助的哭泣。我看到他的时候,眼睛都哭红了。我安慰他后,告诉他如果下次碰到这种情况,要找商场服务台的阿姨,让她们通过广播来找妈妈。至今为止,他再商场里不再单独看书了,一定要有大人陪着。
      3、 最后一次是他上英语辅导课时,我告诉他,我要离开一会儿,他未同意。后来等他上课后,我离开了,可他一节课快下课了,去告诉老师,他要小便,出来后发现我不再,哭着让老师给我打电话。从此以后,每次上校外辅导课时都要哭。
      我跟他讲过很多道理,都没办法让他回到以前的快乐中去,前几天在跟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我打了他,事后也知道自己不对,对孩子应该更耐心更要有爱心,让他心理的阴影能消失掉。

      请问能有什么办法解决我的孩子的问题?非常感谢!


        avatar of 我想我是风

        我想我是风

        历史

         

        缺乏爱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缺乏爱的孩子,会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逐渐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如果要帮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犹豫,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吧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聪明伶俐,而且还要拥有健全的心理。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已经证实,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这是帮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的核心所在。

        我相信没有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爱,怎样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却并不是每个妈妈都做得很好。妈妈们可能感到困惑,自己已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但孩子身上总还是出现上面所列举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今天首先就要说说“爱”和“安全感”对于孩子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和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
        爱和安全感——健康人格的基础

        母亲的爱是一种营养,爱就像阳光、水分一样,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

        母亲的胸怀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摇篮,孩子在这关爱的摇篮里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心理素质的培养集中体现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并且具有亲和意向与合作精神,懂得关心他人。相反,人格缺失的孩子,可能出现自私、焦虑、胆怯、敏感、偏激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健全人格的养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成人榜样的熏陶、同龄伙伴间的人际互动、认知教育与实践,等等。但是,爱和安全感是启动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爱的缺失会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出现偏离,而且是难以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

        科学证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能不断地发现规律。他们慢慢会懂得,只有持续照顾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才是最爱他的,他的生存离不开这些人,从而对他们产生深深的依恋。有了这种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会时刻感到自己不会受到抛弃,也才会有信心专注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母亲给予孩子深切的爱以及肉体的紧密接触是母子间建立基本感情联系的关键。母亲的眼光、母亲的声音、母亲的胸怀以及母亲的轻抚和拍打都是母子沟通的桥梁,孩子就是凭借着这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交流,发展成为对整个人类的爱,并建构自身健全的人格基础。

        2010-04-13 13:00:30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xushuangai

          xushuangai

          历史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释事实远比闭口不谈好,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总有很多的不如意,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乖,不够好。也许他们会担心和害怕,可是只要你的大手牵着他的小手,他们就会超乎你想象地勇敢起来。

          2010-04-13 13:20:19

            avatar of 汐汐妈咪

            汐汐妈咪

            历史

            我知道,健康的孩子必须心理和生理都健康。也经常听到专家和老师们提醒家长们:要让孩子有安全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理不受到伤害。但,究竟怎样做才不会伤害孩子?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呢?一家长



            孩子的童年时代是其一生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早期经验的获得对他(她)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如果在童年期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留下精神疤痕和心理阴影。



            所谓心理创伤,就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



            美国的研究成果表明,50--75%儿童严重心理创伤患者症状会一直延续到成年。交通事故后约25%的儿童会留下严重心理创伤疾患,青少年罪犯中,严重的精神创伤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



            造成心理创伤的的原因一是天灾,二是人祸。一般而言,身体伤害仅伤其表,精神伤害则伤其心。心理创伤给人带来的伤害尤其是对儿童的伤害更无以复加。它沉重打击了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严重妨碍了儿童友善交往关系、良好沟通交流渠道和信任感、安全感的建立,挫伤了儿童积极探索精神、学习劲头、表现欲望、情感表达的内在趋动性,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法、感觉体验以及行为方式。特别是对于年幼无知的儿童而言,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起步阶段,家庭是他们栖身的窝、藏身的巢,父母是他们遮雨的伞、依靠的树。非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伤害外,父母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制造者。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也是人最重要的精神需要。如果没有安全感,人们就会产生恐惧感、焦虑感、情绪的剧烈波动以及行为失常和身心失调。家庭功能的不健全,家庭氛围的不健康,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长行为的不端正,教育目的的不正确,教育方法的不科学,教育思想的不民主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为此,父母不仅要提供给孩子一个完整、健全、舒适、安全、温暖、美好的家,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活泼、自由、开放、自主、自立、发展的平台。只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只有科学的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说,父母是确保孩子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安全感是医治孩子心理创伤的灵丹妙药。

            2010-04-13 13:21:24

              avatar of 钦涵宝贝

              钦涵宝贝

              历史

              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跟孩子说话,对孩子语气要温柔,要和孩子多进行沟通,没事多和孩子出去玩,锻炼亲自关系,宝宝做错什么事请不要呵斥宝宝

              2010-04-13 13:29:31

                avatar of 小蔷薇

                小蔷薇

                历史

                我感觉这是宝宝太爱粘着你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有些宝宝面对没有父母在身边或是对陌生环境毫不怕生,还能一个人玩得很开心?
                现象
                小勋总需要爸爸时时注意他、关心他,常常想要紧抱着爸爸,依赖着爸爸,爸爸在旁边时小勋自己一个人也会玩得更开心。只要爸爸跟别人说话,小勋就来打断大人的谈话,拿着玩具过来要求爸爸跟他玩,不然就开始摔玩具或大叫。
                认识“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是当宝宝和对他有反应的人面临分离时,会产生一种不适应行为,包括:抱着不放、有惧怕表情、情绪不稳定、害怕、爱哭、耍赖、不喜欢跟同龄孩子玩、对某些物体特别害怕等。理论上,粘人的现象在宝宝6个月到4岁这段期间发生,被缠着不放的对象通常是花很多时间跟宝宝相处的人,宝宝不管粘着谁都不会消减宝宝对父母的重视感。
                2岁:分离焦虑会逐渐地减轻,开始摸索环境以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
                3岁:开始和其它人互动,分离焦虑症逐渐消失。进入可以入园入学的阶段,离开家庭到学校的环境改变,让孩子因为害怕离开熟悉的对象而产生拒学的心理,可能又引发另一波分离焦虑症。
                怎样减少粘人的现象发生?
                在分离焦虑的时期里,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怀与支持,会造成负面情绪发展,潜藏在个性中,可能会变得没有自信,或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的事物等。所以父母们应从旁给予适度的支持与教育,帮助孩子克服心中的恐惧去面对不同的环境,体验不同的新事物。
                1. 让宝宝学习自己玩
                不是丢下宝宝让他真正的“独处”,而是让宝宝跟妈妈共处在同一个空间中,让他自己一个人玩。可以帮宝宝准备一些玩具,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扰他。千万要避免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宝宝,就会忍不住过去抱他喔!
                2. 让宝宝学习等待
                宝宝哭了不要马上过去抱孩子,会养成宝宝用哭当成呼唤父母的方式。父母一定要压抑怜惜的心与罪恶感,最好先悄悄观察确定孩子没有发生危险或是尿布湿了,站在原地上,用和缓的声音安慰宝宝:“宝宝乖,妈妈好爱你喔,但是现在妈妈有其它事情在处理,等我一下,我马上过来喔,先不要哭。”尽速将手中的事情告一个段落,再过去马上抱他:“宝宝好乖喔,知道妈妈在忙,虽然你看不见妈妈,但是妈妈一直都在这附近陪着你啊,不要哭了啊。”帮宝宝建立起“妈妈没有消失”的概念,渐渐地让他跨越这道认知的鸿沟,走出分离焦虑的恐惧。
                3. 父母要说话算话,建立信赖感
                “宝宝乖,下班就来接你”、“要乖乖,等我忙完就来抱你喔!”不要以为宝宝听不懂大人的话喔!一下班就要马上去接孩子,一忙完就要马上陪宝宝,可以让孩子对“等待”深具信心,也更愿意等待,能建立他对人的信任与正面观感,性格也会更独立。
                4. 不要威胁宝宝
                宝宝哭闹不休时,父母尽量克制马上过去抱他的冲动外,也要克制不耐烦的情绪,不要骗宝宝说:“你再哭的话,会有怪物来咬你喔。”“你再哭的话,我就把你关在这里不管你了。”或是父母动怒了:“你再哭的话,我就打你。”这种方式反而会加深宝宝的忧虑,形成恶性循环。
                5. 不要强迫离开宝宝、或趁宝宝睡着时离开
                有些父母会偷偷趁宝宝不注意时离开去办事情,或是不理会宝宝的哭闹,就径自离开。父母的突然离开或有离开的可能性最容易导致宝宝焦虑情绪产生。这样的方法有可能导致宝宝更担心你突然消失不见,更加随时紧跟着你。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应该要有耐性,在离开之前先将宝宝托给宝宝信任的人来照顾,然后用稳定的口吻告诉宝宝:“我只是要暂时离开,等一下就会回来,不会消失不见的。”只要父母要暂时离开处理别的事情,都要将宝宝交给宝宝熟悉的人来照顾。
                6. 不要露出忧郁的表情
                “宝宝还这么小,让他一个人玩好孤单。”“把宝宝交给别人照顾,没有我在旁边看着宝宝,我实在不能放心。”“把孩子带出去很容易被传染疾病。”父母常在宝宝面前露出过度忧虑的表情,也会让宝宝感染到忧虑的气氛。父母应学习放松与放手,让孩子适应陌生的环境,也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
                7. 帮宝宝找到模仿的对象
                看到其它年龄相仿的宝宝没有父母陪同也能自在玩耍时,趁此鼓励宝宝:“你看,他好棒耶,他能一个人自己玩,你看一个人也很好玩。”让宝宝知道暂时一个人玩并不可怕。
                8. 在与宝宝分离的时间内,要有其它人也很关心和照顾宝宝
                这时照顾宝宝的人,最好能够对宝宝说有关爸爸妈妈的话,例如:“妈妈是去买好吃的东西给宝宝!”“爸爸去上班了,要赚钱给宝宝买新衣服啊!”让宝宝心中充满安全感。

                2010-04-14 0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