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心理  > 宝宝胆子小怎么办

      pic of user:ymqktt

      ymqktt

      历史

      悬赏:200分

      回答:8

      宝宝胆子小怎么办

      我儿子看到皮球,小动物玩具之类的东西就害怕,连小孩坐的摇摇车怕,请问这是心理问题吗?

        avatar of 彬宝宝

        彬宝宝

        历史

         

        孩子为什么胆小呢?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小儿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发布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

        2007-03-03 12:01:5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语:谢谢你的回答,我也同意你的看法,我儿子就是出去的太少了,不过他只有十个月,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

          avatar of 思飘飘

          思飘飘

          历史

          不同年龄的儿童恐惧的对象不同:2——5岁的孩子对噪声、陌生的事物、疼痛、坠落、身体的突然移动的刺激恐惧程度逐渐下降,而对黑暗、动物的伤害性威胁逐渐增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对一些想像中的东西.如鬼怪、地狱等害怕。
          胆小会给孩子造成远期的心理影响,长大后仍然胆小怕事。父母对胆小的孩子通常是不满意的,希望自己能够养育出强壮、勇敢的孩子,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怕黑或者让他买个东西他都犹豫不决时、妈妈会感到生气。
          如果孩于已经胆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纠正:
          (1)要注意改变对孩子的不良教育方式:当孩子在不听话时及任性时,不能编造谎言、以威胁性的语言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叫老虎把你吃掉”。更不能把孩子关在小黑屋子里,或者在夜晚将孩子推出门外。
          (2)科学道理教育:如果孩子听到雷声,看到闪电感到紧张、害伯时,父母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向他们讲明闪电雷鸣的科学道理,帮助孩子消除对雷电的恐惧感。
          (3)榜样作用:父母应当帮助胆小的孩子树立榜样,可以让孩于看同龄孩子与自己所恐惧的对象相处,如看小朋友与自己害怕的小狗玩。并让孩子分阶段观察小朋友如何与小狗接近,再让孩子站在别人旁边与小狗戏戏、玩耍,最后让孩子逐步去接近害怕的小动物。
          (4)帮助该子消除恐惧:如果孩子害怕黑暗,不敢一个人关灯睡觉,妈妈可以帮助孩子装—个灯光柔和的床头灯或壁灯,让孩子学会开灯、关灯,自己拿握黑暗与明亮的主动权,井帮助该子消除对黑暗的害怕。

          2007-03-02 22:55:05

            avatar of jiangying1980

            jiangying1980

            历史

            第一,允许孩子怕,千万不能讥笑孩子“是个胆小鬼”,而要千方百计解除他的恐惧。例如晚上孩子见到黑影很恐惧,就应对孩子说这是树的影子,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是很自然的事。别把孩子推向害怕处,不可说:“别怕,孩子!冲过去啊!去了你就会看到没什麽可怕的”。
              第二,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有益的经验。例如孩子害怕蟹,不妨教给他捉蟹的办法,只要捉住蟹的身体的两侧就不会被蟹钳住了。有的孩子怕猫,家长可以告诉他,只要不去拉它的尾巴,猫是不会咬人的。怕狗吗?它喜欢跑、追,我们不靠近它就是了”。
              第三,家长的榜样也很重要。父母自己不该无缘无故地什麽都怕。什麽都惊,如:打雷时,倒是母亲先喊起来。不要遇到一点点事就大惊小怪。例如家长有时不当心划破了手,就不声不响地擦上一些红药水。孩子看到妈妈一点也不在乎,他遇到类似的事,也就不害怕了。
              第四,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有的孩子由于家长常常大声对他训斥,他一听到家长叫他就害怕,有的孩子在洗澡时被烫痛了,他就害怕洗澡等等。家长在孩子遇到一些他预料不到的事时,要对他讲明道理,讲清楚凡事都要当心一点,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劝慰的语言,孩子害怕时抱紧他;孩子怕滑滑梯,先抱孩子滑下来;孩子怕雷声,您就静静地抱着孩子,告诉他:“妈妈知道你怕雷声,雷只是声音而已,不会伤害你。”


            2007-03-02 23:05:18

              avatar of jiayebao

              jiayebao

              历史

              我认为宝宝胆小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所以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

              首先,为宝宝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父母要带着孩子多串串门,多参加一些聚会,孩子会在观察父母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会比较放松,胆子会大起来,逐步产生自信。

              其次,宝宝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单独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学会遵守规则;跟小孩子玩,可以学会照顾别人。待他交到几个好朋友之后,胆子自然就大了。当然,年幼的孩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纠纷”,最好试着先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大人再出面。

              通过适当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也是不错的,不但可以发展宝宝肢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思维发育,更可以直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在家里,父母有意识地让宝宝自己在另外的房间玩耍。你要时不时地和他说几句话,让他放心。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有意识地给宝宝设计一些情境,比如让他单独去另一个房间给你取书或是他的玩具,锻炼宝宝的胆量。

              宝宝胆量大小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就先天因素来说,我的感受特别深。我儿子对鞭炮声就表现出特别的恐惧,每每周边放爆竹他就大哭,甚至全身发抖。此外,他也不像邻居家的孩子那样,很高的台阶都敢跳,他对高度敏感性特别强。像这类的胆小,只能给孩子时间,慢慢适应。

              从后天因素来看,我认为与成长的家庭环境关系很大。长辈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做错事时不当的指责,都可能导致孩子胆小。但我想这方面归根到底由父母的举止言行决定,胆小怕事的双亲必然养出胆小怕事的孩子。

              能否解决宝宝胆小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而且基本上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当然,要缩短孩子适应环境的时间,主观努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关于胆小,我想做一个简单划分:

              一类胆小属于本能反应。所有人面对未知危险、“强大”对手时都会表现出胆怯、恐惧、退缩、无所适从。这类情况不能定性为胆小,不一定会成为日后性格发展中的问题。

              另一类胆小属于相对固定的行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再加上成长中多次遇到“威胁”刺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反射性的行为。比如说:被厉害的小朋友欺负时不能采取适当的反应方式来保护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于是孩子的行为呈现出固定化模式。

              后一种胆小是需要父母关注的,其道理是:

              ·孩子最初采取的对应行为多是自然反应,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成为行为习惯。

              ·一个刺激下的反应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个孩子在外面对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行为听之任之,那么在家中也会对前来串门的“霸道”小客人一让再让。

              ·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尝试新的应对方式,而非总是被动和忍让。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选择新方式有效地应对“强横”,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学习人际交往中适应性行为的机会。

              从天性的角度看,胆小孩子的气质特点是:安静、温和、腼腆、顺从、忍让、谨慎、软弱,少有主动要求。这些特点发展下去都属于内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遗传而来,天性不容易改变。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其做事有独立性,勇敢有为。只有实践过程带给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经验“资本”。

              从后天的角度说,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对这样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严加管束、过度保护、批评贬低、包办代替。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

              千万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因为幼儿尚不能自我评价,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说。如果孩子感觉自己被人视为“胆小鬼”,有可能就不愿再去尝试那些“胆大”的做法而维持“胆小”的状态。父母不要不断地责怪孩子表现不佳,允许各种各样的弱点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经验看似简单的事,在幼小心灵中“非同小可”,您应该耐心讲解。或许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你讲的知识,但是讲解本身会让他感觉危险的程度在减弱,起码在这个时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当孩子真的处于恐惧中时,他需要你实际的支持和陪伴,不仅限于口头安慰,最好在行动上让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对于幼童来说,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绝对安全的。

              2007-03-03 08:28:36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胆子特别小,令家长着急、担心,怕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孩子胆心的表现:

                  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
                  不敢一个人上街办点儿事情,像买张晚报、取瓶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依赖大人,自己不敢单独去做;
                  不敢在晚上出屋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
                  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这些表现,的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造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家长保护过度。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保护过多过细,怕磕着、怕摔着、怕有任何不适意,总把孩子带在身边,形影不离,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依赖心理和被保护意识。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保护的惯性照样持续,没能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适当“放飞”,结果是孩子离开大人就害怕。

                  孩子曾经被吓唬,心理上留下阴影。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吓唬孩子;大众传媒中的一些画面、一些故事讲了可怕的内容,或者生活中某些偶发事件,如着火、跑水等吓着了孩子……这些经历,在孩子心理上留下可怕的阴影,造成孩子胆小。

                  孩子交往太少,对陌生人和群体不适应。
                  有些孩子从小很少与人交往,除了父母、长辈,极少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极少有走亲访友的机会。这样,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缩,怕见生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孩子胆小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当幼儿已经感到紧张和害怕了,家长千万不可当着外人批评他“你怎么这么胆小”,这等于在教会他:以后你遇到事情,凡是不知该怎么办时,就是胆小!也不能假装没有看见或坚持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引起紧张的环境里(比如黑屋子),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面对恐惧是毫无道理的,况且这样做也培养不出勇敢的孩子。1—3岁的幼儿在心理上正处于建立信任和委托感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孩子受到惊吓时保护是惟一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不保护他,他可能更害怕,可能真会变成“胆小鬼”,长大后也不会有充分的自信。

                  具体做法:

                  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孩子害怕大的声音,那么走在铁路旁,你要先告诉孩子:来了一辆大火车,如果你不想听汽笛声,先把耳朵捂上。这是让孩子做个决定,是提供机会让他选择。但有些妈妈会对孩子说“快捂上耳朵,火车来了,汽笛声该吓着咱们了”,这样说等于告诉他害怕是对的,你希望他这么做。

                  要马上抚爱受到惊吓的孩子。孩子已经受到惊吓,告诉他“别怕”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恐惧”这东西是通过教育、经历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实保护才能摆脱的。

                  不要总提使孩子受到惊吓的事。安抚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不停地说话,控制住你自己,尽量少说,只是搂紧他。等他恢复正常后,不要继续谈论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试图帮他分析什么,“噢,宝贝儿,刚才叔叔把咱们举到半空,吓着咱们了是不是?”这样的话毫无安抚意义,反倒强调了恐惧。

                  除了上述三点,专家们还建议让环境的变化慢一点,小一点,让孩子能逐步适应。大多数孩子都能克服恐惧。记住一句话:不要着急。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2007-03-03 08:52:17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对其它同年龄孩子觉得无所谓的事情都怕得要命。比如,怕见到陌生人,怕自己的影子,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怕天黑、怕打雷、怕独自一人呆在屋里等。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不必过问,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长大了仍胆小,那也是天生性格造成的,不必注意。

                    然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幼年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成年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尤其是孩子的恐惧、畏缩受到外界刺激的强化,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由此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有必要及时、恰当地纠正。

                    恐惧是人类对自身保护以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对危险产生恐惧是十分自然的。比如,对水、火、电等危及生命的自然现象的躲避,可以使人免受淹溺、烧灼和电击的伤害。只要这种恐惧不扩展到适当的范围以外,就是正常的。

                    对幼儿和稍大的儿童来说,在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有一种大多数同龄儿共同的恐惧对象,如幼儿害怕小动物、怕突然的响声、怕雷电、怕黑暗;五六岁的孩子怕另一些东西,如怕单独睡觉、怕鬼怪故事、怕成人发怒等;学龄儿童由于接触了很多外界事物,可能会对被人嘲笑、恐怖的影视镜头等,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更害怕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心理问题。但如果未能加以解决,可能因偶然事件产生深刻印象,比如上课答错问题被同学嘲笑,因而本身对当众讲话有惧怕的心理就会被强化,以致长大后也害怕在这种人多的场合发言。所以,对孩子的恐惧心理应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

                    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恐惧的直接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其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以及生产时的难产、剖宫产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家长对孩子过分限制、过度保护、缺少爱抚等有关,如怕孩子受伤而不让其多活动,不准孩子与外界适当地交往,当孩子有一点小伤病时家长就大惊小怪等。孩子未受到生活的磨炼,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反而易受伤害,其恐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长大以后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有极大的好处。首先,家长应明白,帮孩子克服恐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耐心与信心。其次,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应多给孩子爱抚,并向他讲述一些事物的道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社交能力,不可事事包办,要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另外,不要用恫吓和看法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如在孩子害怕黑暗不肯入睡时,千万不要说:“再不睡,大灰狼会来吃你!”而应说:“不要怕,关上灯才能不晃眼,好好睡吧!”

                    国外儿童心理专家曾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4岁的男孩睡觉时梦见一条蛇要咬他,他告诉了妈妈,妈妈便拿出棍子“打蛇”。专家们认为,这样只能给孩子一个屋子里真有蛇的印象,反而更害怕。如果妈妈打开灯,让孩子看看屋里并没有蛇,孩子会安心睡去。可见,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消除孩子的恐惧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如果孩子已出现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就应该及早求助于儿童心理专家帮助解决。

                  2007-03-03 08:52:40

                    avatar of 勇勇妈

                    勇勇妈

                    历史

                    多玩玩,注意引导就行了.

                    2007-03-03 11:13:27

                      avatar of 彬宝宝

                      彬宝宝

                      历史

                      如何改善:
                        孩子性格内向从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问题,实质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要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关键还在于父母或成人的教养方式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的榜样行为与鼓励可以慢慢使孩子改变。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在游戏中为孩子做榜样,让孩子觉得有父母一起玩,做保护,很安全。孩子有了安全感,加上对父母的信任,也就会积极地大胆地尝试着去玩着游戏了。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例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带孩子出去玩等。
                        等孩子能渐渐地胆大一点了,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互相帮助。
                        家长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地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对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负你没有?”“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一类的语言,避免孩子在心理上总处于弱者或被动的地位。
                        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如下棋、弹琴、识字、计算、旅游等。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成人能积极引导,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2007-03-03 1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