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网用户登录

 

母婴健康

早期教育

全程呵护

发育关键期

首页  >  婴幼保健  > 婴儿已经满月黄疸还没退,怎么回事?

      pic of user:zjp42024

      zjp42024

      历史

      悬赏:50分

      回答:11

      婴儿已经满月黄疸还没退,怎么回事?

      孩子已经满月,可是黄疸还没退,其他都很好,精神也好,谁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1)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部分高未胎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约80%来源于血红蛋白,约20%来源于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8.8mg/kg,成人则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血氧分压低,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出生趾氧分压升高,过多的红细胞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早产儿低于70天,足月儿约80天,成人为120天),且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细胞前体较多。
        2,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胆红素进入血循环,与白蛋白联结后,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不能透过细胞膜及血脑屏障引起细胞和脑组织损伤。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刚出生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也可减少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进入肝细胞后,与Y、Z蛋白结合,在光面内质网,主要通过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催化,形成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经胆汁排至肠道。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微(生后5—10天达正常),UDPGT含量也低(生后1周接近正常)且活性差(仅为正常的0~30%),因此,生成结合胆红素的量较少;出生时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暂时低下,早产儿更为明显,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4.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irculation)特点 成人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大部分随粪便排除,小部分被结肠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和经门静脉至肝脏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经胆道排泄,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出生时肠腔内具有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增加。此外,胎粪约含胆红素80~200mg,如排泄延迟,可使胆红素吸收增加。
        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新生儿黄疸分类]
        1.生理性黄疸(physiologicaljaundice)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1);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1),早产儿<257μmol/L(15mg/d1)。
        有资料表明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1)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尚需进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生理性黄疸始终是一除外性诊断,必须排除引起病理性黄疽的各种疾病后方可确定。
        2.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 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μmol/L(12.9mg/d1)、早产儿>257μ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 (5mg/d1);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产生是多种原因所致,临床疾病常以某一原因为主,为便于描述可分为三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增多症:即静脉血红细胞>6×1012/I_,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压积>65%。常见于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2)血管外溶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
        (3)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
        (4)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5)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巨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吸收增加;母乳性黄疸,病因不清。可能与母乳中的p—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见于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
        (6)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F—Poole和血红蛋白Hasharon等,由于血红蛋白肽链数量和质量缺陷而引起溶血。
        (7)红细胞膜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均可使红细胞膜异常,致使红细胞破坏增加。
        2,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
        (1)缺氧:如窒息和心力衰竭等,UDPGT活性受抑制。
        (2)Crigler—Najjar综合征:即先天性UDPGT缺乏。I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诱导剂治疗无效,很难存活;Ⅱ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诱导剂治疗有效。
        (3)Gilbert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黄疸较轻,伴有UDPGT活性降低时黄疸较重,酶诱导剂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4)Lucey—Driscoll综合征:即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由于妊娠后期孕妇血清中存在—种孕激素,抑制UDPGT活性所致。本病有家族史,新生儿早期黄疸重,2~3周自然消退。
        (5)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VitK3、消炎痛、西地兰等,可与胆红素竞争Y、Z蛋白的结合位点。
        (6)其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和先天愚型等常伴有血胆红素升高或黄疸消退延迟。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1)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所致。常见有乙型月干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及EB病毒等。
        (2)先天性代谢缺陷病:e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酪氨酸血症、糖原累积病Ⅳ型及脂质累积病(尼曼匹克病、高雪病)等可有肝细胞损害。
        (3)Dubin—Johnson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是由肝细胞分泌和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所致。
        (4)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使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是新生儿期阻塞性黄疽的常见原因;胆汁粘稠综合征是由于胆汁淤积在小胆管中,使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见于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肝和胆道的肿瘤也可压迫胆管造成阻塞。
        〔鉴别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由于新生儿黄疸常见、产生原因较多并且发病机制复杂,除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组织和影像学检查外,按照一定步骤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对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甚为重要。

        2007-03-03 19:55:39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avatar of juddy

          juddy

          历史

          那就要看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就要看医生了。

          2007-03-03 17:45:52

            avatar of zengqiu

            zengqiu

            历史

            一定要去看医生,因为生理性黄疸在一个月以内会退,只有病理性黄疸会持续的时间长.

            2007-03-03 17:49:33

              avatar of vickychen9

              vickychen9

              历史

              我家宝宝36天的时候去打预防针,结果因为黄疸还没退,被拒打了。直接去医院看了一下,医生测下来是4,验血后一切都好的。医生让停母乳几天,还开了妈咪爱和茵卮黄,结果停了一天就退了。所以LZ不用担心,有的宝宝是退的慢的。保险的话可以去看医生,开点药就可以了

              2007-03-03 19:11:21

                avatar of a-lwj

                a-lwj

                历史

                去医院验一下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问题不大,吃点去黄的药(医生给开),多喝点葡萄糖水就好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会麻烦一些。我家宝宝就是35天去看的医生,吃了几天药就好了。

                2007-03-03 19:41:04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2007-03-03 19:51:41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概述
                    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出现黄疸都是病理现象,新生儿则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病因
                    (一)胆红素产生相对过多。
                    (二)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运送的能力不足。
                    (三)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
                    (四)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
                    (五)肠肝循环增加。


                    症状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日出生,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
                    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治疗
                    为了预防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孕母产前用药要慎重,能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分娩过程中严密监护,以免胎儿发生窒息和产伤;生后注意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当提早喂养。若已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除病因治疗外,可应用光疗、血浆或白蛋白等治疗。

                    2007-03-03 19:54:29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些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第三,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2007-03-03 19:56:36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中医病名]

                        胎黄 胎疸

                        [概 述]

                        中医

                        胎黄又名胎疸,是因胎儿期感受湿热,或湿浊瘀阻所致,以婴儿出现皮肤、粘膜、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

                        西医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常见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小儿遍体皮肤及双目黄染为特点。

                        [病 因]

                        中医

                        胎儿期感受湿热,或湿浊瘀阻所致。

                        西医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因新生儿生后胆红素产生的量过多和葡萄糖醛转移酶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同时亦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形成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不成熟、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等因素有关。

                        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与原发病的不同而异。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是母子血型不合,产生同族血型的免疫作用引起的。

                        [症 状]

                        1 生后36h内出现黄疸,或成熟儿生后24h,未成熟儿生后48h出现黄疸;或生后第5天才出现黄疸。黄疸最早出现于面部,随胆红素的升高在躯干、四肢出现,最后波及手心足底。

                        2 黄疸持续7~10天不退,成熟儿持续2周以上,未成熟儿则在3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3 溶血性黄疽多呈杏黄色或桔黄色。梗阻性黄疸多呈灰黄色或黄绿色。患儿除黄疸外,还有原发病伴随的其他症状。若有感染者可见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纳乳减少及末梢血白细胞升高,核左移;如溶血性黄疸则可见面色苍白的贫血貌、呼吸急促;如先天或后天性胆道阻塞,则见大便呈灰泥土样。

                        [检 查]

                        1 胆红素测定。

                        2 母、子血型。

                        3 婴儿及其母的Coombs试验。

                        4 网织红细胞计数。

                        5 血红蛋白测定。

                        6 红细胞形态。

                        7 血小板计数。

                        8 血培养。

                        9 尿培养。

                        10 肝功能检查。

                        [诊 断]

                        中医

                        1 生后2~3天(早产儿3~4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黄疸程度较轻无伴随症状者为生理性黄疸。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可出现较晚,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晚(3~4周)。

                        2 初生小儿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且黄色迅速加重,或迁延较久,或退后复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持续不退,精神倦怠,不欲吮乳,严重者抽搐、昏迷,危及小儿生命。

                        3 皮肤、巩膜、小便均呈黄色,可有肝脾肿大,大便或呈灰白色。

                        4 实验室检查:血清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05m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m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mmol/L(5mg/dl)。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25.6mmol/L(15mg/dl)。黄疸指数显著增高。尿胆红素阳性及尿胆原试验阳性或阴性。

                        5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区分溶血性、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西医

                        1 症状与体征

                        (1)生后36h内出现黄疸,持续加重,吃奶欠佳。

                        (2)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高于205.2μmol/L(12mg/d1),早产儿高于256.5μmol/L(15mg/d1),结合胆红素高于25.65μmol/L(1.5mg/d1)。

                        (3)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超过85.5μmol /L(5mg/d1)。

                        2 实验室检查

                        (1)血型鉴定:包括母与子血型。

                        (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

                        (3)Coombs试验:如阳性时取母血5m1,患儿血2m1,做血清学检查。

                        (4)黄疸持续不退,结合胆红素增高者做肝功能和澳抗检查。

                        (5)疑有G-6PD缺乏者,取血测G-6PD含量。

                        (6)对宫内感染引起的黄疸,测IgM抗体和巨细胞包涵体效价检查。

                        [治 疗]

                        中医

                        中药治疗。

                        西医

                        1 光照疗法。

                        2 药物治疗。

                        3 换血疗法。

                        [预 后]

                        生理性黄疸不用治疗,病理性黄疸出现早或生理性黄疸迟迟不退或退而又出现,如不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将出现病死率很高而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核黄疸。

                        2007-03-03 19:58:02

                          avatar of 阳阳

                          阳阳

                          历史

                          母乳性黄疸一般需2-3个月方能完全退去,如果宝宝黄疸很轻微,吃奶及精神状态都很好就不用住院治疗。

                          小儿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 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 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 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 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 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疗不 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的次数。新生儿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常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 60— 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 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还可采用激素疗 法,但本病预后较差,小儿3个月后,肝脏开始硬化,6个月到2岁内因肝功衰竭而死亡,仅少数患者存活较长。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阳黄是热毒实邪所为,其黄如桔色鲜明。阴黄为寒湿所致,其黄色晦暗。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复杂病情,所以临床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 陈皮等中药治疗,也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热毒型黄疸的发黄多在生后较晚的时间出现,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 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 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 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总之,新生儿黄疸多有不同,应在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皮肤黄疸的变化。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特别注 意并及时就诊。当婴儿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早治疗

                          2007-03-03 19:58:23

                            avatar of 诗琪妈妈

                            诗琪妈妈

                            历史

                            先谈谈什么是黄疸,人体内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在肝脏内代谢,通过胆道进入肠道排出体外,亦有少量通过肾脏从小便排出体外,因此正常情况下,人的大便和小便都是黄色的。如果以上环节某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例如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功能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道阻塞(如结石)使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都可以引起黄疸。
                            黄疸一般情况下是疾病的表现,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因此红细胞生成过多,出生后相对过剩)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⑵黄疸程度深;⑶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⑷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如果你对你的宝宝出现的黄疸拿不定的话,建议你去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2007-03-03 19:58:28